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經濟計劃”在社會主義制度中的作用和地位,毛主席有一段極其深刻的論述。主席講:“資本主義社會里,國民經濟的平衡是通過危機達到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有可能經過計劃來實現平衡。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否認我們對必要比例的認識要有一個過程。教科書說‘自發性和自流性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存在是不相容的’,可以這樣說。但是不能認為社會主義社會里就沒有自發性和自流性。我們對規律的認識,不是一開始就是完善的。實際工作告訴我們,在一個時期內,可以有這樣的計劃,也可以有那樣的計劃;可以有這些人的計劃,也可以有那些人的計劃。不能說這些計劃都是完全合乎規律的。實際上是,有些計劃合乎規律,或者基本上合乎規律,有些計劃不合乎規律,或者基本上不合乎規律。”(《毛澤東文集》:《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節選)》)主席講的精辟、清晰、完全正確!
正如主席所說,第一,按照自由市場模式搞經濟,各個經濟參與主體沒有統一計劃的盲目生產,必然會導致生產相對過剩,從而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是資本主義產生以來的歷史所證明的真理。第二,自由市場和生產資料公有制毫不相容。如前文所說,自由市場必然導致生產相對過剩——進而導致經濟危機,而克服這一弊端的辦法只有建立統一制定經濟計劃的經濟制度。無疑,自由市場這種必然導致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公有制毫不相容。第三,人們制定經濟計劃,也有不符合客觀實際的時候,如果計劃制定者在制定計劃的時候脫離了實際,也會導致經濟的混亂。
主席對經濟計劃的評價,從來堅持一分為二。經濟計劃的制定者如果是資產階級分子,也會出現資產階級集團對工人階級有計劃的剝削。主席重上井岡山的時候講:“一想到建立紅色政權犧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擔心今天的政權。蘇聯的政權變了顏色,蘇聯黨內有個特權集團、官僚集團,他們掌握了國家的要害部門,為個人撈取了大量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一般黨員和普通老百姓是沒有什么權利的。你提意見他們不聽,還要打擊迫害。”(《前奏: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九、毛澤東重上井岡山強調的真理和革命傳統》)蘇修帝國主義也搞一些經濟計劃,但是蘇修帝國主義搞的是有計劃的剝削人民、有計劃的榨取人民剩余價值——通過增加工人勞動力度、擴大工資差距、搞各種滿足資產階級分子無償占有工人勞動成果需要的“獎金”等等方式來實現其壓迫人民的目標。
根據上述內容可見,搞自由市場就是搞資本主義、搞經濟計劃也不完全等于搞社會主義,但是要搞社會主義就一定要搞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經濟計劃,而絕不能搞為資本主義服務的經濟計劃,也絕不能搞必然導致資本主義社會同樣存在的周期性經濟危機的自由市場。
所以,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兩大經濟制度的情況下,想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話,存在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保證兩大所有制之間開展商品交換的市場是有必要的。但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計劃手段必須要對這一市場手段起統帥作用、控制作用,市場這一手段不能在計劃之上——否則,就會產生嚴重的生產相對過剩導致的經濟危機。
更要注意的是,經濟發展速度、科技發展水平和自由市場存在與否沒有任何必然聯系。沒有市場競爭,照樣可以實現超高速發展。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權威數據顯示:“1950年46億千瓦時,1975年1958億千瓦時。”(王立華:《用發電量考證一下新中國經濟史》)。毛澤東時代26年,新中國發電量增長了42倍,不僅比1928年到1953年蘇聯的發電量增速還要高,而且比1979年到2009年中國的發電量增速還要高。國防科技建設方面,新中國的第一枚導彈、第一枚原子彈、第一枚氫彈、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人造衛星……都是毛澤東時代建造出來的。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毛澤東時代,“建立和發展了包括“兩彈一星”在內的強大國防力量,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屢遭外敵入侵的歷史,我國國防力量走在世界前列”(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有了公有制,群眾當家作主之后,群眾生產積極性和創造積極性的迸發無疑是無與倫比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