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難題
最近幾個大項的破紀錄奪金,讓原本不太那么火熱的巴黎奧運會突然熱了起來。游泳、網球這樣的項目取得重大突破,的確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事情。畢竟對于“畏威而不懷德”的西方人來說,不在他們擅長的領域打敗他們,他們就不會“好好說話”。
再看一眼金牌榜,之前不少“懂行人士”預言的“中國金牌不過二十”、“兵敗巴黎”、“別想爭第一了,保五爭四比較現實”等言論也著實被打臉不輕。
獎牌榜基本上已經是中美二人轉,不論是金牌數還是獎牌總數,中美都比其他國家斷崖式領先。順便說一句,東亞的確怪物房。
可中美真的是G2了嗎?似乎答案不那么直接。從獎牌榜上看,的確如此。但另外一些角度,可能不是如此。
比如說,有的人認為,考慮到不同體育項目的商業價值和受眾多寡,真正跟美國并肩奧運G2的,實際上應該是日本,因為這兩個國家,是參與奧運會一百多個國家中,唯二男子、女子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六個項目都成功殺入奧運的國家。
這個說法對錯,這里暫且不論。但這個說法背后顯示出的中國三大球的窘境,似乎是中國奧運最大的難題。
非對稱風險
之前有個說法,判斷某個運動中國隊成績好壞,就三個標準:女子優于男子,個人優于團體,場地中間有網的好于場地兩邊有網的。
三大球作為有網的團體運動,當然就是最差的一級。
是基因人種的問題嗎?日韓能在大球運動上取得好成績,證明人種不是問題。
中國運動員刻苦訓練不如日韓嗎?似乎也不是,不論長跑短跑、跳高跳遠、還是游泳體操小球這種依賴耐力技巧類的,中國隊的實力在亞洲都是無敵的存在,虐的日韓沒有脾氣。
那問題出在哪?
日本對法國的男籃比賽,頗蕩氣回腸。1米72的河村勇輝,奧運會男籃倒數第二高度,帶領著日本隊,面對擁有多名NBA首發球星的法國男籃,毫不下風,如果不是東道主裁判最后時刻的幫忙,險些將法國隊斬于馬下。河村勇輝成為第三名在奧運賽場上斬獲25+5+5的球員,而第一名拿到這樣stat的,還是2016年2米09的杜蘭特。而正是這個河村勇輝,帶領日本隊逆轉中國男籃,終結了日本男籃在FIBA賽場對中國隊88年不勝的記錄。
可如果河村勇輝出現在中國,你猜他有機會披上蛋炒飯隊服上場嗎?
也許鄧亞萍的故事,可作參考。鄧亞萍當年比賽總是第一,但是河南省隊就是嫌棄她身高,不收她入隊。最后一票被省隊刷下來的運動員組了個隊,把河南省隊打敗了,她這才入選了省隊。鄧亞萍不負眾望,年僅13歲就帶領河南隊勇奪全國冠軍,見神殺神佛擋殺佛,全國好手悉數敗于這個小姑娘拍下。然而她同時期的隊友紛紛進入國家隊,鄧亞萍卻連續三次落選,就是因為身高的原因。國乒隊甚至說:別看她國內打得好,面對歐美大個子球員肯定不行,而且個子太矮有損形象,所以不能入選。要不是最后時刻當時總教練張燮林賭上職業生涯力排眾議“打球又不是看人”,鄧亞萍這初代全滿貫大魔王,怕是要泯然眾人。
這還是風氣尚且單純的80年代,如果是商業氣氛更濃厚當今,會是什么情況?
曾經因為提出“黑天鵝”理論的美國經濟學家塔勒布,2019年的時候出了一本新書,提出了“非對稱性風險”這個概念。可能正好解釋中國大球衰頹的謎題。
什么叫非對稱性風險?簡單來說,就是風險和收益不匹配、不對等。3800年前的《漢謨拉比法典》就向我們傳達出一條人類進化的法則——風險和收益應該對等,對稱性是進化的智慧與正義。古往今來,人類的任何一條法律、任何一項教諭,也都是基于“對稱性”原則的,但實際上,非對稱風險一直存在于人類歷史之中。而這種不對等機制往往被濫用,造成各種尋租造富機會。
而造成這種非對稱風險的原因,往往是行政干預。
回到中國大球運動的衰頹的話題。小球為什么中國搞得好,因為一個或者兩個運動員上場,絕無濫竽充數的余地。選不對運動員,教練員就沒有成績,風險與收益對等,教練就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但大球都是團隊項目,而且一個隊里的人有很多個。這個時候,選不對一兩個運動員,導致整個隊伍的成績變差風險相對就較小,而隊伍中每個運動員都會獲得同樣的獎牌。這個時候,掌握選人的教練員,他的風險和收益就不對等了。選10個好手,搭配上一個“條子生”,整隊的成績似乎受影響也不大,但“條子生”給教練員帶來的“額外”收益,則是100%的。
非對稱性風險的問題,就在于風險是可以累積的,是量變引發質變的。如果只在國家隊這一級的教練,十個好手搭配一個“條子生”,問題的確是不大。但國家隊的隊員來自于省隊,省隊的教練也會這么想,省隊下邊是市隊,市隊下邊是校隊,風險一層一層累積上來,到了國家隊這個層面,已經不是十個摻一個水貨,而是放眼望去全是水貨了。足球明碼標價的上場費正是產物
回到河村勇輝的例子,哪怕河村的爸媽家境富裕,能夠讓他通過市隊、省隊一層層的逆向選擇,進入國家隊的視野。作為國家隊教練,如果選這種“爭議性”選手,成績一旦變差,那么責任和風險全是自己。既然自己的職位是上邊指派的,那么自然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絕不會冒這樣的風險。
結果就是,國家隊里,庸才開會,成績能好才見了鬼。
不光是大球,只要是團隊項目,都會有非對稱性風險,哪怕體操這樣的單人組合起來的團體賽,一樣會出這樣的問題。
體育畢竟根子上還是娛樂,不是真正的國與國間的競爭。
但如果僅是奇淫巧技的體育項目,非對稱性風險都能讓中國奧運難題如此無解,那么比大球人數更多的經濟運行,風險累積會到什么情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