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七十年代初,我是唱著《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胸前的紅領巾像五星紅旗的一角迎風飄揚。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沐浴著毛澤東思想的雨露陽光茁壯成長,那時我們學黃帥反潮流、學雷鋒做好事、學習《閃閃的紅星》潘冬子做黨的好孩子,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七十年代中葉,我是唱著革命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杜鵑山》、《紅燈記》、《沙家浜》等八個樣板戲而成長的,我們學英雄、唱英雄、做英雄,記住了楊子榮、小常寶、李玉和、李鐵梅、柯湘、雷剛、田大江………。
1980年,我們同學參加高考后回學校與老師團聚,師生歡聚一堂,親切而興奮地同唱一首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大家都信心滿滿的,都說這歌真好,絕對的經典!就好像是專門為我們寫的一樣。相約再過二十年我們還要更高聲地唱這首歌。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的詞曲作者分別是張枚同、谷建芬,歌詞全文如下:
1.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歡歌笑語繞著彩云飛。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的春光屬于誰?屬于我,屬于你,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2.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偉大的祖國,該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啊親愛的朋友們,創造這奇跡要靠誰?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3 .但愿到那時,我們再相會,舉杯贊英雄,光榮屬于誰?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啊親愛的朋友們,愿我們自豪地舉起杯,挺胸膛,笑揚眉,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光榮屬于 八十年代的新一輩!
唱著這首歌,我的心里充滿了陽光,我的生活比蜜甜,大有一種我的未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感覺。記得當時這首歌曾獲十大金曲獎,炙手可熱,有李谷一的獨唱,王潔實、謝莉斯的合唱,張振富、耿蓮鳳的合唱。我也在心里規劃著再過二十年的美好遠程。
黨中央教導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落后就要挨打。要把耽誤了的損失奪回來。
先是對內搞活,跟著對外開放,國營企業是大鍋飯養懶漢。
真是計劃沒有變化快啊!一晃二十年到來了, 2000年高中同學聚會,天是霾的,人也沒有了再過二十年我們來相會的激情了,原來考上大學的幾個同學混的比較好,幾個回鄉的同學當了鄉村干部的混的好,多數當年考技校進廠當工人的,有的經過努力也當上干部的并入了黨的同學,下崗的下崗、失業的失業,有的當保安、有職稱的當會計、當工程師,但都是臨時工,有的社保、醫保還得自己繳,朝不保夕,沒有安全感了。同學們的感情是真摯的,但沒有了毛主席年代的關心國家大事,都是扯閑,聊八卦,談得多的是各家孩子的學校、學習。
卡拉OK時,沒有同學點《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谷建芬老師被同學們忘記了。我沒有忘記!我也沒有點,感受到現實與歌詞有距離,要唱的話感到很別扭。
2020年,又是一個二十年,高中同學聚會,女生都退休了,男生有病退的,都到退休倒計時了。大家都笑著說終于要上岸了。有人回首往事,也是說時間過得真快、好快。現在聊的都很放開了,讀書貴,看病貴,孩子們少有不“父加娘貼”(副加糧貼)的,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卡拉Ok時,沒有人點《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谷建芬老師又被同學們忘記了,好在我還記得!我不打算點,因為現實和歌詞都要唱反調了,要唱的話,同學的肯定要說我腦殼進了水。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我為什么忘不了呢?因為我是真正的喜歡和相信的,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這首歌寄托著我的追求,承載著我的汗水和熱血,我可以挺胸膛,笑揚眉地說:無愧于青春,無愧于祖國。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在我下崗后,我品出了是“心靈雞湯”,我便不抱幻想了,連歌詞都有改過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輩”,改成了“二十一世紀新一輩”。光榮不再屬于我們八十年代的新一輩了,我們是一廂情愿,自憐自愛罷了。這《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自然是二十一世紀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了,繼續忽悠下一代人。這翻臉真的是比翻書還快的,人道是“特色是個筐,啥都往里裝”,不虛也。我很無語。也更忘不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這首老歌了,便寫下了這段文字以作記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