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壟斷組織有了新的發展。跨國公司成了帝國主義對外進行掠奪、剝削和擴張的重要工具。
跨國公司,由一國或數國的壟斷資本組成,實質上是大國控制的國際襲斷組織。它們通過所謂國際性的“合伙經營”,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區域直接投資,設立分公司,開辦工廠,控制或吞并當地企業,形成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勢力,操縱所在國的經濟,甚至干涉內政,進行顛覆活動,成為“國中之國”。
帝國主義者把跨國公司吹得神乎其神,說它“旨在謀求福利”,促進“全球性利益”;什么有“消除國境線的潛在力量”,“將會減少人民之間交往的隔閡”,“有助于建立一個穩固的世界秩序的基礎”;什么“將能防止發生暴力”,因為“經濟上的密切交叉”,使大家了解“作戰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的”,等等。并吹噓跨國公司是什么“世界希望的所在”。
這種國際性的資本主義壟斷大公司,是怎么在“促進全球性的利益”的呢?看一看被帝國主義說成“受益最大”的第三世界的現實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世界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的資源,是跨國公司廉價掠奪的對象。相比于發達國家中工人的工資。那些開設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子公司中,當地工人的工資就低得多。血腥的奴役和殘酷的剝削,是跨國公司給予第三世界廣大工人的莫大“恩惠”;第三世界,是跨國公司恣意掠奪資源、大量傾銷商品的場所。中東的石油,東南亞的橡膠,拉美的銅、鋅、可可等,都是跨國公司掠奪的對象。這些資源價格低廉,開采方便。跨國公司魔鬼的吸盤,拼命地吮吸著第三世界的資源和膏血。同時,設在第三世界許多國家的跨國公司,一般是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嚴重阻礙著這些國家自力更生地發展自己的民族工業;第三世界,也是跨國公司輸出工業污染的場所。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秀麗河山,已經成為跨國公司輸出工業污染的犧牲品。跨國公司不僅剝削和掠奪第三世界許多國家人民,而且還要摧殘他們和他們后代的健康。跨國公司,又是帝國主義控制、鎮壓第三世界反帝斗爭的經濟和政治力量。第三世界國家人民,對于跨國公司的奴役,都有切身感受。
跨國公司既然能“促進全球性的利益”,那末,也應該造福于第二世界了。事實是不是這樣呢?也不是。據有關方面的歷史統計,在世界上一批最大的跨國公司中,盡管公司的資本也來自許多國家,但是,資本的多數份額為美國大壟斷資本家所有。因此,這些跨國公司的業務,實際上操縱在美國大壟斷資本家手中,為美國的壟斷資本利益服務。跨國公司成了美國利用外國資本進一步掠奪世界財富的工具。
那么,跨國公司對第一世界的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來說,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福利”呢?“福利”是有的,就是失業。為了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到第三世界去掠奪最大限度的剩余價值,美國壟斷資本不顧本國工人的死活,大肆拆廠、遷廠,造成了國內大批工人失業,許多城市蕭條。跨國公司拼命掠奪和剝削全世界人民,它所真正“造福”的只能是帝國主義壟斷資產階級以及其豢養在世界各地的走狗嘍羅。“全球福利”是假,壟斷資產階級的剝削暴利是真。
“有消除國境線的潛在力量”,是跨國公司的又一個騙人論據。從某種角度來說,這話多少有點道理,因為跨國公司的魔爪已經伸展到世界各地,無孔不入,無利不撈,它當然不喜歡什么國界和民族的界線。如果那個國家稍有反抗,就施加經濟壓力,甚至進行軍事干涉,反正是逆我者亡,順我者也亡。
至于跨國公司能“防止暴力和沖突”,能“消除戰爭”,那更是十足的奇談怪論。跨國公司的普遍出現,只不過是帝國主義壟斷進一步發展的具體表現。列寧說,壟斷并不能排除競爭。同樣,跨國公司并不能排除資本主義世界范圍內的各種競爭,特別是超級大國之間的激烈競爭。“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的特點,是幾個大國都想爭奪霸權”。他們之間口中的所謂“互利共贏”也好、“緩和”也罷,只不過是擴軍備戰的遮羞布,這么一塊遮羞布下顯露出來的就是雙方反動統治階級窮兇極惡的強盜本色,雙方都在磨刀霍霍,準備在某個地方拼殺一場。“為了削弱敵方,摧毀敵方的霸權”,帝國主義義壟斷組織包括跨國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只能進一步加強帝國主義之間矛盾和沖突,使戰爭因素增長,“帝國主義的戰爭是絕對不可避免的”。
把跨國公司說成是能給世界人民“帶來福利”,能“消除競爭和戰爭”,能帶來“全球和平和安寧”,是“世界希望的所在”,這些都不過是騙人的鬼話。還其廬山真面目,跨國公司不過是帝國主義爭霸世界的工具!同鼓吹“跨國公司”的走狗們的愿望相反,帝國主義,特別是超級大國的一切反革命活動,只能起到激怒全世界人民起來同它們作拼死斗爭的作用。“帝國主義驅使全世界的人民大眾走上消滅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的歷史時代”。跨國公司的魔爪必將被全世界人民砍斷!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各各國反動派必將被全世界人民埋葬。這就是真正的世界希望的所在!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