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文章簡單談幾句俄烏沖突。
俄烏沖突打了三年有余,損失最大的當然是戰場所在國——烏克蘭。
美國換了總統,這極大地影響了俄烏沖突的走向,特朗普直接繞過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就如當年韓國也享受到這個待遇。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馮玉軍斷言:俄烏沖突俄羅斯必敗。
儲殷和黃日涵這對好基友教授,他們認為俄烏沖突的結局是:白俄羅斯被分解。
嚴鋒教授夸澤連斯基:這是用元宇宙打仗,非常先進,是人類未來戰爭的預演。
“劉博士看美國”,屢次宣傳烏克蘭必勝,就要到“拐點”了,烏克蘭就要勝利了。
很多文科博士或者教授對此判斷出現極大的誤差,所以與其看他們的判斷,通過他們了解國際形勢,還不如學習偉人語錄。
1.為什么俄國敢對烏克蘭發動軍事行動?
烏克蘭放棄核武器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現在還沒有原子彈。但是,過去我們也沒有飛機和大炮,我們是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的。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當然還有烏克蘭腐敗的問題。
2.沖突談判歐洲為什么只能坐小孩一桌?
毛主席評價歐洲:“永恒的和平共處是不可想象的,特別是歐洲太弱。歐洲不團結,對戰爭又怕得要死,尤其是丹麥人、荷蘭人和比利時人。美國人基本上也是如此。也許南斯拉夫人和德國人的抵抗精神強一些。如果歐洲在今后10年內依然不能從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聯合起來,它就要為此付出代價。歐洲人必須學會自力更生,而不是依靠美國。”
3.特朗普為什么繞過烏克蘭與俄羅斯談?
毛主席評價美國說:“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4.烏克蘭過于相信北約和美國畫的大餅。
毛主席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說:“把盟友當救世主,就是把絞索套上脖子。”
澤連斯基到處演講拉援助,輿論聲音和他的行動都是依靠北約和美國的力量,對于如何團結自己的人民沒有提出有效的戰略和策略,少了近一半人,這是不合格的。如果認為這場沖突自己是正義的,那么首先就要重視自己國內的統一戰線,其次才是國外的統一戰線,甚至還要團結俄羅斯人民。毛主席說:“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5.烏克蘭受西方的政治正確綁架。
面對當時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大國,毛主席在與周恩來等人談論國際問題時,他叮囑大家說: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可以利用矛盾,這是我們的政策。兩霸我們總要爭取到一霸站我們一邊,不能兩面作戰。
中國也算一個大國,在沖突中站在中立,烏克蘭真沒必要為了討好美國而得罪中國。比如支持一些“臺獨”活動,比如烏克蘭駐日大使去靖國神社拜鬼,即使不喜歡中國,在困難中沒必要這樣搞,這些政客只會表演不考慮后果。
6.如何看待俄羅斯與美國的談判?
1960年,毛主席討論時局時談到赫魯曉夫說:“這個人一直沒有個章程,像游離層一樣,他是十二變,跟他相處,怎么個處法呀?這個人,艾森豪威爾形容過,說他是一個鐘頭之內瞬息萬變的。赫魯曉夫何必那么蠢,把美國人捧得那么上天,也不想想下一著棋。從戴維營回來,那么吹,他不想想,美國人可能變嘛。”
特朗普有些行為有點像赫魯曉夫。
當年赫魯曉夫上臺不久就修建“柏林墻”,特朗普上臺不久就修建“墨西哥墻”,而且對于停止俄烏沖突的說法已經變了幾次。
正如張文木評價那樣:孟子說“其進銳者其退速”。特朗普這樣不斷自降底線地向俄羅斯讓利,其心理預期的回報一定是巨大且在俄羅斯人那里也不可能得到滿足的。如是,這屆或下屆美國外交對俄羅斯反彈也將是很猛的,反之亦然:1959年赫魯曉夫放棄中國與艾森豪威爾熱烈熊抱,不久(1962年)就出現美蘇以核彈相互威脅的“古巴導彈危機”及勃列日涅夫上臺后不顧卡特的讓步,發起的差點將美國趕出印度洋的咄咄攻勢。
俄烏沖突,無論說是當年蘇聯在冷戰中的一種延續,還是說烏克蘭對俄羅斯反侵略戰爭,俄羅斯對烏克蘭納粹分子進行軍事特別行動,俄羅斯對美國進行反霸權戰爭,或者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內斗等,我們都可以用毛主席的獨立自主、群眾路線,國際戰略,整體視角,人民立場去分析,這會比很多教授看得更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