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會我看了下25年部分重點工作:
整體看還是想在城市里大有作為;比如新能源汽車、6G,包括樓市要止跌回穩,甚至要在電信、醫療、教育領域搞開放試點。
當然也有代表提了很多進步一點的意見,比如落實《LD法》,還要整治勞務派遣,整治內卷。但其實這些很有限。因為之前講“發展才是硬道理”,到最后實際上成了發展主義,一切全看GDP,只要GDP漲了,好,那經濟就發展了。
唯GDP之下誰還管打工人權利?之前社科院做過1個調查顯示,東部沿海9成以上地方不打算執行保護勞動者政策,5成以上企業不能也不愿執行現有政策。
為啥都不愿執行?因為一旦真執行,企業成本必會上升,競爭力就不足,企業就容易倒閉,老板會破產,地方收不上稅。
就像之前我處理的1件事,員工聯名狀告老板克扣工資、惡意裁員。但有用嗎?沒用,人家上個月給稅務局報了1000W的稅,你是地方你幫誰?
包括樓市也一樣,想保房價≠你能保房價,規律使然。所以頭疼醫頭就有點隔靴撓癢,但相比之前那些腦殘雷人建議,今年也有,但少了很多。
縱觀今年兩會,隱約感到我們似乎有轉型之意(比如城鎮化+種業振興),也許還停留在文件跟口號上,但提了總比忘了好。
現在這內卷現狀,大家心里都清楚,門口接孩子的都是爸爸媽媽了,爺爺奶奶都少了很多,有工作在單位也吊著1口氣加班到猝死邊緣。
再不轉型真會卷瘋一大票人。但其實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哪怕是資本主義,都不止1個天賦樹;資本主義大概有3種模式。
頭一種就是昂撒模式。沒別的,就是把人口過多集中在城市,大多數打工人就這幾個歸宿:
毒品、貧民窟、黑社會、流浪漢。
典型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城、開羅、馬尼拉、孟買、卡達這種,一國之首都都尚且如此,遑論其他地區。
說白了,就是把以前農村窮人給遷移集中到城市了,該窮還是窮,無外乎就說我城市化70-80%,以此想說明我們很“文明”“進步”;這種模式最粗暴扯淡。
第2種就霸道了,叫國家資本主義,其邏輯略像上面昂撒模式。這種模式常見于前蘇聯那會,政府就是最大公司,資本又內生于政府,集全國上下所有力量,完成原始積累,強行進入工業化。
前蘇聯、新中國那會僅花10年20余年就完成健全體系和門類之工業奇跡,其硬核內功就是國家資本主義。
但還有第3種模式能很好契合現狀,叫萊茵資本主義。法國、德國、意大利這種歐陸國家就玩這種模式;他們中小企業很多,服務業也不少,但有個共同點:大部分都在鄉下。
遍觀歐盟諸國,你就像產業資本最牛逼的德國,也就那4個百萬級人口城市(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千萬級城市1個也沒。
千萬別覺得那幫歐洲佬傻了吧唧的,那幫老外最雞賊了,他們摸著鷹醬過河,發現一大堆社會問題,錢還賺不了幾個,就不敢把所有資源偏激往城市集中。
所以你會看到歐盟諸國之前什么槍擊、販毒、黑社會這種并沒有老美或其他南方國家那么離譜。
后來也是老美看歐盟社會底盤穩,就給它搞難民,讓難民進去挑動土著+難民社會矛盾,外部再挑起歐洲跟毛子國際矛盾,以防毛子自然資源跟西歐技術和人力相結合,讓它丫從里到外碎成渣,目的就是使其形不成合力。
但割裂去看,法德發展路線本身毛病沒那么多,城鄉全部兼顧,而且真做到了城鄉統籌;不管城鄉,待遇都差不多。
結合我們自己不也是嗎?管你就業難、加班多,還是住房難、還貸多,說一千道一萬,不還是“聚集”惹的鍋?
大多數人都認為把人、資源全集中在省會、一線,美其名曰“集約化”。但把資源集中在一起,與之對應就是1分資源1分風險,若盲目地把資源全集中在城市,是不是也就是把風險都集中在城市?
但城市里有抗風險能力嗎?大伙都經歷過疫情都知道—沒有。教員也說過,面對戰爭和瘟疫,城市很脆弱。
我一直都認為,人在意識形態和經濟基礎上要團結,但在物理和空間布局上要盡可能分散。
我們從97年15大開始才提出資本經濟這一概念,其實我們也只用10年不到時間就讓金融資本過剩,并異化產業資本。而其實早在99年那會,上層就有預判中國必會產業+勞動力雙過剩,應該趕緊往農村投資,搞新農村建設。
所以從05、06年那會大舉鄉村振興,就那會大多數農村就有了“5通”;通路、通網、通水、通電、通氣。當年是基建下鄉,后來家電下鄉,咱現在能不能勞動力下鄉?技術下鄉?
城市里卷出天際的打工人,還有人工智能、大數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咱往農村試試唄?
都把資本集中在城市,這些資本包裹著青壯年勞動力全擠在一線跟各省會中心,一旦風險量變達到質變,怎么辦?任由就業危機在城市爆炸嗎?
要疏散,分批疏散,逐步把中青年往農村引。往農村引也不能空引,農村不單修路,也搞大基建,每個農村都有醫院、超市等。關鍵是需要把農民組織起來,再重建生產隊,恢復公社制。即要搭建好過去的基礎建設跟現在農民組織,承接化解這次國內危機。
不同以往的是,這回是來了就別走了,借此機會從城鄉二元對立,結構重塑成城鄉統籌。
安土重遷,你是哪的人就建設自己家鄉,也別搞春運了,也別妻離子散了,就在家門口建設自己老家。
當然人口自愿流動沒問題,你愛去哪去哪,但不要跟今天一樣,看似你很自由,實則你只有1個方向:去大城市當人礦。
我今日文章說到底就一個:從偏激城市化逐步走向生態化,咱好歹先各省各區先試著搞搞試點嘛。
城市競爭激烈,農村可以極大放緩城市競爭,變過剩人力資源為人力協調。我之前文章里不止一次安利“原子化”,說以后是蜂巢式社會。但這是個前提,就是頭也不回搞城市化,那搞到最后肯定是賽博朋克,肯定是城市森林。
但這不符合規律更不貼合人性,現代人只知人有社會屬性,卻忘了人還有自然屬性。
我知道我今天說“上山下鄉”可能有些讀者還不大能感同身受,其實是因為沒辦法;各類生產要素在城市徹底飽和,咋辦?除了農村我們還能去哪?打出國門嗎?
比如我上次說反對“全球化”,實際上是支持我們產業擴張,但關上資本大門,起碼要資本監管要上心吧?
再說遠點,就說疫情那會,有人說是封控讓他失業,我說就算沒有疫情封控你也找不到工作,因為經濟周期走到這一步了,找工作難是早晚的事。
所以我也不敢奢求所有人理解,因為事實非常殘酷,它該來就來,屆時會逼迫所有人必須這么做,不做那就只能內爆,所謂“形式比人強”。
今日寫此文也算拋磚引玉,望大伙也能暢抒己見。跟這兩會一樣,就算沒人要我們我們建言獻策,但我們自己要參政議政。
關心政治=關心自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