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一定要特別警惕,那些替西方媒體工作的華裔女記者,哪怕她是出生長大在中國大陸。
很多所謂的“外媒記者”、“專欄作家”,其實都是黃皮膚的殖人,
它們,實質是西方的文宣武器,對付中國比白人更陰狠惡毒。
比如這次奧運會結束后,造謠中國興奮劑問題的兩個“美國女記者”,
一個是華盛頓郵報的溫麒衍,一個是CNN的甘露純……
溫麟衍,曾經是巴爾的摩市衛生專員、美國計劃生育協會主席,1983年出生,父母都是上海人,通過“政治避難”移民美國。
她在華盛頓郵報胡編“中國游泳運動員不干凈”,她英文名叫leana s wen,中文名叫溫麟衍。她的履歷很有意思。她在自傳里描述,自己出身底層移民,父母連支付房租都頗有難處。她想從醫,也是隔壁非法移民不敢叫救護車,因為叫救護車會驚動警察,警察會把他們驅逐出境,于是就這樣死了。她受到刺激,于是就想學醫。她自傳公開說:她媽媽說她們也面臨同樣的情況。還說她和家人曾經依靠領取食品券生活,有時甚至無家可歸。那就說明,她也是非法移民了。再看一下,溫是1983年出生,父母都是上海人,不知道為啥非法移民到美國去了。然后她就是13歲上大學,就讀于醫學院時擔任全美醫學生協會主席,羅德獎學金獲得者,31歲管理雇員超千人、年度預算超過1.3億美元的巴爾的摩衛生部。疫情前曾在2018-2019年擔任全美計劃生育協會(Planned Parenthood)主席(誰說美國沒有計劃生育來著?),上任僅僅八個月,就被掃地出門。這些信息,都是澎湃新聞上公開發的宣傳稿。
根據美國IP網友補充:
1)、她是隨父母以政治避難的理由留在美國的,不是非法移民。她也不是13歲上醫科大學的,而是以“天才”身份提早入大學。她在18歲大學本科(生化???畢業。后來她除了醫學博士學位,還拿了兩個碩士學位。2)、關于美國計劃生育聯盟,她們的主要服務是:提供生育健康護理。這個組織是1921年成立的。現在提供的服務包括:墮胎,避孕,宮頸癌檢查,性教育,性病治療等等。 我認識這個組織是在我大學的時候。我有個同學的女朋友不小心懷孕了,他們怕父母知道,不敢去自己的醫生那里墮胎,后來是去這個機構免費做的墮胎手術。 第二次接觸是我太太懷孕。那時我在實習,很少工資,也沒有很好的保險。這個組織提供了太太免費的孕期檢查,以及孕婦需要的營養品。
而另外一個華裔女記者,甘露純,同樣出生在中國。
據說,曾是廣州市中考第一名,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專業本科畢業。
在《南華早報》工作過,如今在CNN 負責亞洲報道。
她污蔑攻擊中國非常賣力,疫情期間大家已經見識過了。她們,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華裔,而是青少年時期在中國接受教育,后來潤到美國,專門從事反華事業的殖人……
它們作為一群出賣自己靈魂和良知的殖人,為了向歐美白人主人展示它們的非凡價值,
它們唯一的投名狀,就是咬向生養自己的曾經祖國,捅刀子。
2.西方媒體,很多年來,養了一大批“駐華記者”、“華裔記者”,
裝出一副中國通的樣子,天天對中國的事情指手畫腳,
全方位詆毀中國的體制、經濟、甚至是體育文化.....
特別值得注意,這些人大多數是“女性”。
看她們的名字和文章的風格就知道,這些其實大部分都不是國外出生的“華裔”,
這些都是真正的曾經的“中國人”,起碼都是在中國出生、有本土生活經歷、對我們非常了解的“中國通”,
只有最了解我們的人,才能造謠污蔑抹黑到這個程度,
說謊是一種藝術,全盤的假話過于荒誕,很難取信于西方民眾......
而只有半真半假,乃至于十句真話一句假話,甚至于在真實的基礎上歪曲目的和結果,才具有殺傷力和破壞力。
她們往往比美國對我們的惡意更深,遣詞用句更狠毒,造謠毀謗更肆無忌憚,因為她們急于展現自己的“價值”。
這些在西媒工作的,帶著一個一看就是中文姓的,然后一個英文名的殖人女記者,
比如什么Alice Su 蘇奕安(洛杉磯時報駐華記者),
Amy Qin秦穎(紐約時報駐華記者),
Vicky Xu許秀中, Melissa Chan陳嘉韻(Washington Post華盛頓郵報),
Lily Kuo郭詩賢(華盛頓郵報駐京記者)、Viola Zhou、
Jessie Yeung“楊杰西”(CNN常駐香港寫手)、
Nectar Gan甘露純(CNN駐香港記者)、
Li Yuan(紐約時報記者,寧夏人,原新華社記者)、
Emily Feng 馮哲蕓(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記者)之類的,
通常都是媚外女,easy girl ,白人崇拜癥患者,唯西方至上,是歐美最愛的妓女臉華人女記者。
不說100%吧,但99%概率,是個比白人種族分子還要恨亞裔/華裔的自恨者。
她們寫文章,抹黑中國,推動黃禍論,比白人右翼還要賣力,
每天一篇各種無厘頭角度抹黑造謠中國的文章,基本上全是這類玩意兒殖人女記者寫的。
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謠言,其實都是這些和我們流著同樣血的“華裔女人”炮制出來的,
說實話,如果沒有她們的努力,想象力匱乏的西方精英還真的搞不出來這些“地攤文學”。
3.為什么西方媒體,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總喜歡招募一些華人女性來搞“反華宣傳”?因為,帝國主義就是更喜歡招募“女人”來工作,因為“女性”更“感性”,更“溫柔”,更容易被帝國的打動,更容易被“普世價值”俘獲……
“她們”的身份,也更具欺騙性。通過征服敵對勢力的“女人”,并且讓她們“倒戈”,是一件非常惡心、打擊士氣的事情。她們的面孔,她們的出身,在西方白人觀眾面前詆毀自己的祖國和民族,似乎很有“說服力”,也很能得到“帝國”的嘉許。如果你看過不少美國電影,就會發現,美國人很在乎“征服東方女性”這一套敘事,大名鼎鼎的《蝴蝶夫人》和《西貢小姐》,講的就是日本和越南的女性,如何在本土受苦受難,然后被美國白人所吸引的故事。“白男拯救黃女”的故事在數十年的美國電影史上不斷發生,比如《非常人販》中的中國女主角,為了救美國男主角,開槍殺了自己的中國生父。
亞裔女性的原生環境,往往被描述成“獨裁、封建、落后、不人道”的,而來拯救她的那個西方白人,往往英武、勇敢、善良、代表著“自由”。美國現實中也喜歡搞這樣的“宣傳”,比如讓一個“中國女孩”,加入美國海軍,比如讓一個“華裔女孩”,在海上對著中國軍艦喊話......她們確實是帝國的“統戰對象”。
2019年,出生在上海,后移民美國的華裔女兵鄭浩兒,站在美國軍艦上,用中文向我國海軍發出警告,要求立即離開該海域。
事后,這位華裔女兵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為能夠代表美國進行喊話而感到非常自豪,這是為美國做出的貢獻,讓我感到非常驕傲。”
4.美國的政府和國家機關中,也開始出現很多“華裔女性”,美國波士頓市長吳弭、美國媒體署代理執行長趙克露、美國前勞工部長和交通部長趙小蘭、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徐若冰、現任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都長著一張“中國女人”的臉。美帝的文藝作品中,敵人往往罪該萬死,但敵人那邊的女人則是可以“皈依”的,
美國的本質,和一千年前的十字軍沒有區別,
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殺光他們的男人,征服他們的女人”。
在西方白人們看來,東方世界的女性就是柔弱的、順從的、需要從殘暴、獨裁的世界中被“解救”出來,被“保護”的.......
也是聽話的,可以輕易操控的。
電影《007》中的詹姆斯邦德各種深入虎穴干掉大BOSS,但他身邊,一定會有一個異域風情的女郎,
白人,很享受這種“征服感”。而這個世界上,真有一群殖人,自愿成為外國人的“戰利品”,轉頭對自己祖國捅刀子。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