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公眾號交流時,【只有偉業社會,才能幸福人民!】(00:04:12 內蒙古)說:“凡是大寨南街周家莊人,很少當農民工的。五免戰略,贏在民心。凡是農民工出現多的地方農村?有百分之八十的富裕三農嗎??只有百分二十以內農民工還可以行嗎?如真有十四億人民?十三億共同富裕了?才算是百分八十到九十以上的全國人民群眾共同富裕了嗎??這個大問題?還用多久能解決好呢?八年十年,還是二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代的百看不到了?因為?最多在活五年十年了?看不到明天早上八點九的太陽了?!?”
對此,我想說得是,要真正能夠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要實現按勞分配,這是周家莊、南街村、華為、胖東來等單位的實踐證明了的。我國有14億人口,勞動者有8、9億人。如果我們真正建立了以勞動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基本制度,那么,勞動者的利益要求也就廣泛地得到體現 全面受益的人口,就可以全面覆蓋8、9億勞動者和他們的家庭人員,差不多接近14億的人口總數,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
企業采用按勞分配模式,所有員工就都可以憑借勞動投入,大家都參與生產成果的分配。因此,按勞分配條件下的員工或勞動者的收入就隨著企業的經營狀況自然波動,這就形成了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平小河干的狀態,使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相聯系。當真正實現按勞分配的企業普及時,老百姓的生活就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漲船高。
除此以外,在采用按勞分配的條件下,集體經濟另一個滿足勞動者需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豐富來滿足。南街村、周家莊等單位的實踐告訴我們,當企業的生產經營取得較好的結果時,集體經濟可以不斷地擴大對員工公共需要方面的分配。如果集體經濟也能做到像周家莊、南街村那樣,就可能從公共需要和按勞分配兩個方面全面滿足老百姓的利益要求,從而使這些集體經濟的成員在消費方面的大項開支都由公共需要項目來滿足,這樣勞動者在消費生活中在差別就會大幅縮小,共同富裕自然也就實現了。
周家莊、南街村等堅持集體經濟的單位的后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保持人民公社體制不變,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隨著農業勞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農村工業的普遍發展,農民收入會大幅增長,農民的勞動強度會大大減輕,而隨著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農業勞動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及農村城鎮化的普遍發展,人民公社后期的發展會進入到一個農業現代化促使農民生活全面提升的收獲期,城鄉之間和家庭之間的共同富裕是其必然的發展結果。
我國的經濟發展早已經進入了過剩經濟時代,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客觀上早已經滿足了共同富裕的需要。目前實現共同富裕的問題在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能隨著經濟的增長而同步提高,在經濟發展與老百姓收入提高之間存在著堵點,原因是真正實現按勞分配、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很少,勞權經濟的占比少得可憐。
從法理上來說,我國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和按勞分配為主體。而社會主義公有制本質上實現勞動所有權的形式;按勞分配,顧名思義,是勞動者的權利要求,是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利益要求。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應該是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制度,與此相適應,我國的經濟結構也應該是勞權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
但是,在理論上我們并沒有形成勞動所有權的意識,在實踐上,也沒有進行體現勞動所有權的體制改革。這才是共同富裕難以實現的關鍵所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