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歲末之時,兩則噩耗,一前一后地傳來:12月2日,京劇大師、曾在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扮演楊子榮的童祥苓因病去世,享年89歲;
12月4日,臺灣媒體報道,知名作家瓊瑤4日在家中留下遺書,輕生身亡,享年86歲。
相較于幾十位知名演員共同祭奠的瓊瑤,童先生的離開顯得有些“落寞”。
但回看二人的社交賬號,童祥苓先生是如此之“紅”,紅到所有人都睜不開眼,淚流滿……
瓊瑤,這個本名陳喆的“湘妹子”,一生創作了六十多部小說,改編小說并投拍五十多部影視劇,她在半個世紀里創造了一個唯美極致的愛情世界。
揭開瓊瑤的“愛情世界”,她作品中那些離經叛道、跌宕起伏的師生戀、小三情、錯位戀,在她自己的生活中都能找到痕跡。
用瓊瑤自己的話說:“我這一生已經把人家幾輩子都過過了,我的生活、愛情及婚姻上遭遇這么多,我才有這么多可寫。有人用寫日記發泄,我卻發泄在寫作上。”
此言非虛,2018年前后,因為照顧患有失智癥的丈夫平鑫濤,79歲的瓊瑤和三名繼子女在網絡世界里掀起一片血雨腥風。
理由是瓊瑤覺得不該給丈夫插胃管,而子女們覺得還遠沒有到放棄父親生命的時候,并在公開信中舊事重提,將瓊瑤引以為傲了大半生的愛情故事,比喻成“黑料”。
后來雙方各執一詞,吵得不可開交。
如何照顧上了歲數,且身患疾病的老人是個嚴肅的社會議題,但到了瓊瑤這里,基本上又是她言情小說的翻版,仍可用《情深深,雨濛濛》里的那段經典臺詞一言以蔽之:你無情!你殘酷!你無理取鬧!
那你就不無情?不殘酷?不無理取鬧?
我哪里無情?哪里殘酷?哪里無理取鬧?
你哪里不無情?哪里不殘酷?哪里不無理取鬧?
我就算再怎么無情、再怎么殘酷、再怎么無理取鬧,也不會比你更無情、更殘酷、更無理取鬧!
平鑫濤去世后,瓊瑤也在社交媒體發文追憶:“當初明明是你拼命追求我,長達16年。讓我受了多少委屈!你的兒女,因兩種不同認知的愛,跟我決裂了。我能做的,依然是忍。”
單從這些詞句看,感嘆年過八旬的瓊瑤阿姨仍然有明顯的少女心態以及閨怨情懷,還能感情充沛地用排比句、感嘆號、你愛我、受委屈等詞句表達出躍于紙上的眷戀之情。
在瓊瑤看來,愛情高于一切,只要兩個人相愛,海可枯石可爛天可崩地可裂,天地萬物都能化為烏有。
圍繞著這個主題,瓊瑤臆想了一輩子,并將其付諸到作品里。而風靡大陸的“瓊瑤小說”,其本身立意就引人詬病。在這一系列文學作品中,有一個核心價值觀:愛情是最高法則,只要男女主角是相愛的,所有人都要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為他們的愛情讓路,阻撓他們的人都罪不可恕。
在文學野蠻生長和大陸民眾普遍受教育不高的年代,這一思想被視為男女追求所愛,崇尚自由的高貴品質。
可細究之下,這是一種極端自我,脫離現實,無視家庭與社會責任的人生態度,將其稱之為“毒草”“公害”,應當是不為過的。
若心智尚不完全的青年男女深陷其中,將會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極大的危害。亦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瓊瑤阿姨那樣,可以為所欲為的敢愛敢恨,更莫論瓊瑤對待“賣國賊”汪精衛的模糊看法。
此番種種,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了對她的評價和贊美。
甚至一些文青自發聚集起來,從2010年以后出現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反瓊瑤”行動。
客觀來說,作為享譽華人圈的小說家,瓊瑤的作品亦有可取之處,且為中國的文學藝術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捧紅一大批知名影星。
不然的話,怎會有已經“退隱”的兩位女星,對其離開送上祝福?
與之相比,著名京劇大師,曾在革命樣板戲中扮演楊子榮的童祥苓先生可能有些名不見經傳。
至少對于一些普通的80 90甚至00后的朋友來說,童先生與革命樣板戲屬于某個特殊時代的縮影,長期以來,口碑并不佳,且不為人熟知。
可若與瓊瑤相比,童祥苓才是真正的人民藝術家,現實中的“楊子榮”。
2017年6月29日,童祥苓在微博中說:“《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唱腔中原來是“迎來春天換人間”,毛主席看了以后親自改成了現在的“迎來春色換人間”。那次看完戲后,他和周總理等領導人上臺和我們全體演員一一握手并留下了珍貴的合影!”
另據資料記載,他老人家不只是在1966年第二次觀摩《智取威虎山》時將“迎來春天換人間”改為“迎來春色換人間”,還將另外一句“同志們整戎裝飛速前進”,改為了“同志們整行裝飛速前進”。
可見,身為八大革命樣板戲之首的《智取威虎山》,是由毛主席親自參與創作與改編,童祥苓也與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階級感情,楊子榮成為樣板戲當之無愧的第一英雄。
可風光背后,又有誰知道扮演者童祥苓的辛酸和傷痛?
“浩劫”開始后,童祥苓的四姐童芷苓因江青的一句話“與童芷苓在一個黨內,我感到羞恥”而飽受摧殘。
造反派把童芷苓的頭按在馬桶里,直至窒息,這還不夠,他們把童芷苓裝進麻袋,從一樓拖到六樓,反復幾次。童芷苓命硬,如此殘酷摧殘她居然挺了下來,于1995年7月逝于美國。
童芷苓的遭遇禍及童祥苓。
時任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的張春橋親自批斗童祥苓和他的四姐。這個舞臺上威風凜凜的戰斗英雄,由于和姐姐劃不清界限,同樣也被關進牛棚。
“四人幫”垮臺后,童祥苓因為扮演了“特殊年代”時的“頭號英雄”楊子榮,繼續接受審查。雖然沒有查出什么問題,但藝術生涯已經斷送,生活待遇也久拖難決,兩個兒子雙雙失業。
退休后,童祥苓只好在上海開了一間小飯館維持生計。
按說在特殊年代遭受非人折磨的童祥苓應當失去信心,但老人家卻并非如此,他說:毛主席對打造革命樣板戲傾注心血。
正因為如此,童祥苓看到后來有的演出刪改了原來的唱詞感到非常痛心。
2019年10月13日,童祥苓在微博中說:“上海京劇院現在演出《智取威虎山》的版本中,第四場把少劍波對楊子榮說的“那就是對黨和毛主席的赤膽忠心”這句臺詞,把“毛主席”三個字去掉了。作為原創該劇的演員,我對此去掉“毛主席”三個字心里感到很難受!
2024年國慶期間,上海京劇院演出《智取威虎山》,把“毛主席”三個字給請回來了。
第二天,童祥苓在微博中說:“我在國慶期間看到了上海京劇院最近演出《智取威虎山》的視頻,他們恢復了原來的內容“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黨和毛主席的赤膽忠心”,感到非常高興!我覺得這句臺詞是獻給建國75周年的最好紀念禮物!
而有好事者跟帖說:“你們姐弟還沒被整夠?”
童祥苓斬釘截鐵地回答:“是毛主席整我們姐弟嗎?誰整我們難道我們心里沒數嗎?毛主席是愛護尊重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這個我比你清楚!”
事實勝于雄辯,身為毛主席的好戰士、好同志、人民藝術家的童祥苓自始至終心懷“紅”色。
而沒有經歷,且拼命反對那個十年的人,正是最想破壞革命的壞分子。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戰斗英雄楊子榮雖然英年早逝,但他永遠地活在人民的心中;扮演他的童祥苓同樣走了,他亦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時間會告訴人們,《智取威虎山》與一眾革命樣板戲并不是糟粕。所謂“言情”小說,可能只是小資產階級的“無病呻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