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詠慷| 前輩和群眾促導我寫紅色故事

詠慷 · 2024-09-0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廣東東莞是我的家鄉。自記事以來,每當我填寫各種表格,在“籍貫”欄內,都少不了這兩個字。

  我的父輩和祖輩生于斯,長于斯,我的血管里流淌著東莞人的血液。然而,長期以來,我卻沒在東莞生活過。因而故鄉之于我,就像漫漫銀河系里一顆遙遠的星辰。盡管它在寥廓的星空中有著明亮的光芒。

  在上世紀的漫長歲月里,故鄉東莞,我只來去匆匆地到過兩次。

  一次是建國初我還沒進小學的孩提時代。父母剛剛從鴨綠江彼岸抗美援朝歸來,在變更崗位的間隙,有暇帶我回鄉省親。

  當時撲入我眼簾的盡是小河、草房、木船和香蕉、荔枝、龍眼等果樹.擺上餐桌的則是許多叫不出名字來的生長在水里的“小動物”……從此,我記住了這句俗語:“吃在廣東”。也是從此,故鄉的農村生活畫面,那草草木木,溝溝坎坎,便都仿佛定格在歷史的畫框里,并成為心底一個難忘的記憶,不時地泛上來與北京等大城市的浮華作對。

  我那時與故鄉的溝通,只是通過前輩的講述,通過讀歷史時特別留意袁崇煥、蔣光鼐等“老鄉”名人、讀文學時則特別愛讀秦牧、陳殘云等“老鄉”作家的作品來維系。

左一為作者,中為陳殘云夫人

  故鄉面貌的改變,顯然是與新的歷史時期同步。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因公途經東莞,披著一路風塵在駐扎于樟木頭的一個炮兵旅借住了一夜,第二天便因軍務緊迫匆匆返京。但僅從車窗內看到的故鄉大地,雖然依舊保持著濃厚的嶺南小鎮的特有風韻,然而嶄新崛起的市區卻已迅速向現代化靠攏:平坦寬闊的公路、鱗次節比的高樓、五顏六色的燈光……令我不能不贊嘆故鄉的變化。

  不久,北京成立以革命老干部和高級專家為主體的“東莞建設研究會”,我參加了一些活動,聽說了許多故鄉的故事,并萌生出一種愿望:真該好好寫一寫故鄉……

  故鄉的風景,每年都在發生變化。她這顆遙遠的星星,已不僅是明亮,甚至可以說是相當輝煌了!作為在外鄉長大的“東莞人”,我感到自己的生命像生于斯長于斯的鄉親們一樣,已經融入故鄉的血肉之中。

  東莞市委、政府的多任黨政領導,每逢見到我,都談到請我多寫寫故鄉的希望。

  東莞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聯絡處剛一成立,就在其暫駐的北京王府井大酒店和中國散文學會一起,為我新出版的散文集《紅色傳奇——我所知曉的開國英杰》召開了研討會。

  《紅色傳奇——我所知曉的開國英杰》研討會,前右五李瑛、右六周明、右四石英、右三林非、右二傅溪鵬、右一王宗仁、左二蔣光鼐之子蔣建國,后右八詠慷、右五聯絡處領導殷云

  中國作協的周明評論:“詠慷同志作為部隊作家,應當說是一位勞動模范。他很有責任感,熱情關注著我們的時代,緊跟時代的步伐,近年來能沉下身子深入到各個方面的生活領域,而且大多是十分邊遠、人煙稀少、條件極其艱苦的領域,隔一兩年就能拿出一部長篇作品……他潛心創作,甘于寂寞,在許多表面風光的社會活動中很少見到他,而在見到他時,他就會令人崇敬地拿出一本書來。這種勤奮耕耘的精神,十分值得敬佩。”(見2003年4期《后勤文藝》)

  解放軍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的汪守德局長著文說:“詠慷是一位有實力、有成績、有潛力的軍旅作家……他對人真誠,做事認真,因經歷豐富而生活基礎厚實,又能長期埋下頭來扎扎實實地創作,寫出了不少好的作品。表現出了軍隊作家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熱愛,這種敬業精神很值得贊賞。近年來詠慷總是選擇一些很具時代特征的課題,不辭勞苦地鉆研究開掘,潛心創作,顯示出一種執著追求、積極進取的創作態度。”(見《文藝報》2003年1月14日《詠慷其人其作》)

  最初,我跟東莞文聯還沒有過聯系,東莞市政府駐京聯絡處的領導便在我赴粵出差時,親自帶我到落成不久的文聯大樓,叩訪了東莞文聯當時的主要領導。

  他們還熱情地為我聯系故鄉麻涌鎮等單位的領導,商談、落實了補充、深入生活的具體事宜……麻涌鎮文聯和東太村黨委會,專門為我設立了創作室。

  對家鄉的摯愛,是我創作《東江劍魂》等作品的精神源泉。許多前輩的經歷,使我接觸到另一種人生。它們烙在我心上,久久難以抹去——那清澈的河流、那蓊郁的蕉林、那蜿蜒的村路……常會涌現在我眼前。與之相伴的,更是這些生活給我的感動。于是我開始用散文、詩歌等形式,寫下這些生活中的某些場景,并曾在一次全國性大型征文中獲一等獎。

  某老作家有言:“寫小說,不然對不起沸騰過隨即凝聚在身邊的歷史”。經過長期醞釀,我感到用長篇小說來寫家鄉生活容納的厚度和容量都比較大,當然要完成它不僅需要生活,更需要勇氣,需要激情。我這方面的生活積累,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前輩幾十年來的深情講述。他們記憶中的許多東西,像鐫刻在大理石上的字跡一樣,幾十年歲月是消磨不掉的。人在匆匆經過時留下的印象,經過回憶才變得深刻起來。一切艱難和痛苦,失落、失望或悲哀,都會在回憶中變成美好。事實上,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是回憶的結果。許多經歷在作家走過的歲月里埋藏,一經呼喚,便會魚貫而出,如潮水般向筆端涌來。這段歷史,是當年社會面貌的一個縮影,應該讓人們知道。可惜多年來未見有作品來記述。

  在創作過程中,生活如潮水一般沖擊著我的心靈,又似清風一般蕩滌著我的心境,我激情洋溢地寫著,用情感受著作品中的人物心境。小說既是真實的,必須有生活的依據;小說又是虛構的,必須在生活的基礎上予以想像與補充。我力求刻畫一些性格獨特的人物,可以創造出無數種命運,可以讓不同的人替你重活一次又一次,可以寫出在一個特殊年代、特殊地域的特殊生活,可以力圖寫出戰爭年代中的人情人性,以及生命的掙扎與奮斗。

  我著手創作《東江劍魂》之后的情況立即在電視臺《東莞新聞》播出,稱:麻涌籍國家一級作家陳永康雖然一直生活在北京,但近日他正式與東莞文學藝術院簽約,將創作反映東莞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作品《東江劍魂》。陳永康告訴記者,目前反映東莞改革開放的作品比較多,反映革命戰爭時期的作品較少。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創作為東莞文化名城添磚加瓦。這部作品主要是表現麻涌鎮老一代革命家參加革命斗爭的故事。麻涌很有革命傳統,很早就有一些前輩英杰投身革命。

  英雄是一種立足現實又指向未來的愿望理想和行動力量的化身,是推動歷史不斷前進、社會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

  作品是作家身份的證明和命運的護身符。這部書寫寫停停,停停寫寫,竟然前后經歷了10年之久。當感到把握不夠、不準時就不得不停下來,再去補充生活。

  為了完成這部作品,在它還是初稿時,東莞文聯便專門在文聯大樓召開了一次研討會,請十余位著名作家、評論家號脈、把關、提出修改意見。

  《東江劍魂》出版后,引起了中央軍委許多高層領導的關注,紛紛題詞、寫信、評論,并在解放軍出版社小禮堂召開了新聞發布暨研討會。

詠慷與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左)交談

  對此活動全國各大媒體都進行了報道,僅以《光明日報》為例——

  光明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付小悅)提到“珠江三角洲”,人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改革開放的前沿”。但少有人知,這里也是極富革命傳統的熱土。東莞籍軍旅作家詠慷近日推出的長篇小說《東江劍魂》,正是描寫了這一段鮮為人知的革命歷史。該書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遲浩田上將題寫書名,周克玉上將寫了序言。今天,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東莞市政府駐京聯絡處、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求是《小康》雜志社聯合召開的“紀念東江縱隊成立70周年、東莞抗日模范壯丁隊成立75周年暨詠慷長篇小說《東江劍魂》研討會”上,各方面人士和評論家對此書進行了熱情的評價。

  《東江劍魂》反映了日寇大舉入侵我國華南地區之時,陳奮強、林荔根、梁蕉林等出身不同階層的愛國青年受共產黨員章雪薇等引導,酷愛上讀書和習武,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他們毅然參加東莞最早的抗日隊伍“模范壯丁隊”,經過一番嚴峻的戰斗洗禮,有的北上延安并轉戰華北,有的堅守珠江三角洲會合進“東江縱隊”,有的參加了八路軍“南下支隊”,有的潛伏進敵營……紛紛投身驚心動魄的打擊侵略者和國內反動派的斗爭,完成激浪中的自我鑄造。作品以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為經,以一代青年的命運為緯,以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為線索,引人入勝地折射出新中國建立前28年翻天覆地的時代縮影。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建功認為,該作品是以宏闊的視野和激揚的情懷唱響的青春壯歌。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認為,這是一部東莞籍作家用濃烈的故土情懷和責任擔當寫出的作品,以小人物折射大命運,寫出一代青年投身革命過程中的真實心態和命運抉擇,挖掘出其民族氣節和浩然正氣的深刻內涵和人文價值。評論家雷達認為,該作品以“搶救”和“還原”的強烈原動力,重塑革命先輩與東江縱隊的歷史,打撈正在時間中慢慢流逝的珍貴記憶,以小說的形式將這一頁歷史“固化”。評論家何向陽認為,該作品是一部個人的故鄉之書、民族的記憶之書,“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借助報告文學、虛實相間的寫法很有特色。

  詠慷近年的長篇報告文學《發兵治水》和《新中國大閱兵》、長詩《二月蘭》、長篇小說《青春殤》、長篇散文《紅色季風》、散文集《紅色傳奇》等,都有一定影響。而在這部作品里,他一方面延續了自己一貫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創作激情,另一方面,又將筆觸延伸到了他的父輩祖輩的故鄉東莞。他自述自己的創作心路:“作品從構思到完成經歷了十余年,我懷著虔誠之心,將這部作品獻給我的故鄉,以及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流血犧牲的我的父輩。如果今天的讀者能通過這本書了解過去歲月中曾發生的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東江劍魂》面世之后,評書藝術家沈健已著手將它改編為長篇評書。

  緊接著,我又和麻涌鎮文化部門的兩位領導李華、南梅先生一起,合作創作出版了長篇紀實文學《北斗星下去延安》(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和長篇傳記文學《莫伯治傳》(人民出版社出版)。

  去年,解放軍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我在麻涌鎮東太村創作室完成的長篇小說《南泥灣》,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式,多方面領導和專家分別對它表示祝賀,紛紛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解放軍原成都軍區空軍副政委、著名作家田瑞昌少將以《不可忘卻的歷史傳承》為題,闡述了長篇小說《南泥灣》的讀后感——

  從當戰士到當指導員、教導員、政治處主任,詠慷一直在空軍,還曾作為全空軍的先進典型被宣傳過,又是從空軍調到解放軍原總部機關的,所以作為空軍組織部的老領導,我多年來一直關注他的創作。詠慷的創作有很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樂于深入生活,敏于學習思考,勤于創作實踐,幾乎每過一段不長的時間,就會有一部沉甸甸的新作問世,因而被不少人稱贊為“文學創作的‘勞動模范’”。近年來,我讀過詠慷的不少詩歌、散文、報告

  文學、小說等各種形式的作品,并在《人民日報》上撰文評介過其長篇小說《東江劍魂》;最近,我又高興地讀到他的長篇小說《南泥灣》。

  詠慷(右二)與空軍一級戰斗英雄、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空司令員劉玉堤(左二)、空軍原副政委陳潛(左一)、成都軍區空軍原副政委田瑞昌(右一)。

  2021 年 9 月 29 日,黨中央批準了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其中就包括了南泥灣精神。創作這一題材的長篇小說難度頗大,搞不好就會寫成好人好事的羅列,用恩格斯《反杜林論》中的話形容,這可以說是“啃”一顆很難啃的“酸果”。

  令人欣慰的是,詠慷的長篇小說《南泥灣》頗具匠心、獨辟蹊徑,沒有單純地寫大生產,而是把大生產推向背景,把人作為生產、戰爭的主體來探討人生,以確實存在過的專為開墾南泥灣而成立的八路軍 359 旅補充團為史據,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奉命開發南泥灣的“先遣隊”為骨架、線索、流程,生動再現了從延安時期開始的幾十年斗爭風云,濃墨重彩地描摹了林林總總、鮮為人知的事件,精心刻畫出身份不同、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因此可以說,這是一部能夠給人以深刻歷史感悟與精神啟迪、具有獨到特色與藝術品位的長篇小說。

  我認為小說《南泥灣》的優點主要有三個:

  一是通過細化、具體化、形象化的“小故事”,再現了幾十年的“大歷史”,因而更有感染力、穿透力。

  由于詠慷的煞費苦心,凡是跟南泥灣有關聯的內容與場景,幾乎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史實—— 從中共領導人因國民黨頑固派“隴東摩擦”、多方圍困而深入調查研究、英明決策,到懷抱“向往”的一批青年歷經磨難奔赴延安、在陜甘寧邊區接受革命熏陶與思想洗禮,受命參加南泥灣先遣隊,經歷幾度剿滅土匪的慘烈、領略粉碎特務潛伏破壞的驚心動魄,又歷經極端惡劣環境的考驗,解決狼群襲擾、無糧無水的生死困境,

  還有解決開荒種地無農具無種子的難解課題、收容“野人”、改造“二流子”、參加保衛河防戰斗等種種“奇遇”,通過英勇奮斗、流血犧牲、軍民團結,彰顯出主人公的人生價值、人生探索,譜寫出一曲他們在種種磨難中默默前行、 甘獻青春的生命凱歌。

  小說《南泥灣》既是典型的軍旅題材作品,又是超越了軍旅題材自身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青年題材的成功之作。

  二是小說推出了豐富多彩的人物畫廊,并據其進行了人生道路的探索、追問與回答。

  全書人物有姓有名者數十人。其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定位及其創造確有可圈可點之處。如雷達明的忠勇、苗巧萍的真誠、姚玉清的敬業、龐冬梅的睿智、章君曼的干練、修月的潑辣、朱玉寶的樸實、朱淼娥的執著、莫添舉的明智、李光祖的“一根筋”、漆浣西的陰毒、斯庭和柯娜的信仰遽變、“老巢”的神秘等,都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在小說《南泥灣》的愛情故事中,才貌雙全的苗巧萍表現得最復雜也最沉穩——青梅竹馬的兒時伙伴、激情奔放的俄羅斯同學、風流倜儻的國民黨特務、英氣勃發的八路軍指揮員,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與苗巧萍構成了“五角關系”。對上述四人她都有不同程度的縈繞、牽掛與思考,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志同道合的人。為什么?答案只有一個,文化底蘊與人生志向使然。

  三是小說《南泥灣》構思獨特,能讓人感悟時代鏈接,以史為鑒,知史曉今。

  中華民族一個多世紀以來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戰斗的波瀾壯闊的歷史,后人永當銘記。應當說,反映這一時期的文學精品力作不少。但是像讀詠慷的小說《南泥灣》這樣以主人公的人生奮斗足跡為主線,從開辟南泥灣到新疆屯墾戍邊,又到開發建設“北大荒”,更到開發南海、人工造島,從自己到兒女子孫,一代接一代地貢獻于黨、祖國和人民還并不多見。當今推出《南泥灣》這部具有核心價值取向的小說,褒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具有著非常重大的社會意義。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原社長、著名作家凌行正以《“南泥灣精神”的呼喚》為題,談了長篇小說《南泥灣》的讀后感——

凌行正手稿首頁

  品位,是指一部作品的境界、格調。小說《南泥灣》題材無疑是重大的。我們現今就是要把諸多前輩點燃起的希望之光繼承弘揚,因為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的前進動力。小說《南泥灣》結構宏大,人物紛紜,時間貫穿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創立及其后數十年,但詠慷憑借熟煉的文學技巧,歷史與現實縱橫捭闔、交相輝映,安排得井然有序,渾然一體。

  大凡成功的小說,都要通過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描摹出豐滿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使讀者的精神受到震撼、顫栗。小說《南泥灣》的主人公雷達明、苗巧萍、姚玉清、龐冬梅、苗劍杰等都是普通指戰員,但因其處在很不普通的環境中,這些普通人就顯得不普通了。特別是他們的命運交集,情感糾葛,大多起伏沉浮,引人入勝。朱玉寶等眾多人物,也都刻畫得不落俗套,栩栩如生。詠慷致力于從看似平凡的故事中發掘生活的底蘊,視角獨特、細膩、真切,能發現并表現別人不易發現的東西,因而以大量精巧的細節,在藝術上創作了獨特的個性美。

  綜上所述,我的創作就是在前輩和群眾的關注、支持、促導下孜孜不倦,一路前行!

  作者簡介:詠慷,本名陳永康,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東莞麻涌鎮人,解放戰爭中生于河北唐縣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曾就讀八一小學、北京四中;1965年在北京師大附中讀高中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在全國性報刊發表作品;1968年2月入伍,歷任戰士、電臺臺長、指導員、教導員、空軍某部干事、某技勤所政治處主任、原總后勤部機關刊總編室主任、專業作家,先后畢業于空軍學院政治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魯迅文學院;曾被評為空軍學習毛澤東思想先進個人和自學成才先進個人;曾獲國家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人口文化獎、冰心散文獎、中國報告文學大獎、全軍圖書獎、全軍文藝新作品獎等。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一生沒有憋好屁的王慧玲,終于被封了。
  3. 如何看待某車企“中國工人”在巴西“被指處于類似奴役式環境”
  4.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5. 烏克蘭逃兵
  6. 政說心語|一味地否定前30年打下的基礎究竟圖個啥
  7. 殖人哭了:還是中國好,別來美國做牛馬了
  8. 倒反天罡!瑞幸給打工人節假日三薪,原因竟是…
  9.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10. 井岡山觀心|蘇修越修的“人民軍隊”還是人民軍隊嗎?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3.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4.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5.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6. 群眾眼睛亮了,心里明白了,誰不高興了?
  7.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8. 我國的社會已經有了很大的問題:內卷,失業,學歷貶值…
  9.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10.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0. 我們還等什么?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假裝上班公司火爆背后,年輕人花錢假裝上班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欧美国产va在线播放频 | 性深夜福利免费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 五月六月婷婷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