剛剛,筆者仔細聽了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捷老師講解黨史的長視頻,對其中兩段話印象極為深刻。筆者已仔細拜讀完李老力作《中國有個毛澤東》以及李老參與編寫的六卷本《毛澤東傳》,并長期反復閱讀李老代表作《毛澤東對新中國的歷史貢獻》,對李老發表過的大多數關于毛主席的文章也盡可能仔細拜讀了。
筆者認為,李老的那這兩段話,基本概括了他的經典作品的主要特征。
(1)“胸中有,筆下無”——李捷老師的史學研究辯證法
李捷老師講:“我原來在文獻室編書的時候經常講一句話,我們很多東西要做到心中有、筆下無。比如我們對毛主席研究一輩子了,肯定是心中無比的愛戴、無比的敬仰。有這份深厚的感情。我說你搞黨史、研究黨的領袖人物、寫他的傳記,編他的年譜,你必須要有感情,你沒有這個感情,你就沒有立場。但是呢,你這個感情、你這個立場,不能浮在表面上、變成一種政治口號,那也不行。這就叫做胸中有但是筆下無。我寫出來的東西,那都是經過反反復復的千錘百煉的東西。但是,看完以后,人家會受感染。”
李捷老師的講話精神,和他的經典作品精神完全一致。完全由李捷老師執筆的毛主席傳記清晰記載:“毛澤東放棄延安,有自己的考慮。一是可使國民黨軍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不能不分兵把守;二是可使國內外都知道蔣介石的背信棄義到了何等地步;三是可使蔣介石助長驕橫之心。而更深層的考慮,還是利用蔣介石急于要消滅中共首腦機關的心理,‘我們若能將胡敵大部吸引在陜甘寧而加以打擊消滅,這正便利于其他解放區打擊和消滅敵人,恢復失地’。”“身為最高統帥,能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全將已身當作戰略棋子運籌帷者,古今中外唯有毛澤東。”(李捷:《中國有個毛澤東》,第147頁。)這段話,淋漓盡致展現了“心中有,筆下無”。
在這段話,李捷老師只呈現了一個事實:毛澤東決定放棄延安,并親自率領中共首腦機關在敵人兵力25萬、我軍兵力僅僅2.6萬的陜北地區轉戰,完全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作為戰略棋子來運籌,這在古今中外找不出來第二個。這段話只是呈現了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事實、沒有直接表露作者的感情。但是。這段話呈現的事實足夠感染讀者、足夠讓讀者感受到了毛澤東獨一無二的偉大之處。所以,每當筆者學習這段歷史,都會由衷感慨:毛澤東作為全黨全軍領袖,親臨解放戰爭全局中我軍和敵軍數量差距和裝備差距最懸殊的最危險戰局、牽制比西北我軍多了9.6倍的敵人,為全國其他各大戰區緩解戰略壓力,豈非古今中外領袖之絕無僅有哉?李老就將轉戰陜北這一歷史事實往那里一擺,哪個讀者讀完之后不得喊一句“毛主席萬歲”呢?這樣,李老就成功把他對主席的無比熱愛之情傳遞給了讀者。這就是他的“胸中有,筆下無”的厲害之處。
胸中有和筆下無,是一對矛盾關系。胸中有的正確的立場、感情,要通過實實在在的、無感情色彩的筆下內容傳遞出來,“胸中有”離不開“筆下無”——否則胸中有的感情、觀點根本無法傳遞為社會影響力;執筆者的筆下能呈現出的是事實而不是謠言,前提只能是執筆者堅持正確的立場、感情,而不能堅持歷史虛無主義,“筆下無”離不開“胸中有”——否則筆下不可能呈現無主觀臆斷的、完全符合客觀實際情況的事實,而只能呈現有嚴重主觀色彩的歷史謠言。“胸中有”和“筆下無”,是李捷老師運用毛主席的《矛盾論》闡發的矛盾規律于歷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筆者的理解:李老講的“胸中有”和“筆下無”這對矛盾之中,占主要方面的、掛帥的,就是“胸中有”。這也是“政治掛帥”。史學作品以大量事實資料呈現為中心任務,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完成中心任務的時候必須注意執行任務的根本方向。所以,黨史研究要政治掛帥、立場掛帥,要以無產階級的階級立場、階級感情為綱。堅持什么立場、什么感情,是中共黨史學和資產階級史學相區分的根本標志。
(2)關于評價毛主席,李捷老師做出了這樣的預言
李捷老師還講:“對毛主席的評價,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而不是相反。為什么?因為沒有毛澤東,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毛澤東,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落地、生根、開花,就不可能有我們今天。他的奠基作用,是我們永遠要信心百倍的充分肯定的。”
這不由讓我聯想到了李捷老師的另一句至理名言:“當然,坦率地講,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寫進去,因為:第一受篇幅的限制,第二受現在各種各樣的情況的限制,有些東西不太好寫。不好寫的原因主要還不是因為說出來以后有損于毛澤東,而是說對現在有些人不利,這還是有一些禁區的。”(李捷:《對毛澤東新中國探索的再思考——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報告速記稿》)
結合李老曾經講解毛澤東時代新中國探索史的力作中的至理名言,我們進一步可以發現李捷老師預言的意味深長。要分析這句話的深層含義。一方面,曾經評價毛主席的人們對毛主席的理解程度有限,而實際上的毛主席遠遠比當時評價中描述的更偉大,所以對毛主席的評價一定會呈現越來越高的趨勢,不可能下降,也不可能像軍訓教官喊口號那樣——“原地踏步走!”另一方面,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化、進步,隨著真實歷史資料公開的越來越多,人們只會發現毛主席遠遠比曾經宣傳中的更加偉大,而曾經攻擊毛主席的人們用他們錯誤的實踐證明了毛主席的正確。
在講毛主席的歷史作用的時候,李老特意提到: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我經常說,不是一群人開個會說自己是共產黨就是共產黨了。真那樣的話,隨便一個學校的一個班開個會說自己是共產黨,就可以被稱為“建立共產黨”。親手締造了中國共產黨的是毛澤東,而不是所謂的“南陳北李”——不是根本無法和毛主席相比的陳獨秀和李大釗。道理很簡單——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毛主席確立的、中國共產黨走的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基本路線是毛主席開拓的、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三大作風”是毛主席培育下形成的。所以,原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前輩講過,毛主席對中國共產黨的建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最重要的作用,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前輩也承認,是毛主席締造了中國共產黨。這些內容來源于逄老的《偉大旗幟》和石老的《我觀黨史》。
在講毛主席的歷史作用的時候,李老還講到:沒有毛主席,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就沒有我們今天。我經常說,如果沒有毛主席獨創的農村包圍城市,國外十聲炮響傳來十個好主張,也對中國人民的最終勝利沒有任何意義!共產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存、發展、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辦法,完全是毛主席獨創——這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除了毛主席以外的其他任何一位偉大理論家的作品里面都找不到。“一聲炮響”之后,中國照樣有陳獨秀路線、瞿秋白路線、李立三路線、王明路線。唯獨毛主席,帶隊伍上了井岡山,逐漸獨創了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最終領導黨和人民締造了新中國。黃克誠大將講得好,“如果有人硬要說任何別人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勞更大,那就只能是對歷史開玩笑!”正如黃大將所說,除了毛主席,同時代國內外其他任何人都探索不出來這條道路。
綜上所述,我們這些熱愛毛主席的、研究黨史的,一定要以李老為榜樣,爭取做到“胸中有,筆下無”,并盡最大可能理直氣壯的宣傳毛主席的歷史貢獻。
李老講話原視頻: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