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北方伏特)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這是歐美“洋務運動”的一次重大失敗。
不但失敗,還成了個大笑話。
這個活兒過于抽象,以至于你講給中國任何一個搞工業生產的小企業主聽,他們都覺得你是在扯蛋——“歐美人不至于蠢到這個程度吧”?
有個大忽悠叫卡爾森,特斯拉前高管,信誓旦旦要在動力電池領域超過中國,不但技術上要超過,成本還要比中國低……美國政府居然相信了!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這個大忽悠拿了美國政府900億美元的補貼,聯合美國、德國、加拿大、瑞典、日本的力量,宣布要“繞開中國技術路線”、“彎道超車” 吹噓要“建造最大的動力電池工廠”、“比中國產品還便宜”、“技術上去中國化”……跑到北極圈建了個電池工廠叫做“北方伏特”。
他招瑞典當地居民來打工,分批將美國、德國、韓國、日本的專家送到工廠上班……結果一塊電池都做不出。
實在沒辦法,專家們告訴老板,“關鍵性生產設備咱們沒有……必須從中國進口,繞不開的”。這種設備,作用是堆疊電池中的隔膜層和電極層。工藝聽起來簡單,但那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無數次迭代下來的高精尖技術,除了東大真沒人能做。
然后,他們只能偷偷摸摸從無錫進口“堆疊設備”,買回來容易,但是更逆天的事情發生了,那幫白人根本不會用,工人抱怨設備太復雜,文盲看不懂操作流程,勉強能操作了,發現良率只有40%,而寧德時代在這一工藝上的良率高達99.98%。
還是不行,干脆又從中國請來了200名熟練工人每人年薪30萬,你看,本來是要“去中國化”、“繞開中國技術壁壘”的,結果引進了中國設備,請來了一大堆中國工人,用的是一整套的中國生產流程……“我們有機器,有工廠,但不會造電池,一切都來自中國,一切都要問中國人,一切都要他們同意才行。”
由于美國專家長期開腦洞、扯后腿、莫名其妙瞎折騰,正經的產品一再難產,由于歐美工人過于文盲,車間還經常搞出爆炸事故……導致聰明勤勞勇敢的中國工人也沒辦法幫他們運轉起來……橘生歐北,毛都長不出來。
他們的PPT創意太多,生產力太差,燒了無數錢,養了1000多人,一年就生產了52塊電池……
最初很多歐美車企還真的對他們寄予厚望,真覺得有了“北方伏特”,西方工業就能“振興”了,寶馬工廠還真的給他們下了140億訂單,結果“他們生產的電池,只夠組裝一輛大巴車……”。
看看,就這水平,還打什么“貿易戰”?
這就是不尊重市場經濟的結果,腦洞大開調戲看不見的手,結果吃了哈耶克一大嘴巴子。
“鹽堿地長不出莊稼” ,“海洋文明天生劣根性,沒有創新的土壤”,“強行靠行政命令、政府干預,玩大躍進放衛星,是搞不出科技成果的,只可能一地雞毛……”
現在,北方伏特錢燒光了,還負債500億。
我甚至懷疑,這活兒一開始就不懷好意,一開始就是沖著“倒閉”來的,上千億美元,能養肥不少“史密斯專員”了。
“錢花完了,境界會更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