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是“四渡赤水出奇兵”以后自然形成的說法,一直到現在依然是完全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的。如果從理論上講,毛主席的治軍方略相對來說更加“三易”——易識別、易認可、易實踐。因為奪取全國勝利,人民軍隊的作用突出。毛主席在建黨、建國方面的豐功偉績,與建軍相比絲毫不遜色,只是由于軍隊建設在毛主席健在的時候,就比較成熟了——人民軍隊自身的戰斗力已經是世界一流的了。這并不是說這支軍隊就沒有發展空間了,而是說在毛主席晚年,黨和國家建設方面的挑戰,相對而言比來自軍隊建設的挑戰要多,要復雜。有一個直觀的現象,那個時候在部隊入黨的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地方。無疑,部隊里普通人員素質,普遍高于地方。還有就是復員軍人是地方干部的重要來源,而且一般綜合素質都比較過得硬。因此,全國學解放軍,是全國人民心悅誠服的。
1954年毛主席在審閱《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時,親筆恢復了一句被別人刪掉的話: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
這個說法,反映了毛主席的想法,也可以看做是毛主席的說法。
毛主席還有這樣的說法:
【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
01
—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法治威力
我們讀小學時,全國曾經響應毛主席的號召認真的學唱了兩首歌曲,一首是《國際歌》,另一首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后來當我思考有關法治問題時,慢慢感悟到,立法其實是一件極其需要智慧的事情,因為法一旦立起來就不能隨便改了,由此要立下一個不能隨意更改的法律,的確不容易。而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立下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其背后的道,恐怕很多人都能感悟到,要變這個法,就得讓這個道本身發生變化,請問在今天乃至今后,道變可能嗎?看來即使過了近100年這個法也是可以立得住的,這當年的立法者究竟怎樣的睿智?
做任何事情,不是憑主觀愿望想搞好就可以搞好的。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要受客觀條件限制的。法治建設也是一樣。搞法治不是想搞就搞得好的,法治搞不好比沒有法治還要糟糕。要搞好法治,需要總結我國從古自今的做法,也需要借鑒外國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革命,那才叫“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嘛!而要總結我國自己的經驗,當然就要總結毛主席的革命斗爭實踐的經驗,何況學貫中西的毛主席在法治上可謂獨樹一幟,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革命軍人個個牢記在心,成為革命者自律的標準,成為全中國人民人人會唱的文化習慣,如此的文化效應,古今中外法治史從未見過,這是何等的法治,這是何等的智慧啊!
(一)睿智立法與帶頭守法密不可分
什么叫法治?大家都一致認為它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法治有個基本環節就是立法,立法有兩個結果,一個立的法律是好的,另一個就是不好的甚至是壞的。所以立法不是隨隨便便的,那是需要睿智的。毛主席無疑是具有睿智的立法者,不僅如此,他還是遵守法律的模范。毛主席從紅軍時期制定“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開始,到解放戰爭時期代表我軍總部“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一直到老人家在晚年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高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什么時候沒有以身作則?他搞的是人治,還是法治?
制訂軍隊的紀律,毛主席從立法開始,就體現出他獨有的睿智。
紅軍剛成立時,主要以農民為主,革命性、組織性和紀律性都不很強。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時,正是當地紅薯收獲季節。在初次助民勞動中,有的官兵吃老鄉的紅薯,老鄉對此有意見。針對這種情況,毛主席給部隊規定了不拿老百姓一塊紅薯的紀律。不久,部隊開到茶陵籌款,在打土豪時又有個別官兵將沒收的財物據為己有。于是,毛主席又有針對性地提出打土豪歸公的紀律。
1928年1月,部隊到遂川發動群眾和籌款。當時,部隊以連、排為單位與群眾廣泛接觸,也出現了一些損害群眾利益的現象。毛主席了解情況后,又給部隊規定了上門板、捆禾草等六大注意事項,其中的主要規定都與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有關。3月,部隊南下湘南到根據地外活動,紀律顯得更重要了。4月初,毛主席在桂東沙田,將過去陸續制定的紀律和注意事項綜合在一起,并作了簡單修改補充,正式定為三條紀律六項注意予以頒布。
三條紀律為:一、不拿工人、農民、小商人一點東西;二、打土豪要歸公;三、一切行動聽指揮。
六項注意為:一、上門板;二、捆禾草;三、講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三條紀律六項注意鮮明地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本質特征。對此,紅四軍的代表曾在1930年5月全國紅軍代表大會上,向黨中央、中央軍委和其他地區的紅軍代表作了報告和說明。其中說,三條紀律六項注意,是紅軍“四、五、六軍及閩西、贛西南各地赤衛隊共同用的政治紀律”。具體為:“不拿工人、農民、小商人一點東西”,著重在一點上,“如一根草也是一點”;“上門板”,是“指宿營時借老板的門板走時要上好才走”;“捆禾草”,是“指宿營時借老板的禾草,走時要捆好才走”;“講話和氣”,是“指買賣東西不許強買強賣”;“借東西要還”,是“指借老板的任何東西都要送還才走”;“損壞東西要賠”,是“指損壞了老板的任何東西,要賠償他才走”。以后,毛主席又將三條紀律中的“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打土豪要歸公”改為“籌款要歸公”,后來又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并寫進了1930年9月25日紅一方面軍頒布的《紅軍士兵會章程》中。
紅一方面軍頒布的《紅軍士兵會章程》,將紅軍原來的“六項注意”發展為“八項注意”。與三條紀律六項注意相比,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的第二條紀律改成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而八項注意中則去掉了“上門板”和“捆稻草”兩項,增加了“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和“不虐待俘虜”四項新的內容。
1931年,中共中央代表歐陽欽在向黨中央報告中央蘇區情況時,具體地報告了紅一方面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此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條文措詞略有改動,并成為全軍和地方武裝的紀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人民軍隊建軍的統一紀律,對提高人民軍隊的戰斗力和增強軍民關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毛主席在立法上的睿智,正是毛澤東的世界觀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他的世界觀是什么,就是為什么人的問題,那是個根本的問題,用他的話講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軍隊以此為宗旨,那么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來約束每一個軍人,自然就是合理的,合乎天理的,中國人講的天理,就是不能只為自己,而要“天下為公”;也許在方法論上,毛主席在革命領袖中間就特別有個性了,他喜歡并善于用簡單明了,易識別記憶的文字,推行他的思想,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無疑就是其中的典范。
毛主席1933年在中央蘇區
毛主席在井岡山提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不但嚴格要求部隊執行,而且嚴于律己,身體力行。
有一次,毛主席做社會調查后回到茨坪。當警衛員知道他還沒有吃飯時,便興沖沖地說:“我來給你做,今天有好吃的哩!”
毛主席問:“什么好吃的?”“你看!”警衛員指了指一只小水缸。毛澤東打開蓋,看見一條鯉魚在水里搖頭擺尾地游著。警衛員把手伸到缸里捉魚,那魚撲打著水浪,穿來穿去,抓不住。“我來,我來。”
毛主席卷起袖子,把手伸到缸里,兩手對準鯉魚的頭,輕輕一抓,把魚抓住了。警衛員接過魚,就向廚房走去。
毛主席忽然想起什么,問道:“慢點!這鯉魚幾多錢一斤?”“沒花錢。”警衛員回答。“哪里來的?”警衛員說:“村里一位老公公送的,說送給你補養身體,人家也是一番好意,我不肯收,他就是不依。”“那不行!”
毛主席神態嚴肅地說:“我們當干部的,應當模范執行紀律,不能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警衛員為難地說:“魚在缸里養了兩天啦,這次收了,下次不收就是啦!”
毛主席堅決地說:“不行,群眾的東西,一次也不能收,馬上把魚送回去。”“送回去,人家會怪我們的。”警衛員說。
毛主席想了想說道:“那就這樣吧,稱一稱這魚多重,把魚錢付給群眾,并把情況向老公公講清楚。”不久,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從中受到很大的教育,表示要向毛主席學習,不收群眾禮物,不要群眾一針一線。
還有一次,工農革命軍在一個村子里宿營。戰士小李和小王看見房東家里有一只樣子古怪的壇子。小李說:“我猜,壇子里裝的一定是醬菜。”小王說:“不,我猜是米酒。”兩個人說著,互不相讓,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最后,小王說:“莫爭了,百聞不如一見,打開壇子定輸贏。”說罷,掀開壇子,伸手在壇里蘸了一下,用舌頭舔了舔,高興地跳起來說:“呀,是酒,是酒!我贏啦……”
這件事后來被毛主席知道后很生氣。有的干部不以為然:“用指頭蘸點子酒嘗,是件小事。”
毛主席嚴肅地說:“不,是大事!革命軍隊,對待人民利益,要做到秋毫無犯。執行無產階級紀律,就得從每件小事做起!”
當天晚上,毛主席向全體戰士講話,重申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求各連、排認真檢查一下執行紀律的情況,有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要馬上改正,并向群眾賠禮道歉。大家從這件事受到深刻的教育。從此,部隊面貌發生很大變化,他們把《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寫在包袱上,無論在行軍途中,還是在宿營時,人人都自覺遵守革命紀律,群眾的東西,連一塊紅薯和一個雞蛋都不拿。群眾感動地說:“這真是人民的子弟兵啊!”
毛主席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井岡山,開創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法治威力來自毛澤東文化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全軍的習慣,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一致認同,經過了長期革命斗爭實踐,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人民把它當歌唱,直到1970年代毛澤東親自領唱,這個中國獨有的法治,完全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了。
1947年10月10日,毛主席發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訓令》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做了系統規范。全文如下:
【一、本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實行多年,其內容各地各軍略有出入。現在統一規定,重行頒布。望即以此為準,深入教育,嚴格執行。至于其他應注意事項,各地各軍最高首長,可根據具體情況,規定若干項目,以命令施行之。
二、三大紀律如下:
(一)一切行動聽指揮;(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三)一切繳獲要歸公。
三、八項注意如下:
(一)說話和氣;(二)買賣公平;(三)借東西要還;(四)損壞東西要賠;(五)不打人罵人;(六)不損壞莊稼;(七)不調戲婦女;(八)不虐待俘虜。】
新中國建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依據《訓令》的內容,于1950年和1957年兩次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的歌詞進行修改。1957年出版的《解放軍戰士》雜志第14期上,正式刊登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的標準歌詞,這也就是現在所唱的歌詞,其內容如下: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
第二不拿群眾一針線,群眾對我擁護又喜歡;
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努力減輕人民的負擔。
三大紀律我們要做到,八項注意切莫忘記了;
第一說話態度要和好,尊重群眾不要耍驕傲;
第二買賣價錢要公平,公買公賣不許逞霸道;
第三借人東西用過了,當面歸還切莫遺失掉;
第四若把東西損壞了,照價賠償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許打人和罵人,軍閥作風堅決克服掉;
第六愛護群眾的莊稼,行軍作戰處處注意到;
第七不許調戲婦女們,流氓習氣堅決要改掉;
第八不許虐待俘虜兵,不許打罵不許搜腰包;
遵守紀律人人要自覺,互相監督切莫違反了;
革命紀律條條要記清,人民軍隊處處愛人民;
保衛祖國永遠向前進,全國人民擁護又歡迎。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內容豐富,含義深刻,意義重大,以歌曲的形式把人民軍隊的紀律講得非常系統、清晰,便于記憶。它的曲調簡潔明快,節奏感強,朗朗上口,沒有復雜難唱的音域變化,因而這首歌得以在全軍迅速傳唱,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為中國軍歌的精品。
1971年8月15日至9月12日,毛主席到南方巡視期間,為了反對和防止黨內分裂,他反復強調要增強團結,遵守紀律。他多次與南巡隨行人員和參加座談的同志一起唱《國際歌》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8月27日,毛主席到長沙與華國鋒、卜占亞等人談黨內路線斗爭情況后,帶領在場的人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毛主席說:“你們不光要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你們還要講解,還要按照它去做。”他說:“‘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這一條非常重要。步調不一致,分成兩派,怎么樣能得勝利呢?”
然后,他逐句講解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內容。他說:三大紀律的第一條,八項注意的第一條和第五條最重要,“如果都能記清,都能這樣做,那全國人民擁護又歡迎,這樣我們多好呀!”
毛主席講到后兩條時,強調部隊在整風中要防止和克服驕傲自滿和軍閥作風。然后,他叫工作人員將《國際歌》本發給在座的同志,并要他們“把《國際歌》念一念、議一議、談一談”。28日,毛主席在長沙與劉興元、丁盛、韋國清等人談話。講完黨內路線斗爭歷史后,再次強調要注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在武昌會見劉豐時,在杭州會見南萍、熊應堂、陳勵耘等人時,毛主席都強調要團結,要步調一致,并與他們一起唱了《國際歌》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所有這些,對于保障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防止分裂,都有著重大的影響和作用。
1973年12月八大軍區司令對調時,12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會議。會議在毛主席的書房兼會客室進行。他說:“我提議,議一個軍事問題,全國各大軍區司令互相對調。”他建議在座的政治局委員們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于是,大家便一起唱了起來。
唱完歌,毛主席接著說:“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呢!”
他認為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坐鎮,一呆就是20年,就會出現消極因素。
顯然,毛主席帶領大家在這個時候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寓意深刻,那些跟隨他多年的老戰士也是心領神會。
毛主席帶出來的革命隊伍博得世界有識之士的贊賞。
1960年代初英國蒙哥馬利元帥和主席見面時,對毛主席領導的軍隊極為欣賞
(三)一部好的法律,需要有文化支撐,得靠文化傳播
1970年代初期,我們那時候正在讀小學,每個班上音樂課時,都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出去學工學農的路上,班干部就領唱這首歌,特別是春游時,更是要唱,那真是全國人民個個都像解放軍,精神飽滿,斗志昂揚。
這首歌為什么唱得好,因為歌詞好,因為歌詞的主要精神毛主席定得好。
這首歌為什么唱得響,因為有毛主席領唱,因為有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合唱,那時八億人的合唱,唱得地球都會發出顫音。
在歌聲中,在旋律中,我們切身感受到毛澤東法治的睿智,法治的力量。
如此的睿智,如此的力量,難道不值得思考嗎?不值得借鑒嗎?
02
—
毛主席治軍的法治獨樹一幟
毛主席在法治方面有許許多多創見,他在青年時期就研究過孟德斯鳩的《法意》,請注意他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他對三權分立的精通可不比某些人差,毛主席在法治上有一整套完整的東西,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只是其中的一個范例而已,我們可以把這作為一個切入點,進而深入研究下去,為什么不呢?
這里提一下古田會議決議,那也是毛主席為黨指揮槍立法,其睿智無與倫比。
現在很多企業搞的什么規章制度,完全是煩瑣哲學,誰記得住?為什么不學學毛主席的做法呢?有人說那是部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我這是企業!
是嗎?那“鞍鋼憲法”,“兩參一改三結合”,難道不是企業的嗎?
好東西學不會是有點笨,笨鳥可以先飛,勤能補拙。
明知是好東西,卻不學,那是有點蠢,對于蠢人做的蠢事,我們可以去提示,提示了還不改,那只能叫愚蠢。
誰愿意愚蠢呢?
李克勤后記:大慶是創業經典范例,而大慶的領導者是余秋里,那是來自解放軍的杰出干部。
毛主席在治軍上的重點突破,帶動了黨和國家整體健康發展的推進。
毛主席用兵真入神,因為治軍入神,這也使得來自解放軍干部一度成為各行各業的決定性因素。這不得不令人感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