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毛澤東思想,曾經照亮了中國前行之路,他的光輝形象與偉大精神,深植于每一位中華兒女心間。我對毛主席的崇敬,亦在生活點滴中不斷深化,從兒時懵懂,逐漸升華為深厚敬仰。
自牙牙學語起,毛主席的形象便伴我成長。家中的毛主席像章,在陽光下閃耀;潔白的陶瓷像,靜靜守護;墻上的畫像,目光堅定而智慧。這些物件,成為我童年溫暖且神圣的記憶,讓毛主席形象早早扎根。
記得剛上學時,語文第一課是“毛主席萬歲”,雖不解深意,但我認字便是從這里開始的。為什么要說“毛主席萬歲”?帶著疑問,我曾向母親求解,母親沒讀過書,但她說的很質樸:“是毛主席讓咱有飯吃的。”1942年前后,舊中國風雨飄搖,母親一家逃荒至陜西,年幼的母親為糊口,每日在粗糙紡車旁忙碌,換來微薄口糧。是毛主席帶領人民艱苦奮斗,建立了新中國后,窮人的生活才有了轉機,在母親心中,毛主席是大恩人。
那個學習毛主席語錄的年代,父親對毛主席的熱愛令人動容。他認真學習語錄,銘記于心,張口即來。家中油漆門窗時,父親鄭重地用毛筆在大門上寫下“要搞光明正大,不搞陰謀詭計”,書寫時的專注虔誠,讓我感受到毛主席語錄的非凡力量,懵懂中意識到我也應該背誦毛主席語錄。
大哥比我大一輪,他曾自豪地說:“我見過毛主席!毛主席當年接見紅衛兵,我離他只有幾步遠。”1966年,大哥幸運地近距離目睹毛主席的風采,他眼中閃爍的光芒,讓我對毛主席的崇敬愈發深厚。
從小學到中學,課本經典篇目是我成長的重要指引。讀《為人民服務》,我雖年幼,卻明白要為身邊人付出;學《紀念白求恩》,白求恩對工作的負責與對技術的精益求精,激勵我要鉆研技術,力求精通;《愚公移山》讓我懂得堅持,面對難題不再退縮。
高中畢業后,我光榮參軍。連隊春節聯歡會上,我演唱了一首旋律憂傷的懷念毛主席的歌曲(只是歌曲的名字忘了),盡管歌聲與歡快氛圍不符,我也不怎么會唱歌,但那是我對毛主席深深敬意的真情流露。在部隊,我深切感受到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力量,日常訓練與生活處處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服役三年我迎來首次探家,途經北京時,沒有游覽故宮、北海,而是前往毛主席紀念堂。那時我每月津貼僅12元,但卻毫不猶豫拿出3元買花 。在紀念堂前,我看到排隊瞻仰的人群神色莊重。進入堂內,我走到漢白玉雕像前,獻上花并深深鞠躬,淚水模糊雙眼,心中滿是對毛主席的思念與感激。對毛主席的熱愛促使我向往入黨,部隊的政治教育讓我了解黨的光輝歷史,我懷著熱忱撰寫入黨申請,最終得到黨組織批準。
后來,我從部隊轉業進入企業工作。起初在基層干技術,憑借扎實能力贏得同事認可與領導好評,后被調至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工作。因毫無管理經驗,我開始學習企業推薦的西方管理學書籍,卻發現與毛澤東思想不契合。于是我轉向傳統文化,研讀四書五經、老莊、佛經等。大舅提及毛主席六讀《資治通鑒》,令我深受觸動,我花一年半時間對照原文與譯文通讀一遍。深入學習后,我驚覺傳統文化精華早已蘊含在毛澤東思想之中。
我從小受毛澤東思想教育,雖敬仰毛主席,卻未系統讀過他的著作,只是讀過《矛盾論》《實踐論》《論持久戰》等名篇。在網上觀看艾躍進、孔慶東、郝貴生、張宏良等老師的講座及文章后,我對毛主席及毛澤東思想更加深信不疑,深刻認識到其偉大之處。
如今我已退休,去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日,受自媒體紀念毛主席的氛圍觸動,我決定系統閱讀《毛澤東選集》。前天把一至四卷讀完了,本想把五卷也再讀一遍(原來曾經在網上系統讀過),但現在搜遍了整個網絡也沒有找到。
有人說,反對毛主席的人都不是好人,擁護毛主席的人都是善良的人。毛主席一生都在為人民大眾謀幸福,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到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發展道路,他始終與人民站在一起。土地改革讓農民擁有土地,“兩彈一星”提升國防實力,他時刻牽掛人民冷暖。毛主席的功績與精神,必將永遠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