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不扛旗,不當頭”是目前中國的外交戰略總方針。有句諺語“槍打出頭鳥”,不當頭、不出頭一般就會避免成為別人首先攻擊的目標。諺語一般都是長期經驗積累的結晶,自然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尤其是流傳廣久的諺語,想必更有深不可測的智慧蘊藏其中吧。
當然,雖然不當頭有明顯的好處,但是想要當頭的話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有一定的實力作為依托。其次,有了實力之后還得有要當頭的主觀愿望和實際行動。第三,有了實力、主觀愿望和實際行動,也還未必就一定是“頭”。“頭腦”或“領袖”都是在與敵對勢力的真刀真槍的實際斗爭中自然形成的,有時候,成為某勢力領袖的未必就一定是暫時實力最強的一個,而通常是斗爭意志最堅決的一個,因為所謂實力也并非一個常數,而是一個變數,在斗爭過程中力量的此消彼長、此長彼消是必然的。也許我們現在的情況是:有了當頭的實力,卻沒有當頭的主觀愿望。那么,這樣的國際戰略方針是否是我們的最優選擇呢?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當頭或者不當頭的戰略選擇立足點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中國曾經是反殖、反帝、反霸的世界領袖,我們曾經真誠地幫助過亞非歐許多發展中國家,如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在經濟上援助過非洲許多貧窮的兄弟國家以及歐洲的阿爾巴尼亞。我們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控制、殖民、掠奪他國,因此我們贏得了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真誠擁戴,但是我們的援助行為也不單單是為了他國,而是出于自己的政治、軍事戰略考慮,所以才有了后來的非洲兄弟國家把我們”抬進聯合國“的讓我們感動的國際事件。
那么,在當今的國際戰略環境下,我們究竟是當頭有利,還是“不當頭“有利呢?自然”槍打出頭鳥“,可是即使不出頭,實行戰略龜縮政策,”槍“就會不打我們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以我們的綜合體量,無論當不當頭,都絕沒有輕輕松松和平崛起的可能,即使能夠”和平崛起“,那背后也必將暗藏兇險的潛流,將并非真正的”和平崛起“,而且即使是這樣暗藏險流的”和平崛起“可能性都很微小。以我們的體格,無論我們主觀上愿不愿意”出頭“,在事實上我們都已經是”出頭鳥“了。美國的戰略對手就是我們,這一點瞎子都能看得清。面對這樣的戰略威脅,我們不出頭又指望誰來出頭為我們擋這一槍呢?
毛主席逝世之后,我國的國際戰略政策就發生了變化,漸漸轉變為韜光養晦、避其鋒芒、緩和斗爭。也許改開后四十年,中國經濟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從中國不再扛反殖、反帝、反霸的大旗之后,其實慢慢地我們也便在國際上失去了真誠的朋友,一旦發生激烈對抗,真正站在我們一邊的還會有多少國家?如今我們在國際上的處境,表面上是“朋友滿天下“,可能實際上卻是”知心無一個“吧!個中原因,我們不需要認真加以反思嗎?
有人認為假如我們扛起了反霸大旗,對弱小國家進行援助,會造成弱小國家對我們的依賴和利用,從而損害我們的國家利益。如今國際上的對抗形勢漸趨明朗,恐怕劍拔弩張的那天是難以避免的,這幾乎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每一個國際事件,每一次國際爭端都是一個陣地、一次斗爭,我們必須態度堅決,搶占道義制高點,敢于亮劍,雖然目前還不是直接的軍事對抗,但是態度決不能含糊,除軍事手段之外,其他手段盡可以適當使用。這些小斗爭的勝利或失敗都是正向或反向的量的積累,積小勝可以成大勝,積小敗也可以成大敗,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反霸斗爭、爭取弱小國家倒向我們于我們是絕對有利的,這也是在目前的國際博弈中我們必須要做的工作。
“不扛旗,不當頭,不樹敵,不對抗,超越意識形態、超脫“是我們的主觀愿望,反霸權主義、反帝國主義、反新殖民主義卻是我們在目前國際環境中生存斗爭的實際需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