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7日,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為建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奠定了基礎,意義重大。今天是十月革命一百零七周年,
約翰.里德:俄國工人監督的起源
按:約翰.里德是著名的報道十月革命的《震撼世界的十天》一書的作者,他是十月革命的親歷者和支持者,并且是美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本文首次發表在1918年11月23日出版的《革命時代》雜志上,里德是在當年2月離開俄國來到瑞士的時候,寫下這篇文章的,以反駁當時各種資產階級媒體對俄國工業的不實報道。
我們的資產階級新聞媒體在革命中間總是孜孜不倦地宣傳著俄國產業工人的“愚蠢”行為:他們放肆的要求、他們的無知和對待制造廠商和技術專家的殘暴。外面的世界似乎以為俄國工人拿著巨額工資而拒絕工作,甚至更直截了當地下結論認為這個國家的工業已經被摧毀。
是的,目前俄國的工業情況很糟,卡列金和他的哥薩克控制了頓涅茲克盆地,他們走了之后是德國人,這樣,煤的生產無法持續很長時間;兩年多來甚至更長一段時間以來,零件無法從外國進口;技術專家、工程師對資產階級信心滿滿,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們拒絕接受工人代表大會的指揮;至關重要的一點,工人階級被劇烈地卷入政治,他們同一切革命的敵人——從科爾尼洛夫到克倫斯基、卡列金、德國捷克斯洛伐克資產階級及其盟友進行搏斗。但在技術方面,就算俄國工業被摧毀,這一切也都是老板們的責任,他們通過停業、關閉礦山、瓦解各種社會組織、破壞鐵路運輸、故意損毀工廠的機器、淹沒礦井,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讓革命窒息。
許多關于俄國工人監督委員會提出非分要求的謠言都是經不起推敲的。事實是直到11月革命之前,俄國工人作為一個整體,依然過度工作,賺取微薄的工資,(少數特殊的工廠除外),而與此同時,一個全俄的自發產業組織成長起來,至少有能力保證一個新的產業秩序的框架。
11月革命的3項基本要求世人皆知:和平,土地歸農民,工人監督生產。最后一點是最重要的,因為新俄國是要廢除舊的政治體系,并建立起新的產業民主。
俄國勞工組織的發展歷史很簡短。嚴格意義上來說,在1905年以前,俄國不存在工會。工人只被允許選舉長官(starosta)或者“長老”,這些選舉大都是在村子里進行的,即使在監獄里,這些長官也擁有很大的權力。在1905年,大約20萬工人加入工會。斯托雷平鎮壓了他們。一些小工會堅持了下來,但很快他們也被碾碎,資金被擄奪,領袖被流放到西伯利亞。那個時候的俄國,工會是處于半地下狀態的,大約有1萬名會員。大戰期間,所有成立勞工組織的企圖都被消滅在萌芽狀態,任何工人一經發現同非法組織有聯系,就會被送到前線。
革命讓工人們擺脫了束縛,并迅速地組織了起來。在俄國革命勝利四個月之后,全俄工會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有200名代表參加,他們代表了140萬俄國工人。兩個月后,根據梁贊諾夫的報告,全俄工會有300萬名會員,人數擴大了一倍。
俄國的工會既不同于法國的辛迪加,也不是德國式的那種政府支持的勞動合作工會。工人們要求縮短工時、增加工資——總之,在日常的工作中工會無處不在。例如,他們成立了一個系統的調解委員會來解決勞資糾紛,使工業仲裁處在工人政府的監督下。他們所做的重大工作就是在于讓所有各種工會組織的工人包容在一個大的總工會下,原來的各種零散的集體被組織了起來。我們以Sestroretzk國營兵工廠為例,制造來復槍的人,從鍛造槍筒的技工到負責安裝的機械工以及木匠師傅都是金屬工會的成員。這種專業工會在俄國產業工人心中目前并不處于主要位置。首先,半政治半經濟的蘇維埃才真正喚醒了他們的熱情,使他們精神飽滿;其次,在這些自發的組織的基礎之上,工人們締造了俄國革命,工廠里的委員會將他們組織起來,而這就是俄國工人監督的基石。
工廠委員會最初是在政府的兵工廠里成立的。革命爆發后,這些政府工廠里的頭頭,大多是倚仗戰時法欺壓工人的軍官逃跑了。與那些私有工廠廠主不同,這些政府官員在廠子里沒有股份。工人們為了避免關廠,只能予以接管。在一些地方,比如Sestroretzk,這也意味著工人們接管了整個鎮子。原來的這些廠效率低下,腐敗滋生,工廠委員會成立之后,盡管上調了工資,縮短了工時,雇用了更多工友,但生產增加了,成本減少了,Sestroretzk的工人們接管了由一個不法商人承包的工程,在那建立起了醫院,鎮上第一個污水處理系統也修建完畢。依托這些政府作坊,工廠委員會有效運行著。革命開始后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人對工人的權威提出質疑,待到克倫斯基政府準備干涉的時候,工人已經完全控制住了局面。政府提供他們燃料和原料,工廠井然有序地生產著軍火,因而便沒有關廠。雖然效率低下的克倫斯基政府多次讓工廠處于瀕臨關門的境地,但工廠委員會派代表去巴庫采購石油,去哈爾科夫采購煤,去西伯利亞采購鐵。
Sestroretrk工廠委員會的經驗很快傳到了其它國營廠,之后是按政府法令進行生產的私營廠,然后是其它私有部門和一些在革命初期關閉的廠子。運動最初局限在彼得格勒,后來傳播到全俄各地,在11月革命之前,舉行了全俄工廠委員會第一屆代表大會。當時,一些工廠委員會和工會的代表進入新的勞動人民委員會工作,另外一些人組織起了工人監督理事會。
私營廠最初的工廠委員會面臨著煤炭和原材料的缺乏以及企圖關閉廠子的業主和當局的破壞,它們致力于保證生產的進行。對于工人來說,這是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問題。新成立的工廠委員會必須清楚廠里有多少訂單,還有多少燃料和原材料,生意的收入是多少——以此來決定工人的工資、維護工廠紀律、決定雇傭和解雇誰。如果某個工廠的業主要關廠,工人只能被迫自己接管并對工廠進行管理。
工人們的一些經歷很有趣。比如,諾夫哥羅德一個糟糕的工廠被業主放棄了,對管理毫無經驗的工人們接管了它。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根據自己的需求生產衣服,然后按照諾夫哥羅德其他工人的需求加工服裝。之后,工廠委員會派出代表到各個城市,他們愿意用紐扣服裝來那里的工人們換取鞋子和其它工具;他們用衣服和農民交換面包;為工人購買商業住宅。為了得到原材料,他們的工人代表來到南方生產紐扣的地方,同那里的鐵路工人達成協議,鐵路工人們幫他們運送紐扣,而他們把生產的服裝送給這些運輸工人作為酬勞。
在那些開工的大型私有廠,工廠委員會派出代表和管理層討論獲取燃料、原材料和訂單的事宜。工廠委員會過問整個企業賬目的流動。他們對整個廠的經濟情況進行評估,以了解廠內的資產價值、股票持有的情況和利潤狀況。工人們所面對的最大的挑戰無疑是來自老板的,他隱瞞利潤,拒絕訂單,并嘗試以各種手段摧毀廠子,詆毀工人組織。所有反革命、反民主的工程師、辦事員、領班都遭到了工廠委員會的開除,如果沒有他們前面工作的廠的委員會的推薦,他們找不到任何工作。工人們在被雇用之前被要求加入工會,而工廠委員會會對工會的各種規章予以監督。
工廠委員會同資產階級之間的斗爭是痛苦的。他們的工作從一開始就受到阻擊。關于他們最夸大其詞的污蔑來自于資方媒體的“懶漢”說——這群家伙一天到晚討論到底什么時候工作,而事實是工廠委員會一般要求一天工作8小時;上等人們喜歡拿委員會的數目龐大來說事——然而在彼得格勒最大的普提洛夫工廠,4萬人的廠里面有11個部門和16個車間,總共選出了22名代表??藗愃够膭诠げ块L——“社會主義者”斯科別列夫在9月發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工廠委員會只能“ 在工作結束后碰頭”,并聲稱委員會成員不再享有帶薪開會的權利。而事實上是工廠委員會在腐朽政權統治的日子里避免了俄國工業的完全崩潰。因此,建立新的俄國工業秩序迫在眉睫。
每個工廠委員會有5個部門:生產與分配、燃料、原材料、工業技術主管以及動員宣傳部門。在每個地區,單個的工廠委員會可以向本地區的理事會派出兩名代表,每個地區的理事會派出一名工人代表進入市級理事會——市級理事會也會向全俄的工廠委員會理事會、全俄工會的中央委員會以及蘇維埃派出經過推舉的代表。
革命中自發產生的工人監督生產的方法已經被新成立的工農俄羅斯共和國政府寫進了法典。工人掌權之后,工友們接管了那些業主無法繼續運營下去的廠并讓它繼續生產?,F在,工人背后有無限的信貸支持,有政府力量的巨大的幫助,他們雇用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通過訓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一定能把更多的俄國企業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通過勞苦大眾的政府對生產和分配的控制,實現產業民主的障礙也已經不復存在了。
結尾送上
《八小時之歌》
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的辛勞,光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從沒有時間讓我們去思考。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相信:上帝只允許八小時工作日。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廠,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紀念十月革命107周年
十月革命是黑夜里的一束光——為紀念十月革命誕生107周年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