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農民階級和工人階級并肩作戰,為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留下了鮮血和汗水,也確定了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擺脫了壓迫,分到了土地,走向充滿光明的未來。
農民階級得到了什么呢?
上世紀后半程,中國經濟雖有所發展,但工業基礎仍舊比較疲弱,仍舊無法擺脫以農業為基礎的狀況,當時我國已經初步確立了仿照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濟道路。而缺乏工業積累的中國,勢必要農民做出犧牲,成為工業發展的支撐者和后盾。把陳云早在1950年6月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上所說的:“中國是個農業國,工業化的投資不能不從農業上打主意。搞工業要投資,必須拿出一批資金來,不從農業打主意,這批資金轉不過來。”自此,中國農民長達半個世紀的轉移支付開始了。
首先是人民合作社,人民公社時期,農民以農具,耕牛,土地入股,參與農業合作社。人民公社的時候,農民產的糧食是不能自己決定吃多少的,首先要上交國家的公糧,然后留下各種儲備糧和種子,余下的糧食批給每個人每天定量的口糧,剩余的就是余糧,就要上交了。
農民沒有任何收入,生產隊年底會有分紅。是按工分來計算的。但是這一項也不是純收入。還要扣除全年分配的口糧費用,人口少的家庭。年底分紅甚至是負數。
大量農民在一年內幾乎沒有任何進賬,只能通過種植少量蔬菜和養殖少量家畜家禽,進行售賣供應日常的消費。生活極其艱苦,那時的農民如果被招工,得以吃上“商品糧”。都會邀請親朋好友進行慶祝。
1978年實行包產到戶,農民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公糧的繳納也發生了變化。包產到戶后的公糧分為平價糧和議價糧兩部分,平價糧是強制繳納的,每年規定時間必須繳納一定數量的糧食到糧站去,糧站的人會驗收,并以非常低的價格收購。如果糧食不合格,則不予收購,交不出的話需要交一筆相當不菲的差價代替。繳出平價糧之后,如果還有糧食,就可以賣給糧站了,叫議價糧。
而且還有各種紛繁的稅收,農業稅、公益金公積金、村提留、義務工、鄉統籌、林業稅、 計生費、屠宰稅等等。農民壓力依然巨大,在農業發展緩慢的時代,農業積累的轉移對農民的傷害是空前的,依然不為農民階級所能承受。
2004年3月,在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自2004年起“逐步降低農業稅稅率,平均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五年內取消農業稅”。自此,新中國走上了將具有2600年歷史的“皇糧國稅”徹底廢除的偉大進程。
在建國后的近50年時間里,兩代農民,但勞動剩余幾乎被全部收繳,用于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農民的犧牲和奉獻是巨大的。但是他們得到應有的回報了嗎?
2019年1.1億城鎮老人分配49,228億元, 2019年1.4億農村老人分配 3,114億元。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領取待遇人數16,068萬人,支出 3,355億元。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領取退休人員12,762萬人,支出51,301億元。
數據來自《2020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在城鎮,與強制退休相匹配的養老金制度已相對完善,但在農村,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新農保)于2009年才初步建立,覆蓋了農業和非農就業的農村居民;2011年推行的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覆蓋了非正式工作的城鎮居民,包括小型私企職工和自雇人員。上述兩項養老保險于2019年合并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相比于城市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與率和領取待遇標準都不夠高,而且新農保的領取不要求停止工作。
2023年全國城鎮離退休人員14196萬人,基金支出63757億元
全國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際領取待遇人數17268萬人,基金支出4613億元
數據來自《2023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現實中就是拿基本養老保險的1億多人還達不到拿退休金的1億多人的1/10。
當今的農村中,農村老人完全不能依靠國家發放的基本養老保險生活,幾乎完全依靠子女供養。農民階級在付出近半個世紀的全部積累之后,再一次站到了價值分配的洼地。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農村對城市的轉移支付除了道德上的問題之外,對社會發展也構成了一定影響,對農民階級積累的收繳,間接導致中國農業發展錯過其發展的黃金時期。也導致了農民階級的消亡,中國農民階級已陷入發展不佳和人口外流的惡性循環。近20年,農民數量大幅度減少,2022年底,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4.11億,其中鄉村人口下降至4.9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34.8%。年齡不斷上移,據農業農村部固定觀察點對兩萬多戶農戶的觀察,我國務農一線的勞動力平均年齡在53歲左右,其中60歲以上的務農勞動力占到了1/4。
土地流轉面積不斷擴大,集約化經營趨勢明顯。隨著資本介入和農村戶口的遷移,農村的土地權力正在從農民階級的手中流走,流入種糧大戶和農業公司手中,也許這就是中國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中農村篇章的最后一幕,想起1950年土地改革的那面紅旗,令人唏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