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界有三位輿論筆桿子,簡稱“三胡”。
民國有一“胡”,叫胡適之。
改開有一“胡”,叫胡福明。
當下有一“胡”,叫胡錫進。
因為在輿論場看到胡錫進對前兩“胡”惺惺相惜,老給他們發聲辯解和歌頌,所以我把他們三聯系起來,稱為輿論場“三胡”。
今天又看到胡錫進出來給胡適說話,起因是湖南師范大學引用胡適的話談教育,被網友批判:有那么多名人為什么非要用老公知的語錄?而且胡適當年進北大,還沒拿到博士學位就稱自己已經是博士來欺騙校長,直到十年后才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可能因為這原因,后來對博士學位有著病態的需求,憑著身份和知名度接受了36個榮譽博士學位,這難道就不是為了炫耀么?當時國家內憂外患,花心思搞一堆榮譽稱號除了彰顯虛榮心還有什么用?
胡錫進看到后于是出來給胡適站臺。
針對這些輿論,讓我聯想起這“三胡”。
1.民國之“胡”
首先談的是胡適,這個人有功有過,但過遠大于功,然而當下的公知只說胡適的功,什么偉大的思想家,什么五千年的偉人,夸得過火了。而且稱贊胡適的人往往對建國后的前三十年進行抹黑否定,對偉人的態度也多是攻擊。
胡適一生說過很多漂亮話,但言行不一,虛偽至極。他的徒子徒孫也是一樣的作風,比如大罵郭沫若軟骨頭,稱贊胡適為君子。人家郭沫若在北伐、南昌起義和抗日戰爭都參與,而胡適在國家危難時卻搞起“低調俱樂部”,勸國人放棄東三省。抗日戰爭勸國民黨投降,解放戰爭勸我黨放棄對抗國民黨,是哪門子君子?
又比如胡適孝子賢孫罵郭沫若私生活混亂,他們難道不知道胡適的私生活才是混亂不堪嗎?早早就與江冬秀訂婚,然后與鄰居女生搞上,接著與同行去美國留學的女生好上,再接著回國與江冬秀結婚,當時的伴娘是曹誠英,過幾年就與曹誠英好上,不過很快又和朋友的老婆陸小曼搞上,再過一些年又與自己的學生徐芳好上,當然,他更是妓院的常客,可這樣的作風他的孝子賢孫卻視而不見。
再比如當下公知老是罵郭沫若拆城墻,可
吳晗也拆城墻,他們為什么不罵呢?難道就因為郭沫若與偉人走得比較近,互動比較多,吳晗是胡適的學生,于是就忽視?
所以胡適與他的孝子賢孫都很雙標!
2.改開之“胡”
胡福明在特殊時被認為“壞分子”,不過一年后對他撤銷了這個成分,他當起“逍遙派”。
1976年10月,參與批判“四人”的運動。
1977年7月,通過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來批判“兩個凡是”。
1978年,以《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身份撰寫了一篇著名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文章在輿論上得到宣傳。
其實毛主席早已說過“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且多次提到,他只不過把“社會”兩個字刪除而已。毛主席提出這個論斷,有前提條件,有系統的闡述。
早在《實踐論》寫道:“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斗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
其他的論述我就不一一展開了。
胡福明寫出這篇文章時還是一名普通老師,寫完這篇文章后很出名,步步高升。
任省委宣傳部長、省委黨校校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獲得改革先鋒的稱號。
不過他的知名度比胡適要低一些,然而胡錫進是非常推崇胡福明,稱贊有加。
3.當下之“胡”
胡錫進,一會兒進一會兒退,他經常幫日本說話,偶爾也會罵日本,但他的罵就說自己是正義的,別人批判日本他就說人家是民粹,而且是對待同一件事也如此。如對日本核污水排放的評論,之前是批判,后來改了論調,說網友批判日本排核污水是民粹,還建議“40歲沒有生育計劃的壯年無需擔心”。再比如曾經打雞血說要擊落佩洛西的飛機,又說中美對抗如果發生戰爭,中國“將不會有勝算”。
原話是這樣說的:
“如果中美發生戰略利益對等、對雙方都生死攸關的戰爭,美方將能夠輕而易舉開展為美方生存而對華一戰的政治動員,并且能夠將所有力量全都調動起來與中方進行生死一搏,如果形成那樣的情形,我相信中方將不會有勝算。”
這人還喜歡在12月25日稱贊圣誕節,到了12月26日又喜歡批判偉人的所謂“錯誤”。
因來回轉變,故左右兩邊都不太喜歡他。
以上就是輿論場的“三胡”,代表著各個社會的意識形態走向和輿論陣地的表現。
“三胡”,一代不如一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