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風是一個學校的形象,班風是一個班的凝聚力所在,小孫女是小學二年級,從一年級上學期學校開運動會至今所表現出的強烈集體榮譽感,讓我感到很驚異,也非常的興奮,真有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的欣喜。因為現在私有化泛濫,一切向錢看的價值觀,促使自私自利的人們都鉆進錢眼里,很少關心國家集體榮譽,而一個小學生,一些七八歲的孩子,一個班的小朋友,能夠超凡脫俗追求集體榮譽感,能夠表現出維護集體形象的昂揚向上,真的是難能可貴,于是特別找到班主任老師,探求這出類拔萃的超群教育方式。
小孫女是河南新鄉市新區小學二年級十班學生,班主任老師是女的,叫李婷,從一年級開始這個班放學排隊到家長接送的地點,就有些與眾不同,不僅隊列整齊,引示牌舉得規規整整,小領隊認真負責,而且背誦課文聲音洪亮,精神振奮,讓人眼睛一亮,情緒陡然一震,情不自禁為他們的集體精神鼓掌叫好,而這集體精神背后的力量就是集體榮譽感。
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盡管有很多理解,也有不同的內涵和外延,但共同認可的含義,是指學生能夠意識到作為集體一員的尊嚴和榮耀,由此產生的熱愛集體榮譽、珍惜集體榮譽的動力,并推動學生積極向上的特殊吸引力和情感。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就會熱愛集體并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表現出主人翁的責任感,就會不斷進取,產生積極向上的強烈愿望,形成一種合力,從而使班集體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也奠定了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基礎??僧斘屹潛P小孫女集體榮譽感很強時,她有些茫然,不知什么是集體榮譽感。我告訴她,你們班得了先進你很高興,上次拔河你們班沒有獲勝你很難過,你們班同學跳繩為班里爭得榮譽你很自豪,老師獎勵這些為班里贏得榮譽的同學你不嫉妒,不認為不合理,反而為他們感到高興,這就是集體榮譽感。
小孫女班的集體榮譽感,核心是班主任和老師的魅力,他們的崇高師德,成為凝聚激發學生集體榮譽感的首要動因和核心要素。因為由于社會上一切向前看的滲透,一些教師的師德師風育人觀價值觀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形成了以人情包裝扭曲師生家長關系依舊在肆虐,嚴重傷害百姓,污染社會風氣的“師腐”。這種“師腐”,是一種特殊腐敗,乃教師將份內之事轉化為權利,以此要挾勒索學生及家長,從中獲取好處的行為。因其有著量小而次多,輕微而面寬,單個不足道而累積數目眾,涉及領域廣,擴散效應大等特點,又蒙蓋著人之常情、愿打愿挨的面紗,構成了受害者既痛恨“師腐”又助推“師腐”的矛盾身份。這種“師腐”不僅難以徹底治理,更是給增加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育設置了重大障礙,帶來了不可想象的難度,而小孫女班主任和諸位老師,以及小孫女學校的出現,則讓人覺得心頭一亮,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因為老師不僅牢記教書育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在日常教學中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老師不僅在課堂上,以心連心,以愛育愛,讓每一節課都成為點亮孩子們成長之路的一盞明燈,就連上課提問這個所有習以為常的教法,也當作一門功夫,對提問的同學回答好表揚,不敢回答會鼓勵,回答錯了老師會教他們不讓其他學生嘲笑,沒有提問會安慰他們,說老師主要是提問不會的,讓每個同學都重視提問,關切提問,聚焦提問,簡直把小小的提問上升為一種藝術;班主任老師要求嚴格,又循循善誘和藹可親,并不吵學生,在日常教學管理中,不僅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班級口號等方式,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集體氛圍,而且及時提醒學生注意事項,比如提醒周一戴紅領巾穿校服帶桌布和垃圾袋,規范紅領巾佩戴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與集體榮譽有關,在潛移默化中增加集體榮譽感。比如小孫女檢查小組背誦,小孫女主動找小朋友,提高小組學習效率,受到老師表揚都感到很自豪,巧妙幫助學生理解集體榮譽感的意義。更為讓人驚嘆的是,班主任和數學老師,也包括其他老師,都很重視精神鼓勵和激勵,這個曾經的法寶,被一味追求物質刺激的風氣淘汰,社會上很多單位都嘲笑和拋棄了這個法寶,他們卻一反潮流重新拾起來,運用的爐火純青,經常通過發放撲克牌大小的學習獎狀和16開大小的榮譽證書,獎勵學習先進和為班集體爭光的學生,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自豪感,每次看到小孫女讓我欣賞小獎狀的美滋滋表情,好像獲得什么大獎的自豪,我真的是高興,為老師恰到好處的精神激勵欽佩不已。老師不僅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團隊合作的培養,還通過合作學習、打掃衛生之類的集體勞動等方式,培養他們的集體責任感和協作精神,讓學生在團隊中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榮譽感。可以這么說,從拼音認讀到自主閱讀,從數字書寫到簡單運算,教師進行的多方面多角度多類型的正面教育和引導,通過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從懵懂羞澀到自信表達……,每一個進步都凝聚著老師的傾心付出與孩子的努力蛻變;從課堂啟發式授課到課外特色活動,從習慣養成到品格塑造,字字句句傳遞著學校對教育的熱忱與對孩子的用心,于是小孫女提起他們的班主任和數學老師體育科普等老師充滿自豪感,充滿對老師的崇拜和熱愛,充滿對班集體每個同學的念想和眷戀,當然其他同學也有小孫女同樣的自覺和感受,所以他們班多次被評為文明班級,師生都收獲到集體榮譽帶來的成就感。
小孫女班的集體榮譽感,靈魂是學校建立積極的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為學校爭光維護學校形象的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眾所周知,學校是培養小學生集體榮譽感的主要場所,由于市場化和私有化大環境,尤其是家長受名利和不良價值觀影響較深的家庭,加上現在的孩子被家人護著、寵著,缺乏“集體”的概念,不斷出現為個人小事鬧意見、打架、罵人、不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等危害集體利益的行為,逐漸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習慣,根本談不上集體榮譽感,尤顯得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之重要。也就是說,學校有培養集體榮譽感的環境和氛圍,如果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追求教育市場化的負面,老師也不可能有頂得住壓力的勇氣,也不可能有培育集體榮譽感的底氣。新區小學,是新鄉市教育局直屬小學,也是重點小學,良好的形象就是堅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德育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將“深化思政教育,打造紅色校園;注重養成教育,夯實文明校園;依托創客空間,彰顯創新校園;強化足球特色,塑造健美校園;關注心理健康,培育陽光校園”的五育并舉,作為增加集體榮譽感助力學校向現代化強校提升和飛躍的目標,注重師德師品師風的培育和考量,促進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班級管理、家校共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良好的校風就是建立積極的校園文化,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關心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身心健康,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加強教學研究,深入研究教材與學情,注重教學方法創新,共同攻克教學難題,分享教學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維護校園安全、搞好教學服務,新生入校背誦三字經(這個有爭議)和優秀名篇名詩的傳統,創造學生的成長成才氛圍。突出的是,將培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愛黨愛國信念,以先鋒模范為榜樣,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集體榮譽感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這包括每年植樹節都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少先隊員們化身“小花匠”,在校園勞動實踐基地的“護綠行動”,開啟寒暑假自主學習超能力之旅、智慧與創新結合的“童心探世界學科融生活”寒假特色作業;也包括開展弘揚教育家精神,激勵廣大教師堅守育人初心活動;也包括舉行全國建設書香校園主題征文活動頒獎活動,深入推進書香校園建設,激發學生閱讀與創作熱情;還包括蛇年春節開展以“童心寫春聯,妙筆迎新春”、“巧手做美食,巳歲傳溫情”“開心鬧集市,童心尋年味”等“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系列活動,帶動啟示引領孩子們沉浸式體驗春節民俗,將傳統文化的種子深植心間,我小孫女在蛇年春節,就親手參與揉面、搟皮、包餃子等一系列活動,品嘗自己做的美食,體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和父母爺爺奶奶勞作的艱辛,在快樂的勞動中寄托對傳統美食和蛇年團圓的珍惜。學校還開展了消防應急疏散演練及滅火器材使用培訓,進一步增強全校師生消防安全意識,切實提高師生防災應急處理能力,掌握更多的自救、逃生、自我保護的具體方法,因此校園充滿了正能量,學生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班風,因而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等不少國家省市榮譽,這就為培育集體榮譽感奠定了基礎,同時學校的整體榮譽感又為學校爭光添彩,畫出珍惜集體榮譽的靚麗風景。
小孫女班的集體榮譽感,亮點是努力形成培養集體榮譽感的合力。這個合力最主要的是家庭家長的配合,因為孩子集體榮譽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參與,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家長的支持與參與對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老師不僅提示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支持和參與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還不斷提醒家長注重對孩子進行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家庭培養,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增強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尤其是為孩子樹立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的良好榜樣。比如老師一直提醒家長與學校共同筑牢“安全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通過這些方式,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把學生的積極性與家長、老師的積極性緊密結合,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把對家長的送完孩子及時離開不影響交通,汽車不隨便停車騎電動車戴頭盔遵守交通規則等提示提醒,把家長維護社會秩序的個人形象與學生維護班集體形象緊密結合,實現互相激勵的有趣互動。其次是把集體活動作為培育集體榮譽感的重要途徑。集體榮譽感重要特征,是對集體的歸屬感、責任感和自豪感,是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積極情感,對于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而言,集體榮譽感最主要表現是參與集體活動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同學們互幫互助的快樂,因此老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和組織多樣化的集體活動,如多次舉辦促進集體榮譽感諸如雷鋒主題班會、習慣的主題班會、安全伴我行主題班會等主題班會,開展有利于集體榮譽感形成的體育比賽、趣味性集體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有些活動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有的是與家長共同完成的,讓學生體會到集體活動不僅要發揮個人的力量,更要學會合作、相互支持,意識到團隊合作,與個人成功與集體榮譽息息相關,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尊重和分享,不斷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三是重視集體榮譽感引領的榜樣力量。榜樣的力量在培養小學生集體榮譽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個榜樣有老師,也有學生,還有家長。例如,一年級時有幾個學生在跳繩中配合的好,表現出色,為班里爭了榮譽,老師就公開表揚他們,鼓勵全班同學向他們學習;再如互相幫助,助人為樂,學習狀元,愛勞動,關心班集體等隨時表揚獎勵的同學;還比如學校開運動會,班里也參加幾個項目,一些家長主動提供援助和支持,老師就在家長群表達感謝,等等,這樣的榜樣激勵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還能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所以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老師,都向孩子傳遞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都讓孩子們通過學習為集體做出突出貢獻的榜樣,更加深刻地理解集體榮譽感的內涵,激發集體榮譽感的動力。
為什么如此很看重小孫女們的集體榮譽感?因為私有化市場化已經把自私自利發揮到極致,把精致的利己主義捧上了天:不僅“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行其道,把為了私利坑害他人坑害同學坑害朋友歪曲為生存必要,而且在大部分學校,大部分家長眼里,學生的目標就是學習成績爭前幾名爭第一,把考北大清華當作目標,至于其它無關緊要,更別說集體榮譽感了。很多人不僅認為集體榮譽感沒有必要,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甚至有人胡說集體榮譽感是那個時代產物,是“左”的東西,就連有名的網站也有不贊同集體榮譽感的文章。新近看到《為什么不要有集體榮譽感》(知乎 2015-02-14,社會心理學等話題下的優秀答主),頗有代表性。這篇文章怎么否定集體榮譽感呢?文章舉了個例子“我們常常聽到集體榮譽感這個詞,因為缺少或具有集體榮譽感而被批評或表揚。記得我小學時,老師組織外出游玩活動,他告訴大家可以自愿選擇去還是不去,我總選擇不去。然后,老師則會說我沒有集體榮譽感”,這就是典型的偏見,而且是帶著不滿情緒先入為主的以“點”概全,集體榮譽感絕非文章歪曲的“老師只在我不參加有回扣拿的活動時,才說我沒有集體榮譽感”,也絕非老師借此拿回扣的歪曲和誤讀誤導,更不只是參加集體活動、戶外活動和去不去的選擇,而是對集體榮譽感的準確理解和定位,是每個成員對集體榮譽的認同、努力與維護。文章針對“百度百科:集體榮譽感一種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覺地為集體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的道德情感。它是共產主義道德榮譽感的基礎,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激勵人們奮發進取的精神力量”發起批評,“集體榮譽感這個詞,平時都是被用在一個非常小的集體中,而不是用在物種這個范疇之下”,“我們要不要熱愛自己的小集體呢?以班級為例吧,我們要不要熱愛班級,關心班級,自覺地為班級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呢”,這就是十足的誤讀歪曲甚至污蔑集體榮譽感,集體榮譽感既珍惜小集體榮譽,更珍惜涵蓋小集體的大集體乃至國家民族的榮譽。比如小孫女們愛他們的班級,也愛她所在的學校,還愛她所在的新鄉市河南省,乃至偉大的祖國,對中國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獲得世界冠軍非常自豪,絕沒有文中所說的擺不正小集體與大集體的關系,不會處理“自己所在班級與其他班級的利益發生沖突”“自己所在的小集體與自己所在的大集體的利益發生沖突”;還比如小孫女班同學對于其他班取得的勝過自己班的成績,既有技不如人的佩服,也有積極努力趕超的想法,絕非文章“集體榮譽感在這里,或許會促使我們為小集體的利益而行動,那就讓咱們獲益吧,剩下70多億人都可以去死了”的鉆牛角,似是而非的誤導。尤其是文章以“集體榮譽感是被人訓練出來的。訓練我們的人,以某種目的,通過各種方式,使我們具有一種行為傾向,即熱愛集體、關心集體、自覺地為集體盡義務、做貢獻、爭榮譽”,污蔑老師學校乃至宣傳教育部門主流媒體和社會培育集體榮譽感;以“當我們處在相同環境下,有集體榮譽感的人,會傾向于不假思索地按照集體目標而行動。沒有集體榮譽感的人,則不會如此。他們可能會思慮再三,然后作出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可能與集體目標相同、相反、無關”,抹黑攻擊提倡實施集體榮譽感的目的動機,特別是以“如果我是某個‘正義’軍隊的最高長官,那我希望自己的手下都是些有集體榮譽感的人,這樣的人更可能在戰場上有勇猛的表現,而不是有自己的主見,不然我下達的屠殺平民任務怎么可能被認真執行呢”,變相詆毀部隊首長的引導引領集體榮譽感的素質能力,變相挑唆離間軍人的集體榮譽感。文章還居心叵測提出“有人會說,大部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果不培養集體榮譽感,那么大部分人都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集體的利益。我不懷疑這點,但我們有限的社會資源,是用來培養集體榮譽感,還是獨立思考能力呢”,這不正是偉人《“友誼”,還是侵略?》駁斥艾奇遜把侵略說成“友誼”的“革命的發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緣故嗎”,同理,培育集體榮譽感與資源沒有絲毫關系,恰恰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歪風邪氣,反對社會道德滑坡,戮力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文章把“集體榮譽感是訓練他人行為傾向的工具。在的情況下,還是不要使用這種工具為好,因為使用這種工具的人,更可能是自私的”當作最終的結論,更是賊喊捉賊,豬八戒倒打一耙,為什么承認“大多數人都自私”,又把培養集體榮譽感當作“工具”和“自私”,這不是居心叵測嗎?當然,類似的還有很多,一向弘揚正能量的知乎媒體留下這篇奇文或許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味道。重要的是,本文也并非批駁抹黑集體榮譽感,而是以此說明小孫女班級乃至學校,培育集體榮譽感的難能可貴,值得重視,值得宣傳,值得大書特書。
當然,小孫女及其小孫女班的集體榮譽感,不過是幼芽,尚待發育成長,具有集體榮譽感的孩子,也絕非小孫女、小孫女班,小孫女學校,但小孫女及其小孫女班所顯示的集體榮譽感基本特征和內涵,以及小孫女的老師,小孫女的學校做出的探索和實踐,非常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重視起來,非常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呵護培育,讓集體榮譽感成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階梯,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小孫女的集體榮譽感,小孫女班的集體榮譽感,真是一棵幼苗,也真的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真的“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真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2025年3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