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山莊,位于河北省易縣城北十五公里處,全村300余戶、共有人口1,050人。根據史料記載,這個村子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 他的名字,誕生于抗日戰爭期間,而且竟然是一位八路軍指揮員為其命名的。
全山莊村
村落地處燕山山脈馬頭山下,從清末起,便陸續有農戶移居于此,但這個村莊因為地處偏僻,始終無名。1938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部在曾雍雅將軍指揮下轉戰來到此處,將軍感嘆在大自然的庇護下,戰火中竟有這樣一片祥和的土地,希望這里在戰爭中得以保全,同時“以據四面環山,為其取名‘全山莊’”。八十年代在中共易縣縣委和易縣人民政府直接領導下,河北省易縣地名辦公室出版的《易縣地名資料匯編》中明確記載了這段歷史。
“全山莊”村名史料
曾雍雅,江西省于都縣人,1930年參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擔任西藏軍區司令員,西藏自治區第一書記、沈陽軍區副司令員等職。根據我軍戰史,1938年,曾雍雅擔任支隊長兼政委,率領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三支隊在易縣周邊開拓根據地,來到了“全山莊”。三支隊在這里建立黨組織、組成民兵,發動群眾協助部隊展開“破襲戰”,威名遠震,被軍民親切地稱為“曾支隊”。由于“全山莊”北靠大山,且地勢較高,四面環山,便于隱蔽,所以“曾支隊”曾在這里執行作戰任務。八路軍指戰員分散隱蔽在百姓家里,山頂上,地窖里,在群眾掩護下采取夜間開展行動的方式,破壞日軍封鎖線上的交通道路、通訊線路,襲擾日軍據點,頑強組織抗戰,成為日軍的眼中釘。為此,日軍在“全山莊”南側三公里處修建了主良 ,白羊兩個炮樓和多個據點,組成封鎖線,日軍在防線上設有崗哨,不準任何人通行,試圖阻止八路軍出山作戰。同時日軍多次深入“全山莊”一帶根據地內部進行掃蕩,搶奪百姓的糧食、牲畜。有多名百姓被敵人抓到據點里,采取灌辣椒水等酷刑,逼問八路軍指戰員的下落。然而無論敵人怎樣拷打,這些百姓堅決不當漢奸,沒有透露給日軍一點信息!作為革命老區,“全山莊”百姓挺起了民族脊梁,為抗戰做出巨大貢獻!而八路軍也在當地人民的支持下日益壯大。現在村里90歲以上的老人,對當年的事記憶猶新,代代傳頌著曾雍雅將軍率領的八路軍部隊和百姓們的抗戰事跡,體現出“全山莊”人的血性與擔當,成為鼓舞世世代代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力量。
2024年7月27日,曾雍雅將軍的女兒曾瑩追尋父輩足跡,來到八十六年前父親戰斗過的“全山莊”村進行參觀考察,感受老區發展的變化。曾瑩與村委書記張艷利等村干部座談,參觀了村委會,村小學,村民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衛生站...... 她還前往第三任村委書記、黨齡五十多年的老黨員張珍老人家里,了解全山莊發展史。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曾瑩進一步確證了當年曾雍雅將軍為山村起名“全山莊”的史實,村民也為能與當年八路軍指揮員的后人相聚而欣喜萬分。
在全山莊參觀考察期間,曾瑩向村委會贈送了中宣部、廣電總局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重點獻禮影片《誘狼》的拷貝,該片依托真實歷史事件,以抗戰期間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還原了人稱“狼誘子”的曾雍雅將軍率領曾支隊在該戰役中誘敵深入,使號稱日軍“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中將以下日軍1,500余人落入八路軍包圍圈遭到殲滅性打擊的過程。此戰中被擊斃的阿部規秀是抗戰期間被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指揮官。 阿部規秀喪命的小院,正是隸屬易縣管轄。這一戰展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八路軍抗敵御侮的堅定信念和高超的戰術素養。這一偉大勝利,將永載中華民族抵御外侵的光輝史冊。
向村委會贈送《誘狼》電影拷貝
與村委會領導等座談
拜訪第三任村委書記了解全山莊發展情況
參觀村民文化活動室、閱覽室
面對記者的采訪,曾瑩表示,今天來到這里,看到這個被群山包圍、交通極為不便、缺少水源和可耕農田的百年古村落“全山莊”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不負厚望,勵精圖治,改造山河,實現了小康,村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心中十分喜悅。這真可謂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革命先烈和前輩“讓全天下人民都過上好日子”的心愿!
村委書記說:于今,全山莊村秉承紅色根脈,發展綠色產業,推進宜居和美建設,聚力鄉村全面振興,正闊步新時代,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村名就像是父母為孩子起的名字留下不可磨滅的烙印,我們沒有忘記那些為今天幸福生活流血犧牲的先烈和做出貢獻的前輩們,他們的名字和事跡將世世代代的流傳!
彈指一揮間、地覆天翻,當年浴血奮戰、今日終如所愿!
這是一次追尋初心的旅程,追本溯源留給我們萬般感慨:真不知道老一輩革命家還留給我們多少紅色的文化遺產,需要去挖掘、保護、利用、宣傳!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