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純粹金錢的關系,資產階級的春節(也有其他任何節日)也是其宣揚消費主義,大搞利潤掛帥的時刻,這樣的春節分明就是人吃人的春節,而社會主義下的春節時革命的春節,正如開頭那副油畫上所寫的:“三十不停站,初一接著干”,社會主義下的生產勞動是為人民需求和革命需求生產的,這樣的節日正是反對經濟主義,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大好時刻!
資產階級改造社會上的一切,使之為資本主義服務;無產階級也應改造社會上的一切,使之為社會主義服務。資本主義社會,各種資產階級的腐朽文化和思想大行其道、毒害人民,無產階級應當砸碎資本主義,改造舊節日,使之為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春節是長久以來的傳統節日,也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文化成果,但在階級社會,沒有超階級的存在,春節這一節日起源悠久,歷史長遠,也必然帶著濃厚的階級味道。清朝從鴉片戰爭至今,也才不到兩百年,卻有著從封建社會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再到市場經濟改革的多次翻天覆地的變革。但社會主義存在的短暫,注定了社會上的思想會保留大量的封建殘余,同時又深受資產階級法權的影響,復辟后各種反動思想更是愈發猖狂。而春節的各種風俗習慣和地區傳統,更是封建殘余和資產階級法權的集大成者,下面將與社會主義初期的春節對比,一窺真正屬于無產階級的春節是什么樣子。
資產階級法權混雜封建殘余
現在各地普遍保留著許多殘留大量封建迷信的春節習俗,就例如下跪磕頭拜年、燒香拜佛、為死者燒紙上貢等等。封建宗族思想按血緣關系論親疏,講長尊幼卑,又迎合了資產階級法權的等級制思想,長期活躍著。在飯桌上,更是有繁瑣、壓迫人的酒桌文化,小輩要給長輩敬酒,要時刻盯著長輩的杯子空沒空,準備添茶倒水。春節團聚也免不了“催婚”,封建思想嚴重的父母、長輩催促小輩“找對象”,趕緊成家傳宗接代,心甘情愿地花錢去請媒婆給小輩安排相親,來一個包辦婚姻。
在資本主義的背景下,資產階級法權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春節期間,小資產階級的消費主義和金錢崇拜更加盛行:年前買新衣、備年貨,過年時包紅包、給壓歲錢,串親戚時要帶大包小包的禮品。許多家庭會在不惜花費巨資購買年貨,也會買一些平日里舍不得買的東西,除開無產階級平日受壓迫嚴重縮衣節食,想在過年時享受一下的原因外,同樣也有消費主義的影響。
社會主義時期的“革命春節”
“移風易俗過春節,大年三十不歇腳”
“干到臘月二十九,吃完餃子初一早晨就動手”。
1967年2月9日,是群眾大革命展開后的第一個春節,這個春節是“在兩條路線和奪權斗爭進行得這樣尖銳的時刻”度過的,各地紛紛響應號召,春節不休假,繼續干革命。1968年1月2日,中央發出《關于一九六八年新年、春節期間開展擁軍愛民活動的通知》,其中要求“在新年、春節期間,一律不拜年、不請客、不送禮。”1969年2月6日,上海工人革命造反總司令部發出《關于過一個革命化春節的通知》,并提出 “我們更應當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的口號,“抓革命,促生產”,節日期間繼續生產,“破四舊,立四新,過春節,革命化”。
與市場經濟時期的烏煙瘴氣的春節不同的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春節,階級斗爭、路線斗爭永遠是主題和重中之重,各種封建殘余、落后的習俗都被掃進垃圾堆,過“革命化春節”。革命化的春節也有革命化的風俗,革命群眾貼春聯也不再是以“財”、“福”為主題,當時創作出了許多高舉革命旗幟的春聯,例如:四海放歌東方紅,五洲齊頌毛澤東/舉國滿園春,全球一片紅/高舉紅旗斗私批修,喜迎新春萬紫千紅/千軍奮斗促聯合,萬馬奔騰迎曙光/斗私批修做模范,教育革命當先鋒。同時也提倡要保持工人階級艱苦樸素的本色,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大吃大喝。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也不再是打麻將之類的賭博,而是放映革命戲曲、電影,講人民群眾的故事。
春節與革命
粗略描述了社會主義時期的革命春節,我們看到了當年熱火朝天的革命激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