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小時候的日子,日子雖然清貧,但人心卻是暖的。
以前路上有老人摔倒了,周圍人第一反應是跑過去扶,現在都需要猶豫下會不會被“碰瓷”。
以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但人心卻很近。
現在,科技發達了,通訊便利了,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越來越遠。
手機屏幕成了交談的唯一通道,真心話被表情包替代,社交越來越像演戲。
鄰里之間不僅不熱情,反而防著點。
時代越快,人心越冷。
大家都懂得精打細算,生怕一不小心被人“算計”了。
曾幾何時,“買房”幾乎是所有家庭的共識,不僅能保值升值,還能改善生活品質。
但短短幾年時間,這個美夢被現實擊碎。
高位入手的房子跌得讓人懷疑人生,首付沒捂熱,資產就被腰斬。
那些咬牙貸款、甚至舉債交首付的人,換來的不是幸福感,而是數不清的利息和沒完沒了的債務壓力。
有人調侃,買房就像一趟不問方向的列車,上車的人只想著不落后,卻沒人去問,這趟車到底開向哪里。
于是,一批啥也不卷的00后開始清醒,選擇“躺平”:不買房、不結婚、不拼命。
這種“反潮流”的選擇,雖然能暫時緩解壓力,但真正能否破局,還得留給時間去回答。
網絡時代,有些“神奇的人”總愛教別人怎么發財,什么職業顧問、投資專家、行業導師。
翻開他們的“財富秘籍”,無非是高價課程和花哨的口號:“輕松月入十萬!”“速成百萬富翁!”
仿佛只要點一下報名鏈接,就能立馬走上人生巔峰。
可事實呢?報了課的人大多依舊是那點死工資,別說富起來,生活費都要精打細算。
一邊被“成功學”洗腦,一邊陷入“是不是我不夠努力”的自我懷疑。
到最后,這些“導師”賺得盆滿缽滿,而跟風的人幫著數錢還不自知。
信息爆炸的今天,網絡讓我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卻也讓我們更難分辨真假。
標題黨和流量至上讓謠言滿天飛,真假摻雜的資訊更是讓人頭暈目眩。
最可怕的是,有些謊言明目張膽,卻因為講得動聽,還能吸引無數人拍手叫好。
有人戲稱:“有什么樣的韭菜,就有什么樣的鐮刀。”
很多人信了“磚家”的忽悠,最后卻發現自己成了“代價”。
而當這些套路被老百姓逐漸看破后,騙局的光環也會一點點褪去,露出丑陋的本質。
久經騙局之后,人總會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腦袋去想。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認識到,生活的本質不是靠外界的“教條”決定,而是腳踏實地去選擇。
面子可以少一點,里子才是關鍵。
有網友總結了一套反套路經驗:
凡是磚家要你“顧全大局”的,你就不在這個局里。
凡是磚家讓你“不惜代價”的,那你就是那個代價。
凡是磚家鼓勵你去做的,那就是有坑需要你去填。
凡是磚家禁止你去做的,那就是有好處不想讓你分享。
老百姓覺醒的那一天,所有偽裝都會被揭穿,而真正的公平與希望,才有可能回歸生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