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經濟的路線是是正確的路線,但發展不是冒險的毫無根據地發展。
發展經濟和財政工作中始終存在著兩條戰線上的斗爭。那就是一方面要反對陳舊保守的思想,另一方面就是要反對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大計劃。
毛主席的人民經濟思想,是最實事求是,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符合中國革命和建設發展階段和實際的。
發展公營經濟,但是不能忘記人民對財政的幫助的重要性。延安時期,為了克服經濟和財政困難,取得抗戰勝利。政府和軍隊參加生產勞動,解決糧食困難。但是還是要老百姓的幫助,還是要依靠老百姓。
毛主席說,人民是應該負擔的,人民很知道這種必要性。在公家極端困難時,要人民多負擔一點,也是必要的,也得到人民的諒解。
但是,不能一味地只讓人民負擔,這樣人民承受不了,也是破壞發展經濟,失去群眾路線。因此,發展經濟“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經濟有所增長,有所補充。……使人民有所失同時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才能支持長期的抗日戰爭。”
當時就有人單純地強調政府要實施“仁政”。說對老百姓的負擔重了。這就是不考慮戰爭需要的錯誤觀點。什么是最大的仁政。這個問題可以看看昨天的文章:什么是最大的仁政呢?(大仁政與小仁政必須兼顧)真正的“大仁政”就是抗日戰爭。人民負擔雖然一時有些重,但是戰勝了政府和軍隊的難關,支持了抗日戰爭,打敗了敵人,人民就有好日子過,這個才是革命政府的大仁政。
發展經濟中顧及了政府的需要。但是還有另一種錯誤的思想“就是不顧人民困難,只顧政府和軍隊的需要,竭澤而漁,誅求無已。”這是國民黨的思想,我們決不能承襲。
國民黨思想就是使勁薅老百姓的油水,巴不得將老百姓榨干。這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的資本經濟邏輯。
人民經濟邏輯與資本經濟邏輯是你死我活的階級斗爭。腦子終日只在單純的財政收支問題上打圈子,打來打去,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經濟問題終是一個政治問題)
二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人民經濟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資本經濟是以極少數人的財富和短期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
在經濟和財政工作中,人民經濟有時候會加重人民的負擔,但是還是以發展公有制經濟,緩解人民負擔。
所以,財經工作中,要堅持階級和階級斗爭的的方法,與各種錯誤的發展經濟和財政工作的思想和觀點作斗爭。要批駁這樣那樣的偏見,善于提出我們黨的正確的口號。
就要毛主席當時提出的“只有實事求是地發展公營和民營的經濟,才能保障財政的供給。雖在困難時期,我們仍要注意賦稅的限度,使負擔雖重而民不傷。而一經有了辦法,就要減輕人民負擔,借以休養民力。”
要處理好大仁政與小仁政的關系,要兼顧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改善。
但是不論怎樣,我們都不能承襲國民黨搞經濟的那種不顧人民死活的竭澤而漁,誅求無已的思想。這是絕對錯誤的,如果按照這種方式去搞,那國民黨的下場就是我們的前車之轍。
為什么的人問題,是一個根本性和原則性問題。
發展經濟中為什么人的問題,同樣是一個根本性和原則性問題。
為人民服務和為人民幣服務,只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
這一個字,是真假馬克思主義的試金石。
這一個字,是馬克思主義者和修正主義者的試金石。
這一個字,是真假共產黨的試金石。
這一個字,是真假共產黨人的試金石。
這一個字,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試金石和根本區別。
這一個字,是公心(者)和私心(者)的試金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