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說孩子是否優秀,與父母的遺傳基因有關。其實不盡然。這是等級社會的血統論,地位決定身份,尊卑有別。孰不知一母生九子九個樣,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孟子?離婁下》“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無論是君子之財取之有道,還是小人的不義之財,都有用完耗盡之時,富不過三代,澤不及五代。
天子家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改朝換代,改姓換號,血統論換人換種,繼續忽悠人。劉邦、朱元璋出生平民,卻做了大一統的皇帝。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此說沒有科學依據。家族繁衍生息,瓜瓞綿延,血緣關系一脈相承,命運各有不同,有的做了帝王,有的做了乞丐;皇家的后代又回歸販夫走卒、升斗小民。個人是否優秀,不在先天遺傳基因優劣,取決于后天努力進取。
三皇五帝的血統無考,究竟是人類還是神族不重要,關鍵在立德行道教化,恩澤民生。堯天舜日惠民澍濡、甘棠政績,乃太平盛世大同社會,成為千古追求的理想夢想。
秦始皇橫掃六合,統一六國,開創社稷,奠基霸業,實行中央集權制,劃分郡縣,規范文字、司法、道路、度量衡,修建水利工程,其功績非關血統基因,而是綜合因素使然。甭管后世如何誹謗他,但是他的歷史地位無人撼動,研究中國舊體制法度缺他不可。
始皇帝本想興萬世基業,不料亡于胡亥。興亡乃歷史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秦二世昏庸無道,閹宦指鹿為馬,亂臣賊子沆瀣一氣同流合污,致使吏治腐敗,朝綱不振,國運衰退。再加上六國貴族遺老遺少復辟勢力搞顛覆,處心積慮、蓄謀已久,只等一個契機,大澤鄉揭竿而起,群雄逐鹿中原。后楚懷王熊心做出“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的約定,劉邦的軍隊率先攻入咸陽,獲得傳國玉璽,接受投降。杜牧的《阿房宮賦》曰:“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推古及今,反思反省,須以史為鑒。從陳勝、黃巢到李闖王,農民起義無數次,幾乎都失敗了。陳吳起義被楚漢相爭代替,各路義軍拼命,終為劉氏做嫁衣,為興漢祚燒高香,可謂是天街踏盡公卿骨,一將功成萬骨枯。
毛澤東出生山村,農家之子,祖上世代農民。他負笈遠行,求學求知,尋找真理,探索救國救民之路。因為晚清王朝滅亡后,民國內憂外患,仍然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又到了生死存亡關頭,必須挽危救亡,多難興邦。山溝里終于出了馬列主義,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敵后建立紅色根據地,繼而是人民新中國誕生。
延安窯洞對妙不可言,意義深遠。黃炎培:“我生六十多年,耳聞所見,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主席:“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離開西柏坡前,毛主席告誡,共產黨人進京趕考決不能做李自成,要繼續革命,全心全意為人民,并且要以實際行動交出合格的答卷。
歷史事實證明,毛澤東時代不僅交了及格的考卷,而且是超常發揮的滿分。汗青扉頁上書寫出:中華民族崛起,沒有階級剝削壓迫,人人平等,人民當家作主,人民萬歲!
形勢逆轉,反向轉折。新的決議提出三七開和晚年錯誤,是否定之否定。權臣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要防止和平演變,還是選拔我們的子女入仕途可靠,自己人信得過,讓人放心。于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政治聯姻近親繁殖形成固化利益,霹靂閃電撕不開那一層鐵幕。酒池肉林、千金買笑算什么,胡亥、阿斗荒淫荒唐算什么,趙高、梁冀、石崇、楊國忠、蔡京、嚴嵩、和珅、四大家族算什么,翻一百倍嚇死你!擺爛誰不會,遍地爛又何妨。
錢多害子孫,德不配福報;權高誤子孫,德不配位。可憐天下父母心,疼殺溺殺也!父愛母愛大愛是量體裁衣、量才錄用、量力而行。昔日孫叔敖將死,戒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為我死,王則封汝;汝必無受利地!楚越之間有寢丘者,此地不利而名甚惡。楚人鬼而越人禨,可長有者唯此也。”其子果然辭良田居僻壤,子嗣后裔偏安幾百年。
藍星文明幾度興衰,皆因道德興而國運興,人氣旺盛;道德墮落則社稷崩潰,人民遭殃。如果世界秩序失去國際法和道德約束,必然是全球動亂,萬劫不復。政治思想、政權政黨、理論主義、宗教信仰、科學體制、外交往來、通商貿易無不有道德底線,一旦突破道德底線,文明蕩然無存。事物變化都有自身規律,遵循法則就順利,倒行逆施就危險。各國本可以和平共處,合作協調發展,卻偏要唯利是圖,做損人利己之事。按照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人類的前途一片光明;按照資本主義道路走下去,必然跌入萬丈深淵。只有毛澤東思想能夠拯救全人類,能夠讓世界擺脫當下困局困境。
2025年1月2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