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人,無論上沒上過學,如果有人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一個不講道德的人,我想被指責的人一定會生氣,作為中國人來說,不講道德或者說沒有道德,這種指責是一個很嚴重的侮辱,除非是真正抓到了違背道德的現行事實,否則的話,就會被視為罵人。
然而,我卻敢說莫言是一個從小不講道德的人,而且這種判斷是基于莫言自己講的話得出來的結論,請看:
莫言在2016年一部有關于他的紀錄片名字叫《文學的故鄉》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又加之,我們都熟悉莫言曾經多次說他小時候吃不飽,包括他說自己烤死老鼠吃,還有駭人聽聞的吃煤炭的事情,
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莫言是一個從小就不講道德的人。無論是他的擁躉也好,還是西方諾獎的粉絲也好,你們相信文字的力量,我以上的文字足夠有邏輯,也足夠有力量,所以,請你們大聲說出事實,莫言是一個從小就不講道德的人。
其實我挺反感這幾十年文人的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毛病,好像一個個都不會好好說話了,要么故作高深,要么語出驚人,要么粗俗不堪,要么晦澀難懂,就不能像一個正常人一樣正常的說話么?
我相信這篇文章要是莫言看到也會心里不舒服,畢竟是一個中國人,說不講道德和沒有教養的意思是差不多的,這又說明中國人對于后代的道德教育,無關溫飽,是作為一個人基本的認知和規范,中國父母對于兒女的任何教育,都不可能脫離中國道德范疇之外,否則就是沒有教養。
一個父母再窮,也不會教育孩子去沒大沒小,去偷去搶,中國孩子從一出生下來,就會被父母教育尊老愛幼,如若不然,那孩子從小就打爹罵娘,家里再窮,也會教育孩子懂得謙讓和愛護別人,如若不然,那孩子只顧搶著讓自己吃飽,那就先把爹媽和其他兄弟姐妹餓死了,再大一點,中國人教育孩子一定是要讀圣賢書,做仁德事,就不說中國這個幾千年來都把傳統道德思維當作安身立命原則去教育子女的國度,我想就算是拼命要去道德化社會的西方,普通人從小教育子女也不會就告訴他要學好殺人放火坑蒙拐騙,也同樣是教育要做一個好人,這就是道德教育,否則的話長大不是就先拿父母練刀了嗎?(只是在西方后天強調去道德化的社會中,這樣的事情也就越來越多了,在中國歷史上,這種事情鮮有發生)
所以,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家庭不管貧富貴賤,教育孩子一定是脫離不了道德教育,這就是人的唯一屬性是社會性所決定的,我就不相信誰家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在生氣時打父母嘴巴子,父母會對孩子說,你打得好打得對,這樣你長大才能有出息!(不過介于現在西方叢林思維的泛濫,或許也不絕對是這樣了吧,歷史就是這樣拐了一個彎,因為看到過一些視頻三歲大的孩子裝模作樣訓斥父母跟訓孫子似的,父母還在一旁得意洋洋,仿佛覺得自家孩子是不世出天才一般)
實際上,中國幾千年來的歷代先賢也好文人也罷,沒有一個去否認過道德對于人長成的重要性的,也就是說,先有道德,方能為人,可是到了近代以來,中國從公知的祖師爺胡適公開說什么,“越提倡道德越骯臟”開始,就不斷的在其后以各種角度去否定道德對于一個社會不可或缺的積極意義,尤其是近幾十年l從西方蔓延來的去道德化的叫囂就在中國不斷涌現,其實胡適之所以會以那種極端言論去道德化,因為他的私德從來就不咋地,所以這是來自于西方的把所有人都變黑了就顯不出自己黑了的“自我保護”手段而已。
莫言有沒有胡適那種心態,我不知道,但是,在紀錄片中,莫言說想寫一寫自己的母親,要給母親樹碑立傳,
而他的哥哥在紀錄片中出現說,莫言所寫書中與他們的母親“毫不沾邊”
而且莫言也說到了他描寫他的母親的那本書,遭遇了“蕩婦”爭議,所以,這里有沒有因為莫言的‘道德愧疚“而導致他說出”人不吃飽不想道德“這句話不得而知了,但起碼他說出這句話是在吃得很飽的狀態后說出來的。
在這部有關莫言的紀錄片中,其實還說有一個地方不經意的展示了莫言所面臨的一個道德困境,這要不是我這種喜歡琢磨的人,很可能會忽略掉了,與很多中國人想象不太一致的地方是,或許很多人認為莫言的書在西方一片叫好聲,但其實,西方有大批人對于莫言的書會獲得諾獎十分不滿意,當然,這批人中大多數是西方政客或者是平民,不太讀書的那種,他們對于莫言強烈不滿的原因無關書的內容,只是僅僅從莫言的身份而言,認為西方根本就不應該給莫言這個獎項,因為莫言既曾經是解放軍一員,又是黨員干部,怎么能把鼎鼎大名的諾獎給這樣的人呢?
這里,就可以思考,那些大量不懂”文學價值“的西方人,為什么反對把這個獎項給一個中國的共產黨的干部?而那些懂得”文學價值“的西方評委們,為何又執意把這個獎給莫言,西方那些不懂”文學價值’的人他們的反華反共心理是誰塑造的?莫言的書是加重了西方那些人反共反華的心態還是讓他們減輕了這種心理呢?那些懂“文學價值”的人最看好莫言書的文學價值到底在哪里?!
所以啊,整個那些文人也好讀書人也罷,有一個算一個,誰也別揣著明白裝糊涂,都是心知肚明,別胡攪蠻纏搞些其他亂七八糟啰里啰唆的,莫言的書的最大‘文學價值'就在于,為西方丑化中華民族丑化新中國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有出處的言之有據的心理把柄。
莫言出了書,吃飽了,他的抹不去的政治身份做出這樣的“文學作品”,是否符合政治道德,我想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為了吃飽而不講什么勞什子道德,那就是最好的自我辯護,就包括什么“文學不是歌功頌德”都只是這種自我辯護的下腳料而已,只不過,這種辯護的可恥之處在于,他為了給自己辯護,拉上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道德觀,是罔顧歷史的道德傳承。
最后,我想再證明一點,我的觀點與莫言是“不謀而合’的,因為他自己就說過,要把自己當作罪人來寫,這種心態,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吃飽后的‘道德修復”,但是,我看到的是莫言的虛偽,因為之前很多人對于莫言的批判,沒有見他站出來誠懇的說一句,“你說得對,我就是一個罪人”,而今天我這篇文章,能不能獲得莫言的這種“誠懇”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