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毛主席以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根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階級在社會生產關系所處的地位,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各階級進行具體的分析,清晰的把中國社會各階級劃分為地主階級、買辦階級、中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半無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回答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進行社會革命的過程中“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一問題。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毛主席逐漸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隨著革命中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毛主席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更加深化。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主席更清晰的分析了中國社會的各階級,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
作為極端落后但是又受到了帝國主義嚴重沖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社會條件的復雜性遠遠大于俄國為代表的歐洲國家,對這樣一個國家的極端復雜的社會情況進行分析,在這樣一個國家進行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難題。這一難題,在毛主席這里首次得到了解決。
毫不夸張的說,毛主席就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迄今為止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最為爐火純青的階級分析第一人。
一、毛主席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賞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為了找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總體的本質狀況,確定團結和打擊的對象,就要具體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各階級的立場、對待革命的態度。
毛主席的這篇文章,具體的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具體的特殊的情況,根據各階級的真實狀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科學原理,以歷史唯物主義的階級分析方法,根據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階級在社會經濟生產關系所處的地位、根據當時中國各階級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具體狀況,成功的綜合判斷了“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以下內容就是具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階級分析。
對社會各階級具體分析的基本思路:
根據各階級在社會生產關系中的地位(和其他階級之間的關系)、具體的生活狀況,推理出其政治立場、對待革命的態度。(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兩大重要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地主階級,主要剝削廣大勞動人口——農民小生產者,欺壓廣大農民群眾,并勾結國外的資產階級形成買辦資產階級壓迫無產階級,是反動的敵人。地主階級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的社會基礎,是用封建制度剝削和壓迫農民的階級,是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阻礙中國社會前進而沒有絲毫進步作用的階級。買辦資產階級,帝國主義扶植產生,壓榨無產階級,聯合地主階級,限制、壓迫一切城鄉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是階級敵人。帶買辦性的大資產階級,是直接為帝國主義國家的資本家服務并為他們所豢養的階級,他們和農村中的封建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所以,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說:“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完全是國際資產階級的附庸,其生存和發展,是附屬于帝國主義的。這些階級代表中國最落后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他們和中國革命的目的完全不相容。特別是大地主階級和大買辦階級,他們始終站在帝國主義一邊,是極端的反革命派。”
民族資產階級(中產階級),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并未完全斷絕經濟上的聯系,而且自身也剝削著無產階級。所以,他們革命性比較弱,怕自身剝削無產階級的權力被剝奪。但是,由于民族資產階級也受更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排擠、限制、打壓,他們也有一定的革命性,需要對這些力量聯合又斗爭,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
所以,毛主席評價:“中產階級。這個階級代表中國城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對于中國革命具有矛盾的態度:他們在受外資打擊、軍閥壓迫感覺痛苦時,需要革命,贊成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運動;但是當著革命在國內有本國無產階級的勇猛參加,在國外有國際無產階級的積極援助,對于其欲達到大資產階級地位的階級的發展感覺到威脅時,他們又懷疑革命。”
民族資產階級渴望反帝同時實現自己的全面統治,建立民族資產階級專政——這純屬空想。毛主席說:“但是這個階級的企圖——實現民族資產階級統治的國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因為現在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兩大勢力作最后斗爭的局面。這兩大勢力豎起了兩面大旗:一面是紅色的革命的大旗,第三國際高舉著,號召全世界一切被壓迫階級集合于其旗幟之下;一面是白色的反革命的大旗,國際聯盟高舉著,號召全世界一切反革命分子集合于其旗幟之下。那些中間階級,必定很快地分化,或者向左跑入革命派,或者向右跑入反革命派,沒有他們“獨立”的余地。所以,中國的中產階級,以其本階級為主體的“獨立”革命思想,僅僅是一個幻想。”
第三國際,也就是支持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共產國際。國際聯盟,也就是國際帝國主義的一個聯合組織。國際帝國主義堅決反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民族資產階級無法依賴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而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的共產國際代表無產階級利益。中產階級只有兩條路——要不成為國際帝國主義的附庸,要不跑入堅持無產階級利益為根本階級利益的紅色陣營。
小資產階級,包括自耕農,手工業主,小知識階層——學生界、中小學教員、小員司、小事務員、小律師,小商人等。小資產階級可以具體分為左、中右三派——第一部分是有余錢剩米的,經濟地位接近中產階級,對革命采取懷疑態度;第二部分是在經濟上大體上可以自給的,對革命是中立態度;第三部分是經濟上相對困難的,容易受革命宣傳影響。對小資產階級,需要聯合、團結,因為在革命浪潮到來的時候,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他們是有可能站在革命的陣營的。
所以,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說:“小資產階級的三部分,對于革命的態度,在平時各不相同;但到戰時,即到革命潮流高漲、可以看得見勝利的曙光時,不但小資產階級的左派參加革命,中派亦可參加革命,即右派分子受了無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挾,也只得附和著革命。”
半無產階級,包含絕大部分半自耕農、貧農、小手工業者、店員、小販等。受這些半無產階級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嚴重,分散經營個體經濟,生活相對困難,是革命過程中可以團結的對象。受地主階級嚴重壓迫的半自耕農和貧農,是中國農村人口數量極多的群體。但是,毛主席根據實際情況特別指出,半無產階級之中也需要細致的進行區分。
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說:“半自耕農、貧農和小手工業者所經營的,都是更細小的小生產的經濟。絕大部分半自耕農和貧農雖同屬半無產階級,但其經濟狀況仍有上、中、下三個細別……較之自耕農的無求于人,自然景遇要苦,但是優于貧農……故半自耕農的革命性優于自耕農而不及貧農。”越貧窮、困難的半無產階級,越具有革命性。半無產階級之中的廣大貧雇農,受地主階級嚴酷剝削壓榨,是革命團結依靠的重要力量。
所以,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說:“貧農是農村中的佃農,受地主的剝削。其經濟地位又分兩部分。一部分貧農有比較充足的農具和相當數量的資金。此種農民,每年勞動結果,自己可得一半……勉強維持生活……故其生活苦于半自耕農,然較另一部分貧農為優。其革命性,則優于半自耕農而不及另一部分貧農。所謂另一部分貧農,則既無充足的農具,又無資金,肥料不足,土地歉收,送租之外,所得無幾,更需要出賣一部分勞動力……極易接受革命的宣傳。”
無產階級,其工廠工業生產具有高度的集中性紀律性,以及由于他們毫無生產資料、受“三座大山”殘酷壓迫、絕了“財路”、除了革命別無選擇,是最徹底、最革命的領導階級。毛主席說:“第一個原因是集中。無論哪種人都不如他們的集中。他們(無產階級——引者注)失了生產手段,剩下兩手,絕了發財的望,又受著帝國主義、軍閥、資產階級的極殘酷的待遇,所以他們特別能戰斗。”, “只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能夠領導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克服農民和小資產階級的狹隘性,克服失業者群的破壞性,并且還能夠克服資產階級的動搖和不徹底性(如果共產黨的政策不犯錯誤的話)。”
一個大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包含許多特殊矛盾。這些矛盾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不僅要在矛盾總體上、各個矛盾的聯系上了解一個大事物的矛盾特殊性,而且要從大事物之中各個特殊矛盾和矛盾的各個方面著手研究,才能綜合了解物質運動過程的總體特征,抓住物質運動過程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從而真正做到的從實際出發,認清事物的本質。
研究矛盾的不同方面,就是研究它們每一方面占何等特定地位,各用何種具體形式和對方發生相互依存又相互對抗的關系,哪個在對抗中占據主要方面。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為了認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總體的本質狀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化過程中各階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就要具體分析中外民族矛盾、中國內部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矛盾、買辦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矛盾、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矛盾、所有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矛盾、農民階級內部矛盾等等具體的特殊的矛盾。
要認清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變化過程各階段社會的全局狀況、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就不僅要對這些特殊矛盾進行具體分析,而且要具體的分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買辦資產階級等等各階級,具體的分析這些構成各個特殊矛盾的各個特殊矛盾方面在各個矛盾中的具體的特殊的情況,從而根據不同階級(矛盾方面)和不同的矛盾的特殊情況以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化過程中各個階段這些矛盾的地位變化和各個矛盾內部構成矛盾的不同方面在物質運動過程不同階段地位的變化,從而綜合判斷“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判斷“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
毛主席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根據各個階級的經濟利害關系、社會經濟地位帶來的等級地位關系,精準定義了各個矛盾參與方的社會基礎經濟利害影響下產生的政治立場,從而在革命各階段針對各階級制訂了精準的聯合與斗爭的戰略。
社會是一個大事物,社會各階級是矛盾參與的各方面,各階級關系構成各種矛盾。《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就是毛主席對矛盾各參與方面和各個矛盾具體分析并進行綜合判斷后進行精準定位從而得以制定“利用矛盾,分化敵人;團結多數。孤立少數;集中優勢,各個擊破”策略的經典基礎性著作。
毛主席總結:“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二、《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毛主席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對中國社會各階級也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分析。這次的分析,要比《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更詳細、清晰、完整一些,也體現了自從毛主席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之后對中國社會各階級認識的深化。
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要比《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劃分更清楚一些。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分析部分之中,毛主席首先具體的分析了地主階級。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統一的分析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在一個段落是不同的。
之后,毛主席在“資產階級”這一部分具體的區分了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小資產階級”這部分只分析了農民小資產階級以外的其他的小資產階級,并指出:“所有這些小資產階級,同農民階級,都受帝國主義、封建殘余與大資產階級的壓迫,日益走向破產沒落的境地”,“因此,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動力之一,是無產階級的可靠的同盟者。小資產階級也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才能得到解放。”
之后,毛主席專門用“農民階級”的部分具體的分析了農村的農民小資產階級。這部分的論述,體現了毛主席對中國社會認識的深化。毛主席在這一部分首先指出:“農民在全國總人口中占百分之八十,是現時中國國民經濟的主要擔負者。”毛主席又指出:“農民一般都是小資產階級,但他們的內部是在激烈分化的過程中。”
之所以具體的重點的講農民小生產者、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具體的區分開,和毛主席對中國國情特別是對中國農村的認識更加深化密切相關。
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發表的時期,毛主席還沒有探索出來把工作中心完全轉移到農村、進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但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毛主席逐漸探索出了以農村為工作中心、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開辟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過程中,毛主席對中國國情特別是中國農村的認識更加深化、細化,也比以往更加重視農村問題、農民問題。毛主席越來越清晰的明白,無產階級必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首先在敵人的薄弱環節——農村發展壯大,逐漸實行農村包圍城市,才能戰勝強大的敵人。于是,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我們可以看見毛主席對農村的農民小資產階級的分析更加側重、更加具體、更加全面,也更加科學。
隨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閱讀量的增加、隨著對中國革命實際情況了解的深化,毛主席?無產階級的分析也越來越深化,超過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對無產階級的分析。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毛主席指出無產階級的優勢主要是“集中“和由于被剝削壓榨的最徹底所以革命的最徹底。但是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對無產階級的分析就更加詳細、全面、深刻。
毛主席指出:“第一、中國無產階級身受三重壓迫(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封建勢力),而這些壓迫的嚴重性與殘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見的。因此。他們在革命斗爭中,比任何別的階級來得特別堅決和特別徹底。”“第二、中國無產階級,開始走上革命的舞臺,就在本階級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成為中國社會里最有覺悟性的階級。”“第三、中國無產階級同廣大農民有一種天然的聯系(由于剛從農業破產出身的成分占大多數),便利于他們同農民結成親密的革命聯盟。”
可見,在這里,毛主席更深刻指出——無產階級的優勢,也包括無產階級先鋒隊的科學領導、正確的革命思想的指導;無產階級的優勢,也包括無產階級更能密切聯系當時最廣大群眾——農民小資產階級。
綜上所述,毛主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際情況相結合,隨著對中國革命實際情況認識的不斷深化,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也更加科學細致,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空前復雜的社會條件下,創造性的細致分析了社會中的各個階級。毛主席對中國存在的遠遠比俄國為代表的歐美國家更復雜的階級狀況的具體分析,充分展現了他迄今為止無與倫比的最為高超的歷史唯物主義階級分析法運用能力。我們稱毛主席為迄今為止歷史唯物主義階級分析法運用的最為爐火純青的第一人,毫不為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