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后,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以獨創性的方法領導中國人民迅速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小生產者數量最大、遠遠落后于歐美國家的古老的東方大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締造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豐功偉績。這一點,我們黨的歷史決議、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權威黨史著作——《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毛澤東傳》、當今我黨領導集體的核心習近平同志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的講話都是高度認可的。
我們必須明白這個道理:認可消滅剝削的公有制,必然要否定剝削工人的私有制;認可有利于農民富起來、縮小工農城鄉差距的農業合作化,也就必須反對讓農民兩極分化、不利于農村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農業個體經濟。否則我們就是自相矛盾。這和西路軍問題是一個道理:你洗干凈了張老四的話,徐陳就要對西路軍負主要責任;你想保護徐陳的話,就要強調徐陳是受張國燾錯誤路線影響,而不能洗干凈行騙者張老四。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正確指出:“一九五六年,我國基本上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上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黨領導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正如黨的第三個決議所說,消滅一切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完全正確的偉大飛躍。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實事求是的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與其生產的社會化之間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在資本主義企業和國家的各項經濟政策之間,在它們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之間,在它們和本企業職工、全國各族人民之間,利益沖突越來越明顯。這樣,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就轉變為國內的主要矛盾。事實上黨和政府三年來采取的打擊不法投機資本、調整和改組工商業、進行‘五反’運動、實行工人監督生產以及后來的糧棉統購統銷等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和步驟,必然地要把原來落后、混亂、畸形發展、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步引上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第188頁。中共黨史出版社)“伴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新的經濟基礎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教育科學文化體制基本形成,經濟建設和國家工作的各方面都適應和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而得到發展和改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第360—361頁。中共黨史出版社)可見,權威黨史作品實事求是的否定了唯利是圖、和工人階級根本利益有沖突的剝削工人階級剩余價值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并實事求是的強調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之后社會經濟、政治、文藝都得到了發展和改善。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還指出:“實現工業化是強國的必由之路,但在我國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是不可能建立起社會主義大工業的。建立在勞動農民生產資料私有制上面的小農經濟,制約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特別是加快工業化建設對糧食和原料作物日益增長的需要。它與國家有計劃經濟建設之間的矛盾,隨著工業化的進展而日益顯露出來。因此必須按照社會主義的原則來改造我國的個體農業,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的道路。我國個體農民,特別是在土地改革中新獲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產資料的貧農、下中農,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貸甚至典讓和出賣土地,產生兩極分化;為了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抗御自然災害,采用農業機械和其他新技術,確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第187—188頁。中共黨史出版社)可見,小農經濟、個體農業經濟本身就是和大工業發展、生產力進步根本沖突的,實行農業集約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可見,小農經濟必然導致兩極分化,社會主義的農業集體化是農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權威黨史作品對農業合作化的高度認可,無疑也是對個體農業經濟的根本否定。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毛澤東傳》實事求是的講:“中國終究成功地走出一條獨特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為進一步實現國家工業化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的社會變革。”(《毛澤東傳》:《第52章、成功地實現贖買政策》。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在集體經濟的基礎上,辦了許多單家獨戶的個體農民根本辦不了的事情,在抗御自然災害中顯示出力量,特別是在全國普遍開展規模不等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以后農業的發展提供了長期發揮效益的重要物質條件,為實行機械耕作、機械排灌和科學種田,創造了有利條件。這些,都是有著深遠影響的。”(《毛澤東傳》:《第51章、開辟中國農業合作化道路(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見,變私有為公有、建立全民所有制,是完全正確、意義深遠的偉大變革,那么私有化無疑是應該被批判和否定的落后歷史觀;可見,抵抗自然災害、修建規模化的水利工程、提高農業生產力,必須讓農村人力物力財力統一起來,因為個體農民單干的經濟制度根本不可能把這些變成現實。
在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的講話中,習近平同志實事求是地講:“毛澤東同志領導建立的植根中華大地、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人民愿望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不僅在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毛主席領導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也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前提的消滅剝削的社會制度,是具有無比優越性的制度,是當代中國也必須堅持的好制度。
綜上所述,無論是黨的歷史決議還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最權威的黨史著作,無論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寫的主席傳記還是習近平同志紀念主席誕辰130周年的講話,都高度認可社會主義公有制和社會主義的農業集體化,都根本否定了私有化和個體農業經濟。無疑,肯定私有化和小農經濟就是否定三大改造,是不符合黨的決議也不符合權威黨史論斷的。
習近平同志教導我們:“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習近平:《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有一條是我一直強調的,就是農村改革不論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這些底線必須堅守,決不能犯顛覆性錯誤。”(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習近平同志這些話是多么正確呀!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公有制必須是主體,公有制是我們新中國社會主義存在的物質基礎、是我們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支柱,堅決不能丟;農村必須堅持集體所有制,不能做減少農業生產規模、破壞農業生產力、損害農民利益的蠢事兒。這也是習近平同志對三大改造成果的認可和傳承。
我們要牢記黨的決議和權威黨史中講的真理、積極學習和遵循習近平同志的至理名言,堅決肯定毛主席領導黨和人民開展三大改造的光輝歷史,根本否定妄圖侵吞全民所有制企業的私有化觀念和妄圖導致農村兩極分化的小農經濟觀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