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大家好,我是金戈鐵馬,社會主義新中國時評,我們進行了115講,今天進行116講,今天我們時評講講新中國的三大改造與朝鮮的千里馬運動。
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是從1952年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以后全面展開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通過合作化運動實現的,它僅用四五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5億農民從個體小農經濟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轉變。個體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堅持自愿互利的原則,通過說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國家援助的方法引導他們在自愿的基礎上聯合起來,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則實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改造成為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歷史已經毋庸置疑地證明: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舉,是從理論和實踐上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
一、它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從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間,我國基本上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1956年,在國民經濟中,國營經濟占32.2%, 合作社經濟占54.4%,公私合營經濟占7.3%。總之,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已占據主導地位。
二、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失或正在消亡。在建國初期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過程中,帝國主義勢力、官僚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已被消滅。剩下的剝削階級,即民族資產階級和富農階級,由于失去了賴以剝削他人的制度,也正處在消亡的過程中。工人階級已成為國家的領導階級。農民已經由個體小生產者轉變為合作化的組織起來的農民。
三、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已經初步奠定。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從根本上調整了我國的生產關系,使之更加適合生產力發展水平,從而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特別是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提前完成,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四、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為人民民主政權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的鞏固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此,跟著共產黨走社會主義道路,成為全社會最為激起昂揚的主旋律。可以說,沒有三大改造,就不可能有四項基本原則的確立和鞏固,就不可能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就沒有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同志們:我國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在1956年基本完成的,她奠定了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礎,爾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更是風起云涌,轟轟烈烈!而當時的朝鮮開展的千里馬運動是在中國三大改造的影響下以及在中國的三面紅旗的指引下進行的,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所進行的群眾性勞動競賽活動。
1956年12月,朝鮮勞動黨中央全會發出“掀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的號召,千里馬運動隨之在工業部門中興起。1958年9月,朝鮮勞動黨中央全會后,工業戰線出現“千里馬作業班運動”,1960年8月全國千里馬先驅者大會召開后,“千里馬作業班運動”由工業部門擴展到農業、交通、文教等部門,成為整個社會的勞動競賽運動,使千里馬運動進入一個新階段。
金日成發起“思想、技術、文化三大革命紅旗運動”后,千里馬運動被賦予新的含義,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1956年12月,時任朝鮮國家主席金日成親臨南浦降仙煉鋼廠及各地工廠、農村,向工人、農民發出了“以跨上千里馬的氣勢奔馳”“高度發揮自力更生的精神,掀起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的號召。
1958年6月,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處正式發出了“跨上千里馬,向社會主義奔馳前進”的號召,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廠礦學校都開展轟轟烈烈的“千里馬運動”。這些單位如果達到了相關標準,便可授予“千里馬作業班”這一稱號。
千里馬運動,很快擴展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基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各個部門,并且遠遠超出了作業班范圍。許多車間、工廠、合作農場、學校等都達到標準,榮獲了“千里馬”“雙重千里馬”的稱號。
千里馬運動的基本任務在于:做好人的工作,做好設備和材料的工作,做好書的工作。即:搞好思想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這三大革命,是朝鮮勞動黨規定的社會主義時期繼續革命的基本內容。
千里馬運動在朝鮮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不斷深入發展。1975年,千里馬運動發展成為爭取三大革命紅旗運動,有力地推動思想革命、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榮獲“三大革命紅旗”的單位不斷涌現。
千里馬運動,成為促進朝鮮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動力,成了朝鮮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
千里馬運動,打破了許多人的保守和消極情緒以及技術神秘觀點,把黨的關于“大膽地想、大膽地實踐”的號召付諸實踐。 在此期間,降仙煉鋼廠成為千里馬的故鄉,該廠名稱被冠以“千里馬”,并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年產100萬噸能力的鋼鐵聯合企業,如今可以生產各種型號鋼材、無縫鋼管、無縫鋼索等。
進入20世紀70年代,千里馬運動更加深入發展,成為思想、技術、文化的三大革命。如江西區金星拖拉機綜合工廠,僅奮戰一年就擴建成大型自動化廠,生產能力增長了十倍。另外,南浦冶煉綜合企業、南浦造船聯合企業、南浦玻璃聯合公司等大規模工廠,生產力也有十足的發展。
千里馬運動,使得朝鮮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朝鮮的經濟發展進入了第二個時期,即1961——1986年的朝鮮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時期。
1961年,朝鮮首先制定了第一個七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靠已經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全面開展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在此期間,針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朝鮮進行了調整,加強了國防力量,實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并舉”的方針,把7年計劃延期3年,一直推到了1970年。1970年,金日成宣布:朝鮮已經轉變為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
1970年末,朝鮮勞動黨提出了新的6年計劃。然而,因為6年計劃的指標過高,出現了不平衡現象,甚至一部分經濟部門出現了緊張狀態。因此,朝鮮把1977年定為“緩沖年”,收效良好。1978年,朝鮮人均GDP已達到約600美元,遠遠高出西方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此期間,朝鮮勞動黨和政府多次提高職工工資,降低商品價格,并多次減免稅收,最終免除了除關稅以外的所有稅收。朝鮮還實行免費住房、免費教育、免費醫療,為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保障。1975年開始,普遍實行十一年制義務教育。
同志們:朝鮮的千里馬運動的成功經驗是在學習中國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和大躍進運動開展起來的,在同一時期,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完成,三面紅旗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立下汗馬之功。可是,自從毛主席逝世后,一些小人和無良公知們歪曲歷史編造大量謊言,借某些一線領導的錯誤大肆造謠栽樁誣陷毛主席和毛主席時代,否定毛主席時代的豐功偉績,進行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勾當,令人不齒!但謊言終究掩蓋不了真理,今天眾多的老百姓深刻認識到,如果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走下去,四個現代化早已實現,中國早已進入世界強國之列,那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用艾躍進教授的話說,社會主義就16個字,即: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
同志們:上海的某公知馬教授說"社會主義根本沒有馬",今天我們看看朝鮮的"千里馬"難道不是社會主義的馬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伯樂就是毛主席!伯樂就是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
謝謝聆聽,下期待續,再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