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被無數次流血斗爭和歷史證明的鐵律!
延安時期,毛主席發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組織大生產運動,克服邊區極度困難的局面。經過一年的努力,生產運動不但取得了偉大的成績,而且涌現出一批男女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他們都是“陜甘寧邊區從農民群眾中、工廠中、部隊中、機關學校中選舉出來的。”當時中央讓毛主席“來講幾句話。”
毛主席說,“我想講的意思,拿幾個字來概括,就是‘組織起來’”。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就造就了兩支軍隊:勞動大軍和打仗的軍隊。
“邊區的軍隊,今年凡有地的,做到每個戰士平均種地十八畝,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襪,住的窯洞、房屋,開會的大小禮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紙張筆墨,燒的柴火、木炭、石炭,差不多一切都可以自己造,自己辦。我們用自己動手的方法,達到了豐衣足食的目的。”
“每個戰士,一年中只需花三個月工夫從事生產,其余九個月時間都可以從事訓練和作戰。我們的軍隊既不要國民黨政府發餉,也不要邊區政府發餉,也不要老百姓發餉,完全由軍隊自己供給;這一個創造,對于我們的民族解放事業,該有多么重大的意義啊!”
毛主席領導的人民軍隊:人人個個不但會打仗,會作群眾工作,又會生產。這樣的軍隊就不怕任何困難,就會是孟夫子說過的:“無敵于天下。”
毛主席領導的黨政機關學校也是不但會做群眾工作還會搞勞動生產。“我們的機關學校,向政府領款只占經費的一小部分,由自己生產解決的占了絕大部分;去年還只自給蔬菜百分之五十,今年就自給了百分之一百;喂豬養羊大大增加了肉食;又開設了許多作坊生產日用品。部隊機關學校既然自己解決了全部或大部的物質問題,用稅收方法從老百姓手中取給的部分就減少了,老百姓生產的結果歸自己享受的部分就增多了。”
毛主席在延安時期就全面創造成功實踐了“社會主義是一所大學校”,“軍隊是一所大學校”,軍隊、黨員干部、知識分子走與群眾相結合的道路,走與勞動生產相結合的道路,就能永遠不脫離群眾,就能組織起來群眾的力量,就能克服一切人間困難,就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軍民兩方大家都發展生產,大家都做到豐衣足食,大家都歡喜。
看歷史,從井岡山的星火燎原到長征路上的萬水千山,從延安窯洞的燈火通明到淮海戰役的百萬支前,一部中國革命史,就是一部喚醒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的壯闊史詩。
看現在,人民群眾不組織,一盤散沙,就造成困難重重。
事實已經完全證明:把群眾組織起來,把一切老百姓的力量、一切部隊機關學校的力量、一切男女老少的全勞動力半勞動力,只要是可能的,就要毫無例外地動員起來,組織起來,成為一支勞動大軍。我們有打仗的軍隊,又有勞動的軍隊。打仗的軍隊,我們有八路軍新四軍;這支軍隊也要當兩支用,一方面打仗,一方面生產。我們有了這兩支軍隊,我們的軍隊有了這兩套本領,再加上做群眾工作一項本領,那末,我們就可以克服困難,把一切帝國主義打垮。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取得的巨大成績,也有力地證明了: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可以創造一切奇跡。
歷史早已證明:群眾不是散沙,而是沉睡的火山;組織不是枷鎖,而是點燃火種的火炬。
今日重提“組織群眾”,不是老調重彈,而是要擦亮這把穿透歷史迷霧的真理之劍。
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這是一種方針。是一種被歷史證明正確的方針。但是這種正確的方針并不是自然而然確立的。
一切正確的東西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斗爭中發展起來的。
那么還有什么錯誤的,與此相反的方針沒有呢?有的。那就是缺乏群眾觀點,不依靠群眾,不組織群眾,不注意把農村、部隊、機關、學校、工廠的廣大群眾組織起來,而只注意組織財政機關、供給機關、貿易機關的一小部分人;不把經濟工作看作是一個廣大的運動,一個廣大的戰線,而只看作是一個用以補救財政不足的臨時手段。這就是另外一種方針,這就是錯誤的方針。
這種錯誤的方針不僅僅在當時的陜甘寧邊區存在過,可以說這是一種歷史頑疾,一直伴隨著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始終。同這種錯誤的方針的斗爭是一種長期地,反復地工作,我們切不可放松警惕!
歸根結底,組織群眾觀點和缺乏群眾觀點兩種方言的斗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
毛主席曾斷言:“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害怕的,我們就要堅持。”今日某些勢力為何詆毀“組織群眾”?無非是恐懼工農商學兵挽起臂膀,戳穿他們“精致利己主義”的畫皮!從“楓橋經驗”到“朝陽群眾”,從“張莊合作社”到“華為軍團”,無數事實昭示:
組織起來的群眾,既能耕好自家田,更能守好社會主義江山。
這種缺乏群眾觀點的錯誤方針在當前有嗎?有的。它們有了現世的變種。
官僚主義的“紙老虎”。現實中,一些黨員干部某些干部坐在空調房里“云端指揮”,空對空調查等等。當群眾質問:“你們真的了解老百姓想要啥嗎?”他們卻搬出“數字報表”來搪塞。這豈不是活脫脫的“欽差大臣”做派?正如毛主席痛斥的:“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左”傾病的借尸還魂。現實中一些地方搞環保整治,不教方法、不給出路,一夜之間砸掉百姓養豬場,盲目制定讓農戶殺雞鴨也要統一到屠宰地點等等。一些城市為了搞文創衛,不問民生、不管溫飽,把街頭攤販當“敵對勢力”驅趕。這種“只要斗爭不要團結”的做派,恰似《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批判的“痞子運動”——“不是農會委員的指揮,而是少數暴徒的橫行”。
宣揚“包辦代替”的救世主心態。毛主席早就說“菩薩要農民自己去丟,烈女祠要農民自己去摧毀。”組織群眾絕非替群眾做主,而是讓群眾做自己的主人。更不是用恩賜觀點代替階級觀點,把共產黨的政策等宣揚為恩賜,讓群眾感恩戴德,這不是退回到了封建社會了嗎?!
幾十年前的延安整風,就痛批“言必稱希臘,就是不識中國農民”的錯誤思想。而今呢?
歷史如黃鐘大呂般警示:
誰把群眾當“轎夫”,誰就要從歷史的轎輦上摔得粉碎!
當然,我們還得識別真假“組織群眾”:
真正的組織群眾。
淮海戰役時,543萬支前民工自己帶著扁擔糧袋,唱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
大寨人在七溝八梁上壘石造田,黨支部帶著群眾邊掄錘頭邊編順口溜:“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哪年能改造?就看陳永貴!”。
……
虛假的“組織群眾”:
某些網絡平臺搞"算法管理",外賣騎手看似"組織在云端",實則是被數據鎖鏈捆住的"數字包身工"。
……
歷史昭示我們:
真組織讓群眾唱主角,假組織把群眾當道具;真組織像老槐樹扎根泥土,假組織如塑料花空有艷麗!
真斗爭讓群眾挺直腰桿,假斗爭逼群眾跪地求饒;真組織如大壩聚水發電,假組織似沙堤遇洪即潰!
1943年冬,毛主席在窯洞寫下:“把群眾力量組織起來,這是一種方針。”八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更要參透其中真諦:
“真”字訣:像焦裕祿冒雪訪貧那樣腳沾泥土。
“實”字訣:如大寨人三戰狼窩掌般一錘一釬。
“活”字訣:效仿群眾自己管理自己社區的智慧。
同志們!當某些人鼓吹“精英治國”時,當“專家論證”取代百姓心聲時,當“大數據決策”碾壓群眾智慧時,我們更要高擎毛澤東思想的明燈:
組織群眾如參天樹,脫離群眾是無根樹!
誰把群眾當阿斗,歷史就叫他摔跟頭!
誰能真心換民心,江山必定萬年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