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筆者這兩天學習了兩篇極其經典的文章,分別是王立華老師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與革命要求》和儲賀軍老師的《解放臺灣時不我待》。兩篇文章都有一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話。這兩段話分別講解了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和成就取得的原因。
讀完這兩篇文章,我最想說的話就是毛主席萬歲。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不僅不是所謂的經濟增長緩慢的中國,而且在世界上創造了迄今為止最高的鋼產量和發電量增速;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取得超高速發展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親自指引的正確的社會主義建設路線。
(1)鐵證如山——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鋼產量和發電量增速
王立華老師的文章講:“社會主義制度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創造了經濟發展的世界奇跡,可用比較客觀又有經濟發展速度標志性的發電量增速來比較一下。從1950年到1975年26年間,發電量增長42.57倍。同時期世界主要國家,美國增長5.15倍,英國增長4.81倍,法國增長4.4倍,德國增長5.42倍,日本增長7.87倍,蘇聯增長8.06倍,印度增長10.06倍。同樣比26年,舊中國1948年比1923年只增長6.98倍;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2004年比1979年增長了7.81倍。毛主席和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不容否定,那是我們在改革中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根本依據。”(王立華:《中國式現代化的性質與革命要求》)毛澤東時代新中國的發展速度,遠遠高于同時期的英法美蘇日等國,也遠遠高于舊中國和毛主席離開我們之后的中國。這是雷打不動的事實。毛澤東時代發電量增長42倍、蔣介石時代發電量增長6倍多、1979年到2004年新中國發電量增長7倍多——比毛澤東時代少了34倍、比蔣介石時代多了將近1倍。
別的話不多說,我最想說毛主席萬歲!
還要注意的是,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速度也比1928年到1953年的蘇聯還要快。如前文所示,1950年,新中國發電量46億千瓦時;1975年,新中國發電量1958億千瓦時。毛澤東時代26年,新中國的發電量增長了42.57倍。還要注意的是,1950年,新中國僅僅有60萬噸鋼;1975年,新中國有2390萬噸鋼。毛澤東時代的26年,鋼產量增長了39倍多。這是世界上最快的發電量和鋼產量發展速度,沒有之一。即使是1928年到1953年的蘇聯,發電量方面,1928年36億度,1953年1341億度,26年增長37倍,增速是慢于我們新中國的;鋼產量方面,從1928年的365萬噸增長到1953年的3572.7萬噸,26年增長9.7倍,增速還是比我們慢的。筆者在這里開個玩笑——即使是給他們的鋼產量增速“做個弊”,讓他們3年,從1924年蘇聯100萬噸鋼算,到1953年,蘇聯鋼產量是29年增長35倍,還是沒有新中國快速。
李海文在一次談話中,不引用任何數據,就過分夸大蘇聯的建設成果、極力貶低毛澤東時代新中國建設成果。她這樣講,是犯了歷史唯心主義錯誤的。而中央檔案館原館長楊冬權老師的觀點就比她的觀點客觀公正的多。楊老館長在他紀念主席誕辰130周年的光輝作品——《遇見:毛澤東預見的歷史驗證》中,以真實資料理直氣壯的強調:毛主席“預見中國工業建設可以超過蘇聯頭幾個五年計劃的速度”“中國在‘三五’和‘四五’兩個五年計劃的十年中,工業產值增長了兩倍多,是蘇聯增量的將近三倍。僅此即可說明,毛澤東的這一預見是正確的。”(《遇見:毛澤東預見的歷史驗證》:《預見461》)老館長這樣真正熱愛毛主席的中央檔案館工作者,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尊敬的好前輩!
毛澤東時代,既不是經濟到了崩潰邊緣的時代,也不是發展緩慢的時代,而是創造了世界歷史上迄今為止最高速發展成就的時代。
(2)為什么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能實現超高速發展?
儲賀軍老師的文章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多數人的經濟,而不是資本主義的少數人‘精英’經濟,故此,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要凝聚人心,心氣兒很重要。正因為如此,毛主席在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的奠基時代,就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口號。”(儲賀軍:《解放臺灣時不我待》)這實際上精準講出了毛澤東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毛主席親自確定的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正確路線!
毛主席科學指出:“技術決定一切,政治思想不要了?干部決定一切,群眾不要了?全面的提法就是又紅又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要技術,又要政治思想;要干部,又要群眾;要民主,又要集中。”(《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主席的這段精辟論述,實際上就是“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理論基礎。社會主義建設,是無產階級政治掛帥的經濟建設,是無產階級政治路線統帥技術、統帥一切而不是技術統帥一切的經濟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不是干部決定群眾的經濟建設,而是堅決承認群眾對社會歷史的決定作用、充分尊重和調動群眾的建設熱情、建設智慧的經濟建設。主席在延安時期就指出: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只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路線方針政策。
曲青山院長在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輝煌歷史的時候非常動情的說:“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我們很快有了中國歷史上的無數個第一:生產出第一架飛機、第一輛汽車、第一臺拖拉機,自行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先后爆炸成功,自行研制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自行研制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自行設計建造第一座大橋——南京長江大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首次培育成功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等。經過20多年的奮斗,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全黨保持了良好精神狀態,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社會風氣,進而轉化為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強大力量。”(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
正是因為毛主席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路線盡最大可能調動了群眾的生產熱情,正是因為我們不搞脫離根本政治方向的技術決定一切或者脫離人民群眾的干部決定一切,那個歲月才是群眾干勁十足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才能在黨的領導下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小結:
綜上所述,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創造了世界上迄今為止最高的鋼產量和發電量增速,而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創造了這樣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工業化建設成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毛主席充分尊重和調動群眾建設熱情、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的正確路線。
我們新中國初期,不僅沒有像一五二五計劃時期的蘇聯那樣遇上歐美帝國主義國家極端嚴重的經濟危機、沒有這樣可以相對低價的大規模引進西方設備的天賜良機,而且還遭到了歐美國家激烈的封鎖包圍。我們用自己的農產品換來的“156項目”,也少于蘇聯在他們的一五二五計劃時期用農產品換的270多項由美國為主的歐美國家提供的項目。1959年中蘇關系逐漸惡化,蘇聯逐漸撤資逼債之后,我們新中國又遭到了兩大帝國主義陣營的封鎖包圍,遇到的客觀條件困難程度不僅大于蘇聯一五二五計劃時期,而且大于我們自己的一五計劃時期。面對如此前所未有的困難,我們還取得了如此輝煌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這無疑離不開毛主席充分調動群眾建設熱情的正確路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