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我看過一個袁X飛老師的視頻,講的是羅伯特李將軍的事跡,大致意思是羅伯特李將軍身為一個軍人,“守護家鄉是天職,”,
“所以,他從白宮走出來,跨上戰馬去南方赴任的時候,白宮都對他的選擇表示理解。一將成名萬枯骨,這里說的“將”可以是任何人,但只有李將軍可以讓五十萬美國士兵免死,南北雙方實力懸殊,李將軍必敗,但他是軍神,所以他讓南方從1862年堅持到1865年”
盡管是內戰,李將軍依然是美國人民心中的民族英雄,不只是美國人,美國后來的名將,各個都視李將軍為恩師和偶像,西點軍校更是將李將軍當做自己學校最偉大的畢業生之一,他創造的戰術戰法,至今仍是各大軍校的軍事教材。最終,李將軍戰敗,他贏得了對手的尊敬,受降的時候氣場比北方總司令格蘭特高了八百里地,不是飛揚跋扈的高,是他的謙虛和紳士,是他的教養和風度,讓現場所有人不自覺地對他頂禮膜拜。”
以上是原文。
后來發生了一個小小的事件,就是弗洛伊特事件后,全美開始大騷亂,推倒了“教養和風度,所有人都對他頂禮膜拜”的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
袁老師破防了,徹徹底底的破防了,在視頻里面破口大罵推到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的人都是“法西斯分子”,聲稱“1920年代正是黑人和解的年代,把立于1920年代的羅伯特·李將軍的雕像拆毀,民族的撕裂又拉大了”。
知道1915年發生了什么么?美國拍了一個著名的電影《一個國家的誕生》。所以1920年黑人和解?
當然,事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確確實實是“美國人親手推倒了羅伯特李的雕像”,這一點是誰都不可以否認的,而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很多類似于袁X飛這樣的老師,比如說秦暉,袁老師,石老師,羅翔,這是一個兩個嗎?
不是的,那是一大堆人,他們代表的是一個群體,
我們用互聯網給這個群體做個畫像:
這個群體是崇尚美國,雖然崇尚美國但是不喜歡黑人,甚至討厭黑人,對白人有一種崇拜,但是又有一點可能看不起紅脖子,言必美國這個那個的。
如何壓住這些群體?
最好的就是一個:美國的,白人的,著名大學的,教授,來親口告訴這個群體。
注意,這四點必須全部具備。
國內有這個需求,呼喚著這個教授。
米爾斯海默:這風挺大,我飛挺高。
至于米老頭的理論對不對,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米老頭這個身份。
那么米爾斯海默知道這個事嗎?
知道一些
其實類似于袁X飛這類人的思想,不但是在中國有,在美國的華人也有不少,甚至不能用不少形容,是一大坨,即便是他們身在美國,但是依然這么想。
怎么解釋這個現象呢?
西游記里面,唐僧去天竺取經。
唐僧為什么去取經?其實經文不重要,但是“去天竺”很重要。
天竺的經文,就是真經。
而金池長老為什么那么眼紅唐僧的袈裟?
因為唐僧的袈裟太華麗了,這么華麗的袈裟,穿著的人一定是一個佛法高深的僧人。
為什么做生意的,哪怕欠債,也要衣裝華麗,至少開BBA?
為什么藝人和闊太太們,對珠寶,對奢侈品那么狂熱?
那么:為什么美國白人芝大教授米爾斯海默主張中美對抗,還能受到款待?
對于某些自以為受到“神啟”的知識分子群體,動輒要“啟蒙人民”,對他們的最好打擊,就是神真的派一個和他們想象中一模一樣的天使斥責他們。
米爾斯海默不重要,他的理論不重要。
但是“美國白人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很重要。
米爾斯海默甚至連名字都那么出神入化,
“米爾斯海默”,這名字一聽就非比尋常,不是那種什么“喬治”,“湯姆”,“杰克”能比的,一聽就很有學問。
論宣傳
米爾斯海默的理論正確嗎?不重要。
宣傳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到攝影,計算機,心理學,是一種極難,極高明的策略,只有極少數國家能夠掌握,掌握其的難度比造光刻機都大。
相當多數人排斥宣傳,不是因為宣傳本身的問題,而是“宣傳”這個詞,
“宣傳”這個詞,會讓人覺得:我是被影響的,我是被動接受的。
從而產生一種傀儡的感覺,所以很不爽。
但是從根本上,這其實并不是問題,因為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僅僅是個“詞匯”罷了,
我只要巧妙的調換一下,就足以讓大家接受。
比如說,我不稱其為“宣傳”,
我稱其為“軟實力”。
很多知識分子所謂的“覺醒”,其實并不是“覺醒”,充其量也就是本國宣傳太拉胯,接觸到他國的宣傳,由于他國的宣傳更高明,突然“頓悟”了。
然后覺得自己才是掌握了真理。
而實際上他們的想法如此搞笑,以至于都不是被本國人擊垮的。
難道羅伯特李的雕像是中國人倒到的嗎?
難道美國救災拉胯是中國人干涉的嗎?
都不是。
人這種動物,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更傾向于使用更為簡單或省力的方式,而非更加深思熟慮。
我說“人”,指的不是說只有大眾才是這樣,精英不是這樣,不不不,都一樣。
因為認知本身是需要成本的,舉個例子,招聘的時候為什么要劃出招聘標準?
有很多崗位為什么要211,985?
減少認知成本。
你看到紋身的為什么就退避三舍,難道紋身的人都是壞人嗎?
減少認知成本。
這就是為什么大家看到國外的那些傻X新聞,那么傻,大家會信嗎?
會,因為認知是需要成本的。
這也是為什么你到處都能看到所謂的“新聞”,比如說WSJ的這個新聞呢,
新聞說,特朗普和哈里斯之所以陷入選舉僵局是因為性別的問題。
你會覺得這個屬于鬼扯,但是你會記住這個性別問題,它會影響你,
在很久以后,說不定真的出了一個性別的新聞,
然后這個隱藏在你意識中的性別會跳出來:是的,就算沒影響到100%,可能影響到30%呢?這說得好?
那么這篇文章的目的就達到了,要的不是100%,要的就是這30%。
雖然你自詡是一個“獨立思考”的人士。
山高縣曾經說過:“入關后自有大儒辯經”,真正了解山高縣的,才知道他本質上是一個悲觀人士,“自有大儒辯經”的含義是:我不會辯經,得讓別人來辯。
這是一種回避的心態,是因為“我宣傳能力拉胯”,于是我就認為“軟實力不重要”。這種心態:,你考不上985,于是說:“其實社會上更講能力”。
聽說過Johnson v. McIntosh的案子嗎?
這是美國最高院判的案子。
這個案子的核心就是:印第安人到底有沒有土地的產權。
是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人家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怎么最后就沒有產權了?
聽美國最高院的說法:
印第安人沒有產權,因為印第安部落是殘暴的野蠻人,他們只是“占有”了土地,但是沒有產權,而剝奪印第安人的土地占有,是為了“讓這個國家脫離蠻荒狀態”。
那到底誰擁有這個土地的產權呢?當然是美國白人基督徒,為什么呢?
因為法律獲得土地的方式,是可以通過“發現”的,你發現了,歸你了,
這就是為什么白人基督徒擁有土地。
那為什么印第安人不能“發現”呢?
因為通過“發現”來獲得所有權的權利,只屬于基督徒。
所以:英國人發現了土地,屬于英國人,而美國人通過獨立戰爭得到了土地,就屬于美國人了,論證完畢。
這時候,會有人站出來說: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你咋不說大清呢?
現在的美利堅,肯定不是這樣。
哦,是嗎?
忘記人權高于主權了?
我美利堅有人權所以我有主權,而你阿拉伯國家沒有人權所以沒有主權,
所以我可以打你。因為你們阿拉伯人和印第安人一樣,是野蠻的,是不配擁有這塊土地的。
我祖先可以把印第安人開除人籍,我現在不能把阿拉伯人開除人籍?
誰有資格擁有這塊土地呢?
當然是猶太人。
一百多年前的說法,一百多年后,還有人信,為什么人會這么蠢呢?
因為只要把“宣傳”換成“軟實力”,就有一幫人信。
不但信,還會積極在他的母國傳播,大大節省了宣傳成本。
這就是宣傳的威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