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國慶招待會,因為赫然出現那位12年前上瑞典文學院領獎的莫文人,在網上引起好大一場口水戰。
在這場口水戰中,最是洋洋自得的莫過于莫文人的粉絲們,他們把一年一次的國慶招待會視為國家最高規格的國宴,把莫文人參加招待會視為國家對其所做貢獻的肯定,并以此作為大棒,在網上嘲諷所有批判過莫文人作品的有識之士。
說實話,一群垃圾捧垃圾,真的很滑稽。
說到垃圾,咱們來聊一聊垃圾時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蘇聯解體,不是一夜之間的事,而是經歷過不短的垃圾時間。
垃圾時間是一個特定的歷史概念,指的是某個時期嚴重違背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個人無力改變,整體趨勢注定失敗,那便是進入了垃圾時間。
在垃圾時間里,人們會不可避免的看到輝煌的崩塌、謊言的暴雷,以及神話的破產。
蘇聯進入垃圾時間,是從斯大林逝世后開始的。
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所作的《反對個人崇拜及其后果》報告,不但全盤否定斯大林,而且主張不同制度的國家“和平共處”,并認為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這一損告,不僅是對美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妥協,也是對社會主義陣營革命立場的放棄。
勃列日涅夫是利用蘇聯內部的官僚體制和各種利益集團的矛盾,通過拉攏和支持一些關鍵人物來削弱赫魯曉夫的支持基礎,同時,通過恢復赫魯曉夫廢止的官員終身制和擴大官員特權來籠絡大量支持者以孤立赫魯曉夫并迫使其辭職而奪取蘇聯最高權力的。勃列日涅夫主政期間,自上而下,不擇手段地攬取權力,絞盡腦汁地攫取特權。
戈爾巴喬夫上臺后,在思想上用人道的民主社會主義取代了列寧主義,并以私有化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主張以激進、冒險方式向市場經濟過渡,完全背離了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方向。
從斯大林逝世到蘇聯解體的四十年里,蘇聯金字塔上的群體不但不關心人民福利,還把槍口對準人民。他們一面義正言辭的批評腐敗,一面肆無忌憚地以權謀私。他們心里非常清楚蘇聯真實的社會情況,并能確切預知蘇聯的歷史走向,但他們做的,只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盡最大可能謀求自身的利益,并擊鼓傳花一般將權力傳給繼承者。而每一個接花的在位者只會考慮兩件事,一是如何多撈錢,二是如何全身而退。
蘇聯的垃圾時間有一個典型現象,就是對共產主義的主觀拋棄。這并不是源自民間,而恰恰是蘇聯的精英階層,他們是既得利益者,為了維持現狀,心照不宣地通過宣傳機器日復一日地維護著皇帝新衣式的神話。
盡管蘇聯的宣傳機構一直都在高調宣傳時代的偉大成就,但社會底層卻逐漸彌漫著一種普遍的沉默與不信任。
底層的蘇聯人從漸行漸遠的社會主義看破了紅塵,看透了特權階層的本質。他們學會了在公開場合保持沉默,在私下里用笑話和隱喻的方式交流真實的想法。這種集體沉默的背后,是人們對個人安全的擔憂和對金字塔尖的失望。
雖然,有少數人發出了勇敢的聲音,但他們很快就會遭到官僚潑來的臟水。悲哀的是,官僚對這些人潑臟水,居然會得到一些人的響應。這類人是官僚的附庸,他們負責把不聽話的人排斥于社會之外。這類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蘇聯的垃圾時間。
但大多數人,選擇的是沉默。
1991年12月25日晚,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散。
《解體歲月》一書中,這樣描述了蘇聯社會當晚的情形:院子里死一般的沉寂,只有黑暗中的樹葉被風刮起的陣陣沙沙聲。除此之外,什么聲音都沒有。
嚷嚷聲、唏噓聲、咒罵聲……一切都沒有。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