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任何理論,都要了解它的前提條件。
看待任何口號,都要了解它的當時背景。
看待實用主義,也都要了解它的局限性。
跟大家舉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
有一句名言叫“發展就是硬道理。”
這句話有道理的,但還需深入去了解。
比如應該看到前提條件。
高質量發展才是硬道理。
高質量發展為了廣大人民才是硬道理。
需明確為了誰而發展,又如何去發展?
封建社會時期比奴隸社會時期是進步的,經濟、文化和軍事都有了很大發展,但老百姓卻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無論說不說發展,這個世界總是要向前進步的,本質上是由人民的需求和經驗積累來決定,你強不強調它都會往前走,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只不過有快與慢,順利與曲折的區別,也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規律要求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但怕就怕在人們在曲折中吃二遍苦。
后來我們是如何去發展呢?
集體經濟變為單干和市場化,也就是發展的經濟基礎的方向已經變了。
我們又是為了誰而發展呢?
出現了分層。
比如——“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動后富,最后達到共同富裕。”
我們先來看看什么是高質量的發展?
具有可持續性、人民性、重科研、有長遠性和重視工人福利等,是高質量的發展。
前三十年的工業化體系是高質量發展。
前三十年的自主科技研發是高質量發展。
前三十年從源頭重視公平是高質量發展。
透支未來、泡沫化、破壞環境、犧牲勞動福利、惡性競爭、依附別國科技、只為短期暴富等行為,這些都是負質量的發展。
“激蕩三十年”,一些先富如何發展的呢?
有多少人讓公變私,肥了自己家族?
那位王老板當初倒賣物資的鐵路運輸火車皮是怎么來的?還有和他類似的房地產巨頭們,當年的地又是怎么拿到手的呢?
一些本地的所謂“家族企業家”,有多少與黑惡勢力有關聯?有多少利用關系慢慢把三線城市以下那些建筑、材料、菜市場、KTV壟斷?
有多少打著科技公司的名號而依附他國技術生存,幾十年也舍不得投入科研上。
又有多少過度開采煤礦來賺快錢的?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阻礙科技進步,房地產發展透支未來,一些煤礦開采曾經破壞了不少環境,富士康工廠加班嚴重……
幸好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
幸好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次民營企業座談會,沒有房地產代表。
做得好的一面,當然也要舍得稱贊。
我們再來看看為了誰而發展?
我們要從現實出發,而不是從概念出發。
現實是什么?
是貧富差距拉大。
曾說“先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當下確實達到了這個目標,但不應該停留在這。
2017年時,劉強東說過一段很真實很有思想覺悟的話:30年前我們都說好了,要讓一撥人先富起來,先富起來的人幫沒富起來的人。30年已經過去了,現在有的人富到賺一個億都是小目標,富到了一個月賺幾十個億讓人覺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了。而在我們國家還有幾千萬的人生活在極度貧困的狀態,這是我們整個中國人,特別是我們這幫富人的恥辱。
八年過去了,于東來在直播委屈地說: “我沒有背叛工人階級,說好的馬克思主義,說好的先富帶后富,這些我都做到了,可當我一回頭,他們在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
我們的發展是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但先富帶后富是極少數人能做到,大多數先富不罵底層仇富和破壞營商環境就好了,而且他們欲望不斷膨脹,還希望有更好的優惠政策,沒有,罵罵咧咧移民享福去了。
需知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貧富差距拉大時,底層人民沒有掌握生產資料,生活壓力大,上升流動性固化,這會制約了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最后也必然會反過來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要想經濟持續良性發展下去,當今恰恰不是什么批評企業家讓他們不敢投資,而是貧富差距,是先富帶后富的問題,是處理生產關系的問題,要敢談階級敘事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