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圣賢老子說:“強行者有志”。
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絕非一帆風順,在可能性和現實性之間,需要克服無數的困難和障礙,付出艱苦的努力和無限的聰明才智,并對其中的“道”進行不懈的探索。
這個過程,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叫“自覺的能動性”。
毛澤東主張在充分尊重和認識客觀規律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的作用。他以新的經驗和更加明確的語言,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主觀能動性的學說。
在此基礎上,他具體闡明了在一定條件下,主觀因素具有決定作用,認為“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把人的精神意志作為檢驗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的標尺和實現主觀能動的最后的保障。
青年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說:“道德教育,在于鍛煉意志。人有強固之意志,始能實現高尚之理想,養成善良之習慣,造就純正之品性。意志之強者,對于己身,則能抑制情欲之橫恣;對于社會,則能抵抗權勢之壓迫。”把意志作為個人立身修德進業之本。
受老師的影響,毛澤東的思想偏向唯心的意志論。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體育之研究》,系統論述體育除了能“強筋骨”、“增知識”、“調感情”之外,還能“強意志”。他說:“體育之大效蓋尤在此矣。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意志也者,固人生事業之先驅也。”
1954年,他在北戴河游泳時,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風浪越大越好,這可以鍛煉人的意志,增強一個人戰勝困難的勇氣”,“秋風蕭蕭,洪波涌起,算不了什么”。
精神意志保障主觀能動的發揮“不越線”。
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后,毛澤東把政策作為黨的生命線,以鋼鐵般的意志,戰勝艱苦惡劣的自然環境,戰勝國內外的強大敵人,抵制和克服黨內及共產國際的錯誤,開辟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道路。
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前夕,毛澤東向全黨發出了警告:“敵人的武力是征服不了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他號召全黨同志:“務必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要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1957年整風運動期間,毛澤東察覺黨內出現的一些新情況,他指出:“因為革命勝利了,有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熱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少了,過去跟敵人打仗時的那種拼命精神少了,而鬧地位,鬧名譽,講究吃,講究穿,比薪水高低,爭名奪利,這些東西多起來了。”他強調:“革命意志衰退的人,要經過整風重新振作起來。”
強大的精神需從斗爭中鍛煉出來。
毛澤東曾給因病住院的女兒李訥寫信:“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搖。這是意志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心情也好轉,世界觀又改了,豁然開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志。……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現在我想睡了,心情舒暢了。詩一首: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這里有意志。知道嗎?”
這首《從軍行》也是他自身人格的體現,他在人生中經歷多次起落,卻始終咬牙堅持,硬著頭皮挺過去。他說:在工作中受到錯誤的處理,或下降或調動,“都是有益的,可以鍛煉革命意志,可以調查和研究許多新鮮情況,增加有益的知識。我自己就有這一方面的經驗,得到很大的益處。”
精神意志可以匯聚出最強大力量。
毛澤東認為,只要廣泛地充分地發動人民群眾,就能夠戰勝前進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一則新聞:江西省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病。毛澤東看完新聞之后,夜不能寐,用“遙望南天,欣然命筆”表達自己創作《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異常興奮。他在后記中寫道:“就血吸蟲所毀滅我們的生命而言,遠強于過去打過我們的一個或幾個帝國主義。八國聯軍、抗日戰爭,就毀人一點來說,都不及血吸蟲。”但是,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無窮的,“六億神州盡舜堯”,頑疾在人民面前只能低頭,“紙船明燭照天燒”。
在毛澤東看來,人民群眾的意志最終決定主觀能動發揮可以達到的高度。
而他,則以偉大的思想,給予人民無窮的力量、無盡的智慧和無限的信心。
(全文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