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號交流時,【松瓷君】說,勞動者有至少兩種人,無產者和有產者?
我的回答是,現實的勞動者遠不止兩種人。
事實上在現實的社會中,勞動者的生存狀態有多種類別:
1,沒有自己生產資料的打工人,即靠出賣勞動力換取工資的雇傭勞動者,也就是常稱為無產階級的勞動者。這在私有制條件下是必然存在的。
2,以生產資料公共所有為前提的、且享受企業生產成果(參加企業盈余分配)的勞動者,這種勞動者稱為勞動所有者,可以稱為報酬勞動者,例如南街村的村民,周家莊的村民,華為員工,胖東來員工等等。這種勞動者應該是主體勞動者,其性質上屬于社會主義勞動者。他們的利益要求表現為勞動所有權,他們的權利通過勞動者管理體制和按勞分配制度得到體現。
3,在中國還有一種特殊群體,即以土地公有制為前提,以自己勞動投入為基礎的農村承包制條件下的農民。這種農民類似于小私有者。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個體經營的農民缺乏競爭力,這些農民僅僅靠種田,本多利少,微薄的收入已經難以維持自己的生活。因此,以承包制為基礎的個體農民群體實質上已經趨向破產。
4,農民工,即事實上的、但卻是非規范的雇傭勞動者。這種勞動者即是上述所說的農民承包制條件下的農民。因為僅僅靠種植責任田已經不足以滿足維持家庭生存的條件,因此,他們只得外出到企業打工。他們的待遇相比于城市雇傭勞動者還要差些,但在身份上雖然是實際做著雇傭勞動者的事情,但卻又不能算是完全的雇傭勞動者,因為在他們的家鄉還有著自己的承包田,并不似工業無產階級那樣,除了自己的勞動力外一無所有。
5,負產階級。現在的社會已經發生到了普通的債務危機時代,有許多勞動者實際上已經連無產階級的要求也達不到,他們除了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外,還負有或多或少的債務。他們一旦失去工作,就立即會導致生活的困頓。這批人,或者是高價房的購買者,需要還債幾十年,或者是失敗的經營者,有著較多的債務。當然,負產階級不只是中國存在,美國也存在,甚至有些人出生就已經是負債了。
6,自由職業者。這是以智力勞動或特殊技術服務為主的勞動者群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一類勞動者會逐漸增多。自由職業者包括藝術設計類(自由撰稿人、編輯、作家等等)、專業顧問類(例管理咨詢師、律師等等)、生活服務類、美業類、保健類等等群體。
現代勞動者,按照資產狀況來區分,主要是小私有者(個體工商戶、手工業者或個體農民)、勞動所有者、勞動力所有者和負產者四個類別。其中小私有者在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都會存在,只是所占比重有所不同而已。
現代勞動者,按照勞動狀況來區分,可以分為主體勞動者和雇傭勞動者兩個大類:主體勞動者是自己作為生產主體的勞動者,他們既可以以個體的生產方式存在,也可以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前提的集體生產方式存在。前者如承包制條件下的個體經營的農民,后者如保持集體經濟體制的工人或農民。
現代勞動者,按照勞動性質來區分,他們有體力勞動為主體的勞動者和智力為主體的勞動者的區分。例如,在一般的工商企業或農業,勞動者大多是體力勞動為主體的勞動者,而在高科技企業,勞動者大多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動者。
從十月革命以來,整個社會進入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在這個過渡時期發展兩個根本性的變化:
第一,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形成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本制度。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客觀上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從而必然使勞動者成為唯一的社會生產主體。這種變化使社會生產力由生產資料居支配地位轉變為生產勞動居支配地位,這一變化也促使體現資產者利益要求的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向體現勞動者利益要求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勞動者也由勞動力所有者(雇傭勞動者)向勞動所有者(報酬勞動者或主體勞動者)轉變。
第二,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知識經濟的產生和互聯網的發展,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和科學性起著主導作用。這種新的變化也使社會生產力的生產資料與生產勞動的相互關系發展著根本性的變化,那就是形成了生產勞動為主體的新質生產力。這種新質生產力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也引起了企業制度的變革,“人人為主體、按業績付酬”的新型制度在高科技企業有了較為普遍的發展。
與上面的兩種發展趨勢相適應,也要求勞動者實現兩種轉變:
第一是從被動勞動者到主體勞動者的根本轉變;這是勞動者被別人作為工具使用到自己勞動者自主勞動的根本轉變;
第二是從體力為主體的勞動者向智力勞動者為主體的根本轉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