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首闖新路,以全新的社會主義革命方法,創建了完整的、全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說:“毛澤東同志領導建立的植根中華大地、符合中國國情、體現人民愿望的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毛主席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比資本主義制度更優越的,也是迄今為止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都更優越的,是迄今為止最正確最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
毛主席開創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具有一般的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無產階級和一切勞動人民自己掌握自己命運、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而且有實現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充分實現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更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和創造力的優越性。
(1)無產階級為首的一切勞動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社會主義制度普遍的優越性
正是因為我黨全心全意的依靠工人階級、貧下中農,帶領廣大人民建立了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社會主義制度,帶領群眾成為了社會真正的主人,群眾才能團結起來,才有了巨大的生產積極性。
正如1975年總理報告所說:“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我們要加強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貧下中農,團結其他勞動群眾和廣大知識分子,進一步發展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愛國民主黨派、愛國人士、愛國僑胞和港澳同胞的革命統一戰線。我們要團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而共同奮斗。”(周恩來:《197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沒有無產階級專政,沒有人民當家作主,是不可能做到基本上盡可能的團結大多數的。
(2)集中力量辦大事——社會主義制度普遍的優越性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有利于集中我國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有效率的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保障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調動勞動群眾參與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適應了新中國經濟建設的需要,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所以,遵照毛主席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社會主義革命指示,1975年總理的工作報告強調:“社會主義革命是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我們必須堅持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的方針,在革命統帥下,努力增加生產,加快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更加鞏固。”(周恩來:《197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3)人民公社——毛主席開創的社會主義制度特殊的優越性
在建設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實現從集體所有制經濟向全民所有制經濟過渡的基層載體構建方面,毛主席開創了全新的公社制度——公社實行工農商學兵合一、政經合一,大力發展政治經濟和民兵力量,作為社會主義不發達階段向社會主義發達階段過渡的載體。
公社是實現農村工業化、發展鄉村的社會生產力、實現鄉村有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經濟過渡的載體。這是毛主席重要的制度創新。他找到了前人沒有找到的從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的道路,創造了人民公社制度。毛主席說:“現在存在的以人民公社形式出現的社會主義大集體所有制,也就系小全民所有制,要逐步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的過程,同國家工業化、公社工業化、農業工廠化的過程是互相聯系的,但是這并不是說,前一過程的實現必須以后一過程的完成為前提。”(《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長期并存下去,總有一天不能夠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生活對農業生產越來越增長的需要,不能充分滿足工業對農業原料不斷增長的需要。而要滿足這種需要,就不能不解決兩種所有制的矛盾,不能不把集體所有制轉變為全民所有制,不能不在全國單一的全民所有制的基礎上來統一計劃全國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和分配。”(鄧力群:《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批注和談話》)
關于公社的自主工業化,毛主席深刻指出:“在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人口會減少。如果讓減少下來的農業人口,都擁到城市里來,使城市人口過分膨脹,那就不好。從現在起,我們就要注意這個問題。要防止這一點,就要使農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樣,或者還好一些。有了公社,這個問題就可能得到解決。每個公社將來都要有經濟中心,要按照統一計劃,大辦工業,使農民就地成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學校,培養自己所需要的高級知識分子。做到了這一些,農村的人口就不會再向城市盲目流動。”(鄧力群:《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批注和談話》)主席的“農業區辦工業”,像極了他在打仗的時候堅持的“打到外線去”戰略戰術——直接在農村擴大工人階級基礎,然后逐漸擴大農村全民所有制因素,發展農村工業生產力,從而實現農村無產階級化,相當于逐漸實現“工人包圍農村”!
公社不僅有利于農村工業的發展,而且有利于農村農業的發展。正如總理1975年報告所說:“我國農業連續十三年奪得豐收,一九七四年農業總產值預計比一九六四年增長百分之五十一。這充分顯示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優越性。”(周恩來:《197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4)“鞍鋼憲法”——毛澤東時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性成果
毛主席開創的鞍鋼憲法原創性貢獻主要有四個:第一,堅持政治掛帥,批判物質刺激,有利于抵制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影響,保障企業公有制性質;第二,通過黨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度,把黨委領導全面貫徹到經濟組織之中,廢除了白專技術工作者在企業的獨斷特權,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實現了最徹底最強硬的黨委政治領導,保障了政治掛帥;第三,以“干部參加勞動”為改善生產關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這一環節的重要方法,從而實現“干部以普通勞動者姿態和群眾見面”,建立團結、良好的干群關系;第四,群眾參加管理,充分調動群眾生產積極性,充分反映群眾意見、集中群眾智慧,實現生產力更全面解放和發展。錢學森同志滿懷深情地回憶——科研工作的時候,他們運用鞍鋼憲法,發動廣大普通科研工作者群策群力、集中智慧、民主討論,極大推動了我國科研事業發展。錢學森同志認為,這種科研氛圍,這種良好的科研環境,絲毫不亞于他在美國留學的時候最好的美國科研學術圈的氛圍。
最重要的是,毛主席精準指出——在生產關系中處于管理地位的企業干部如果不參加勞動、脫離群眾、蔑視群眾、“已經變成或者正在變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七冊):《對陳正人關于社教蹲點情況報告的批語和批注》)、要搞或已經搞了人剝削人,那本質上就是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對象。所以毛主席決定將批判的武器交給群眾,充分鍛煉工人階級自己捍衛自己當家做主權力的能力,充分保障了企業的公有制性質。毛主席非常重視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打下扎實的群眾基礎。就憑這一點,稱毛主席為最有遠見的政治家,毫不為過!
“鞍鋼憲法”這樣的企業管理制度的創立,前所未有的徹底的公有制的實現,離不開毛主席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改革的重要思想的指導。毛主席最重視關于“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系”這一生產關系重要定義,他緊緊把握住“生產過程中人與人相互關系”的毛主席更是探索著真正的公有制道路。正是因為“鞍鋼憲法”充分調動了群眾對生產積極性、集中了最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智慧。所以,即使“二五”、“三五”、“四五”計劃面對的外部客觀條件遠遠比“一五”計劃面對的外部客觀條件要困難得多,這三個五年計劃也比較順利的得到了實現。談毛澤東時代的四個五年計劃,不顧客觀條件難易,就妖魔化其中后二十年的三個五年計劃,就是典型的歷史唯心主義。
還要知道的是,“1950年46億千瓦時,1975年1958億千瓦時。”“1979年2820億千瓦時2004年22033億千瓦時。”(王立華:《用發電量考證一下新中國經濟史》)毛澤東時代的26年,發電量增長了42.5倍;1979年以后的26年,發電量增長了7.8倍。沒有以經濟建設為主要任務的前三十年的經濟增速,遠遠大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后三十年。毛澤東時代的26年,中國不僅發電量增長了42.5倍,而且鋼產量增長了39倍——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快的鋼產量和發電量增速,沒有之一。
(5)毛主席領導人民創建的社會主義制度更徹底消滅了剝削
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沒有農產品“義務交售制”、不收取“超額稅”的社會主義制度。蘇聯不同。斯大林說:“農民除了向國家繳納普通稅即直接稅和間接稅以外,還要納一種超額稅,即在購買工業品時多付一些錢,而在出賣農產品時少得一些錢。”(斯大林:《列寧主義問題》)可見,由于各種原因,蘇聯并沒有徹底消滅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勞動果實的無償占有。
農業“超額稅”在1958年的蘇聯才取消,而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以后,蘇聯就已經變質為帝國主義國家了。正如毛主席所說:“列寧這把刀子我看也丟掉相當多了。十月革命還靈不靈?還可不可以作為各國的模范?蘇共二十次代表大會赫魯曉夫的報告說,可以經過議會道路去取得政權。這個門一開,列寧主義就基本上丟掉了。”(《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6年,六十三歲。)可見蘇聯人民還沒有看到本國剝削的“尾巴”被徹底消滅的那一天,就迎來了資產階級修正主義集團的新的剝削統治。
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創建的社會主義制度,堅決不搞農產品義務交售制,不對農民征收“超額稅”。所以,主席非常自豪的講:“人民的干勁為什么這樣大呢?原因就是我們向人民取得少,我們不搞義務交售制,和蘇聯不一樣。我們與人民打成一片,整風以后,一條心。”(《毛澤東年譜(1949~1976)》1958年,六十五歲。)可見,主席領導人民創建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割掉了剝削的“尾巴”的、徹底消滅了一切剝削的社會主義制度。
小結:
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首次解決了在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歐美、小生產數量最龐大、無產階級基礎遠遠薄弱于歐美、脫身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舊勢力阻力空前的這樣一個人口最多的大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一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難題,首次找到了在這種前所未有的困難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最難能可貴的是,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還首次探索出了從集體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過渡、從不發達社會主義向發達社會主義過渡、從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創建了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
只有在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最徹底的公有制,前所未有的徹底消滅了剝削,才實現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超高速發展成就。只有毫無歷史常識的人或者蓄意造謠的人,才會污蔑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耽誤了二十年”。我寫過駁斥“耽誤二十年”的文章:《毛澤東時代經濟建設“耽誤了二十年”,是一個極端荒唐的歷史虛無主義謠言!》,可供參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