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資料來自于香港三聯書店1969年12月出版的《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嗎?日本留學生座談蘇聯現代修正主義》,作者是四位日本在蘇聯留學生:新谷明生、足立成男、佐久間邦夫、原田幸夫。下述【】中的內容均為這四位留學生的講述。
本期目錄
蘇維埃代表的選舉——騙人的把戲
“先鋒隊”的變質
從赫魯曉夫的“全民黨”到勃列日涅夫的“法西斯黨”
開槍鎮壓學生——蘇修軍隊的性質不再是人民的軍隊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新經濟體制”
蘇聯的斯大林時代和現代的根本區別
不依靠群眾路線
“物質關心”和“物質刺激”
蘇維埃代表的選舉——騙人的把戲
【蘇維埃代表的選舉,完全是騙人的把戲。一個選區只有定員數的候選人。如果定員是三名,就把三個人的名字印在選票上。領到選票,只要塞進準備好的投票箱就完事了。如果你不贊成這些候選人,可以進入掛著門簾的小房間,把候選人的名字劃掉,另寫上自己中意的人的名字,如果對代表有什么要求,也可以寫上。但是,進那個小房間卻需要勇氣。
如果沒有什么意見,把領到的選票原封不動地直接投到投票箱就可以了。在監選人的注視之下,敢進入小房間的,這只有懷著強烈反抗情緒或調皮搗蛋的人才能做到。你就是在選票上寫上什么,又能起多大作用呢?一般選民對某某人是什么人——如不是相當有名氣的人,是不知道的。例如:選舉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蘇維埃代表時,我們大學的一個蘇聯人學生去投票回來了。我們問他,你選舉了什么人?他說,一個是赫魯曉夫,另外兩個人他連名字也不知道。許多人在去選舉站領取印好了候選人名字的選票以前,連誰是候選人也不清楚;領了選票,連候選人的名字看也不看就投票。投完票,可以到另一房間聽完爵士樂隊演奏的音樂再回去。選舉站有樂隊,在演奏音樂,并且嚴厲督促選民去投票。所以,不管什么選舉,公布選舉結果總是重復老一套:投票率百分之九九點幾,得票率百分之九九點幾,全部當選,無人落選。看一看這種選舉,完全是勞民傷財。因為不管選還是不選,結果都只有一個,這是非常清楚的。】
【這樣選出來的蘇維埃代表,怎么能說是工農兵的代表呢?蘇維埃的變質……更深入地追究其原因,最后就找到黨變質這個問題上。在由列寧締造、斯大林培育時期,共產黨曾經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黨、布爾什維克黨。】
“先鋒隊”的變質
【同那個時代(列寧、斯大林時代——井岡山觀心注)不同,現在蘇聯的實際情況是,首先共產黨完全變質了,蘇維埃根本就是有名無實,變成了一個空架子,無產階級專政老早就停止了。即使這樣,有人卻說因為還保留著“共產黨”或“蘇維埃”的名稱,所以蘇聯還是社會主義。真是豈有此理!】
【日本川柳有個故事,叫做“第三代一手好字寫賣房啟事”。故事說:第一代,經過千辛萬苦,蓋了一所漂亮的房子。第二代還多少保留一些上一輩的精神,總算努力維持這所房子。到了第三代,雖然有了學問和教養,能寫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筆字,但是完全喪失了前輩的精神,用一手好字寫了“賣房啟事”,把房子賣掉了。蘇聯的情況,跟這個故事一模一樣。】
【把列寧、斯大林時代付出那么大的代價而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一文不值半文地賣掉,再買進廉價的資本主義,不是從社會主義進到共產主義,而是要后退到資本主義。……要使革命精神傳遞到最后一代,怎么辦好呢?要完成這個事業,并且在世界上第一次大膽地采取了行動的,就是這次中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要想完成這樣偉大的事業,那只有反覆進行觸及全體人民每個人靈魂的革命,徹底進行思想改造,有一億,就依靠一億人民的力量,有七億,就依靠七億人民的力量,舍此沒有別的辦法。這一點,在正確批判斯大林時,是一定要指出來的。斯大林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這個觀點上,也就是在群眾路線的觀點上,有一個很大的弱點。】
【聯系到蘇維埃的變質,要很好地研究中國所建立的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這種新型的權力機構。】
從赫魯曉夫的“全民黨”到勃列日涅夫的“法西斯黨”
【問題最重要的核心,仍然是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機關或者權力中樞,掌握在無產階級革命派或革命的左派手中,這是真正關系到全國人民生死命運的大事。赫魯曉夫篡權后,蘇聯的社會主義一下子就垮了。赫魯曉夫當了黨的第一書記后,立即在黨內展開大清洗,當然這是從反革命立場進行這一罪惡勾當的。
赫魯曉夫首先制造了“落后于時代的石頭腦袋”這樣一個借口,把在對待中國問題上和他有不同意見的斯大林過去的老戰友如莫洛托夫等人,一一踢開。
接著,他又以所謂實行“黨內民主”為借口,把那些有經驗的老布爾什維克從黨的各級組織中一一清洗出去。他又隨意修改黨章,規定黨組織的同一負責人不許連選連任,或者不許三選三任,把有布爾什維克傾向的黨員從黨組織一一整掉,以新興資產階級分子取代他們的地位。而只有赫魯曉夫連選連任幾次都可以,他玩弄黨章,一至于此。
赫魯曉夫還給斯大林時代被清洗的反革命分子、資產階級地主分子,一一恢復了名譽,并且讓他們混進黨內;相反,堅持革命的蘇共黨員卻被清洗出去。赫魯曉夫還公然說什么“取得政權后,只要進行生產就能到達共產主義”,他把共產黨分成工業黨和農業黨,竟然把黨變成了經濟機構一樣的東西。
赫魯曉夫就這樣使蘇共從內部腐爛變質,終于在蘇共“二十二大"以后,使蘇共不再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成為“全民黨”。】
【赫魯曉夫就是這樣把蘇共變成了實質上與共產黨毫不相干的東西了。赫魯曉夫的接班人勃列日涅夫,今天進一步有了發展,使蘇共墮落成為法西斯的黨。】
開槍鎮壓學生——蘇修軍隊的性質不再是人民的軍隊
【前面我們談到權力機構問題和共產黨的問題。我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軍隊。武裝是國家權力最主要的支柱,軍隊掌握在誰手里,和按照什么路線行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個國家的命運。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今天蘇聯的軍隊,和美國等一切帝國主義國家的軍隊,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差不多相同。他們都是為一部分統治階級服務的軍隊,內部存在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他們是由根據征兵制度而征召來的士兵和職業軍人組成的。這些軍隊,對武器的因素比對人的因素更重視。】
【特別是到蘇共“二十二大”,赫魯曉夫徹底地推行了“斯大林批判”,把同斯大林有關系的事物全部搞掉了。從列寧斯大林陵墓把斯大林的遺體運出去燒掉,取消了用斯大林命名的市鎮、工廠、農場和學校的名字,把所有的斯大林像和繪畫都破壞無遺。“二十二大”以后,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豎立的斯大林大銅像,當然也遭到了破壞。針對這種作法,有人號召保衛斯大林銅像,特別是學生進行了激烈的反抗。赫魯曉夫派出軍隊開了槍,打死相當多的人,硬是把斯大林像拆掉了。這是聽格魯吉亞人說的。】
【以前,這個凱旋門兩旁的字都被涂掉了,但是最近兩年又恢復了。那就是用大字寫出的約·維·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在摩爾達維亞從納粹占領下解放出來時的演說——大元帥演說,也被用大字刻在上邊。在莫斯科是看不到這些的。因此,我也大吃一驚,覺得真了不起。向城里的人一打聽,他們說:“唉唷!為恢復凱旋門上的字,還流了相當多的血哪。”】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新經濟體制”
【勃列日涅夫、柯西金集團從一九六六年起采用所謂“新經濟體制”,放手給予各企業以獨立經營權,放手讓它們追逐利潤。按照勃列日涅夫這一伙的說法,只要人人都有追逐私利、滿足私欲的打算,拼命去追求利潤,就能達到“共產主義”了。(笑聲)請問這是什么樣的“共產主義”呢?這和資本主義又有什么不同?這樣的做法,只不過是把什么公司的總經理,換上一個什么委員會主席之類的稱呼,實質沒有什么不同。
看到赫魯曉夫及其接班人大事破壞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肆無忌憚地復活資本主義,日本也流行一種議諭:“經濟非常不發達的落后國家,或許可以采用社會主義制度以發展本國的經濟,但當達到一定程度的工業化水平以后,仍然會陷于停滯不前的僵局,仍然不免要實行‘自由化’,并復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適宜落后國家,在像日本這樣經濟高度發展的先進國家,則不適用。”
照佐野學、鍋山貞親等人的這套理論就會得出這樣結論:寶行“共產主義"的結果,仍然不免要走向“維護天皇制度”。(笑聲)他們經常宣傳:希望自由的心情,是人的本性,所以“自由化”總有一天必定到來。這是胡說八道。其實他們提倡的“自由化”,就是人剝削人的自由。工人階級中間沒有具有這種愿意受人剝削的天性的人。
“改革”經濟的目的在于:他們認為經濟未能發展的原因在于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統制經濟這一套制度,所以他們要放松經濟計劃和統制,采用市場經濟,讓各企業去自由競爭,通過自由競爭去發展經濟。一句話,就是采用資本主義的方法,來醫治困難重重的蘇聯經濟。我們在前面談的,只是圍繞著權力等問題。而這個所謂“新經濟體制",則是蘇聯的資產階級權力要在經濟基礎方面復辟。】
【現在蘇聯采用的以引進“利潤方式"為內容的所謂“新經濟體制”,......采用“利潤方式”和市場經濟,把過去由國家無償提供生產設備,現在則以繳納使用費的形式變成有償供給。另一方面,國家規定的生產計劃指標大幅度壓縮,而加強各個企業的獨立性。也就是說,國有化經濟或者社會主義這一特征,已經消失了。
在這一點上,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更徹底。例如自由價格制度已經大規模地在各個經濟領域中探用了。各企業由于優劣不同,職工的工資待遇差別也產生了。
談到這個問題,我認為“按勞分配”這一社會主義法則已經崩潰了。過去上級向各企業指定的最重要的指標是生產量。因此簡單地說,就是根據生產量來實行“按勞分配”。但是“新經濟體制”卻把這個基準改變了,用營業額代替了生產量。因此,具備同一條件的人進行同一的勞動,但產品暢銷的企業的工人收入,要比產品滯銷的企業的工人的多。
現在蘇聯的工資差別還剩下極少的一點兒限制,但今后工資差別必將越來越大。在實行“新經濟體制”......后,企業只要工資總額得到批準就可以了。至于雇傭工人人數,則由各企業自行決定。這樣一來,在工資總額的范圍內,只要減少工人數,每個職工的工資份額就多一些。前面說的工資差別還存在的一點點限制,是指工資等級表是由國家決定的,對實際上造成差別的獎金,分別大體規定了百分比。但是,這和他們提倡的“物質刺激”的原則又有矛盾,這樣總有一天會取消的。到那時工廠廠長就必然大搞企業的“合理化”措施,拼命向工人開刀,更多地把他們解雇。
我曾經向大學的教師提過問題:“實施新經濟制度后,不是必然會出現失業者嗎?”那個教師回答說:“蘇聯政府和黨是會采取措施不使出現那些事情的,因此不必擔心。”我想,這個答復實際上是一句反話。他的意思是說蘇聯的黨和政府采用了引起企業倒閉和失業的方針。
各個企業為了提高利潤,而在推銷方面進行競爭,而且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力求節省開支。為此,就必然會解雇勞動條件差的工人,并盡量減少用于職工福利和安全方面的資金。這樣就會出現失業者。對于這個問題,捷克斯洛伐克的經濟學者等提出了這樣的意見:只要保證被解雇者從失業到再找到職業期間的生活就可以了。這個想法,同資本主義國家的失業保險制度是一樣的。還有有的工廠產品暢銷,有的工廠產品滯銷,這就有企業倒閉的可能。
還有各企業可以把利潤的一部分,在企業內部分配。究竟是怎么分配的呢?實際上,絕大部分被技術人員和負責事務工作企業管理人員等分享了。雖然手頭上沒有具體的數字,但是根據一九六七年的利潤分配實際情況,百分之六十以上落入了企業內部極少數管理人員之手,剩下的才分給一部分工人。
技術人員、事務管理人員的獎金,過去一向是編入企業工資預算中的,這一次卻從工資預算中分離出來,而從利潤中領取。因此企業利潤如果不增加,他們除了基本工資外,一個戈比的獎金也拿不到,如果利潤大量增加,他們就可以拿到全部獎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企業管理人員具有“物質關心”思想,以便去拼命強迫工人為積累企業的利潤而賣命。
剩下來的一小部分獎金,并不是讓全體工人平均分配的,而是由企業管理人員用于表揚“優秀”的工人。這和最近在美國、日本等企業中所采取的種種制度,可以說是完全一模一樣。】
蘇聯的斯大林時代和現代的根本區別
【在研究蘇聯社會主義變質問題時,我最先想到的,是蘇維埃這個權力機關。這個蘇維埃機關的變質是最根本的。因為蘇維埃是蘇聯工農兵的革命權力機關。它是這些人親自直接參加,站在群眾路線的立場上,在黨的領導下,直接行使革命權力的組織。在列寧、斯大林時代,蘇維埃真正是屬于工人的,是屬于農民的,是屬于士兵的,他們是實際上的中心。
現在的所謂蘇維埃,是把過去工農兵直接掌權的形態經過抽筋換骨,使它本質上成為有名無實,只剩下了外殼和名稱。現在的蘇維埃,實際上是高級官僚、名流、有勢力的人這幫家伙,以一種類似榮譽職務的形式組成的。這幫家伙一旦得到特權,就食婪地去追逐各種私欲。蘇維埃已經墮落到這樣的地步,不是要在那里認真地討論什么問題:它已經完全變成了投票機器,不管發生什么問題,總是全場一致通過。歸根結蒂,它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了工農兵。
所以一問蘇聯工人——他是某工廠的工人,同我很要好——他就明確回答說:“雖說蘇聯是工人階級的國家,可是實際上我們沒有任何權利。”這就是說,蘇維埃已經完全變質,它同資產階級議會沒有什么兩樣。因為它已經成為一部分特權階層的機關。過去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邁進的那個蘇聯,同現在的赫魯曉夫出現后的蘇聯的根本區別就在這里。】
不依靠群眾路線
【實際上,在斯大林時代,黨內就已經存在著資產階級當權派。由于斯大林沒有正確地發現這個問題,以致在他逝世后僅僅三年之內,蘇聯黨和國家的權力就被他們所篡奪。另一方面,即使發現可疑的人物,但由于沒有建立階級斗爭的理論,不能弄清發生這種問題的內在原因,僅僅作為間諜在行政上加以處理。人民群眾根本不理解懲處這些人是為了什么。如果在階級斗爭中將這些問題擺在適當的位置,那么就會明白,除非整固工人階級自己起來粉碎他們,就打不倒這些階級敵人。因為這不是某一個人的工作,而是整個階級的斗爭,所以不樹立群眾路線的觀點,就不可能真正防止修正主義。】
【記得很早以前,從報紙讀過這樣一則新聞:前美國國務卿臘斯克說過:“從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現狀看來,可以這樣說,到毛澤東的下一代以后,中國的情況也必將開始‘解凍’,刮起‘自由化’之風。”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它們所希望的就是這個。但是,這一次中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帝國主義這種癡心妄想作出了明確的回答。要想使世世代代永久保持社會主義社會不變顔色,除了依靠幾億人民的群眾力量,別無他法。毛澤東主席從這個觀點出發,向人民提出“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的號召。在蘇聯就是完全沒有這一觀點的。】
【不讓人民群眾關心世界和國家大事,不讓人民群眾關心政治大事,這已成為現代修正主義的一個特征。蘇聯也不讓人民關心國家大事,只要他們關心自己的生活、家庭和工作,而天下大事由赫魯曉夫或者勃列日涅夫等人去判斷處理,人民只要老老實實地跟著他們走就是了。】
“物質關心”和“物質刺激”
【我想簡略地談一下蘇聯的“新經濟體制”問題。大家都知道,蘇聯現在的經濟情況不佳,困難很多。赫魯曉夫認為蘇聯經濟發展遲滯的原因,是經濟機構組織不好。他多次下令改組蘇聯的經濟機構,但仍然失敗。勃列日涅夫——柯西金上臺后,以為仿效資本主義的一套方法,也許可以促進蘇聯經濟的發展。
他們提出了一套“物質上關心的法則”和“物質刺激的原則”,以此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一套作法,就是資本主義國家這樣提出來,也未免過于露骨。他們現在就把這一套,硬說是列寧的原則。實行這一套原則的結果,蘇聯的經濟情況越來越糟糕。因為這一套法則,歸根到底是鼓勵人們去大肆追求私利私欲。實行這一套法則,使龐大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把國家和世界大事忘記得一干二凈,一心為了肥私囊而精神都變了。現在在蘇聯,貪污納賄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總而言之,人們都是為了怎樣才能發財而奔忙。人們的思想腐化到了這種地步,所謂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就陷于一片混亂了。按照我的看法,蘇聯的經濟越搞越槽,固然有各種原因,但是最根本的,還在于所謂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不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蘇聯當局根本就沒有這個觀點。因此失去了為人民服務的態度的這一套官僚機構越是龐大,內部的官僚主義就越發展,腐化墮落就更嚴重起來,這是必然的趨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