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jixuie)題記:要完全看懂毛主席的戰略戰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都知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這個說法,那是毛主席的得意之作。可是在當時,未必是所有紅軍指揮員都看懂了的,例如紅一軍團的軍團長林彪,就沒有完全看懂,并且依舊按照他的習慣公開提出質疑——給中央寫信。會理會議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討論他的這封信。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電視劇《偉大的轉折》第38集 藝術再現了會理會議的一部分場景
林彪的信是寫給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洛莆的。討論的時候,大家對林彪的做法沒有意見,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則,對林彪信中提出的問題,也表示理解,因為當時面對敵軍圍追堵截,中央沒有時間去給指戰員做太多的解釋工作,因此,被林彪認為走了太多“冤枉路”,會“拖垮”隊伍,似乎情有可原。但對林彪提出撤換前敵指揮員,也就是要彭德懷替代毛主席來指揮,大家就提出批評了。
毛主席問起林彪的年紀,他說27歲,毛主席笑稱他在朱老總、劉伯承面前還是個娃娃,作為一個軍事長官,要積累經驗,審時度勢應對變化,只有這樣才能較有把握地做決定,而一個集體中也不完全是一個人去做決定,往往是一小部分人先明白道理懂得規律再去引導大家,這也就是“領袖(統帥)作用”。
毛主席對林彪是愛護的,是滿腔熱忱給予幫助的,實際上相當于給補課的。
這說明什么?
并不是說,當時在毛主席身邊的其他同志就比林彪高明。林彪如果當時也在毛主席身邊的話,憑著他的悟性,不至于那樣的。
毛主席的思維太奇特,太奇妙了,當然不是按照常規就能想得通的。
要讀懂毛主席,必須要下大力氣,下大功夫才行。
如果一個人的悟性連林彪都不如,那么,就更應該拿出真功夫來鉆研毛主席的一整套“三法”(想法說法做法),并且要結合黨史、軍史、國史來思考、研究,才能在道器層面實實在在感到那三法是三通的——想得通說得通行得通——道器變通的。
至于既沒有下功夫讀毛主席的書,也沒有認真研究過黨史、軍史、國史的某些“聰明人”,請不要再鬧笑話了,不要對毛主席的想法說法做法說三道四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