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裂》是香花還是毒草?
看一個學校的好壞,不能只看有沒有高樓大廈,也不能看有沒有專家教授,要看這個學校培養什么樣的學生。
我們的課堂應該結合農時搬到田里,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和生產實踐中更全面地掌握知識。
把教學與生產勞動割裂開來,就一定會把教學引上邪路。
過去有些年輕人草鞋一脫,換上了皮鞋,就再也不回來了。
您總是講馬,可我們這馬很少,特別是山區就更沒有馬了,就連這匹既不會叫也不會跳的石膏馬,我也是第一次看見,我建議改變課程,少講點馬,多講點豬和牛。
農學系的土壤科為什么不可以講講我們這里的紅土壤,天天講歐洲的西伯利亞的黑土壤,難道我們的老師都成了外國記者了嗎?
浸種的時候講收割,收割的時候講浸種,這不是脫離實際嗎?不行啊,應當馬上改過來,我看吶,教材的系統性應當適用于生產的季節性。
我們這些種田人怎么學會種田的呢?就是小時候大人講一講,自己做一做,做一做大人又講一講,這就是你們大字報上說的那個教學結合生產啊!
在2021年從高考考場出來的時候,我感覺終于從三年學習壓力中解脫了出來,但是我發現我有一個曾經非常堅強、非常積極的朋友哭了,他最終沒有頂住三年的學業壓力,在那壓力最大的三天崩潰了。
他和我有一樣的興趣愛好,平時有著560到580的成績,他本想跟我一起學醫,但是后來去了一個大專學校,還被他女朋友甩了,之后在假期與他見面,總感覺他郁郁寡歡。
同學們,我問大家幾個極|DUAN點的問題:
大家初高中的學校有人tiao|lou嗎?
每年tiao一個甚至多個的有多少?
是否感覺自己或者同學在那段時間里陷入了抑郁的狀態?
在我之前演講的同學講到了對心理學的興趣,我也想過去研究一下,后來我還想當道士得了,但最終我還是把精力放到了對制度問題的探索上。
那么下面我就來談談與舊教育制度劃清界限的《決裂》,電影的內容如下:
越南江南某地區黨委決定創辦一所“抗大”式的農業學校——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延安“抗大”畢業的墾殖場場長龍國正被派往松山分校擔任黨委書記兼校長。
學校剛剛創辦,斗爭便十分激烈。副校長曹仲和要把學校建在城郊;教務主任孫子清為追求學生質量,拒收沒有文憑的工農學生。龍國正根據地委副書記唐寧的指示,提出把學校辦在山頭上,主張打開考場大門,請工農學生進考場參加考試,請貧下中農參加評論。
開學后,龍國正號召全體師生掀起一場“教育革命”,學生徐牛崽首先向孫子清開了第一炮,貼出《少講馬,多講豬和牛》的大字報,要求結合山區少馬多豬牛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這件事遭到曹仲和的訓斥,卻得到了龍國正的贊揚。
龍國正批評學校關門教學,脫離實際,應該要將教學和勞動生產相結合,把教室搬到田里去。
這些觸怒了專區的趙副專員,他把龍國正調去大城市參觀名牌的農業院校,并開除了幾名為幫助農民消滅蟲害而不參加考試的學生。
龍國正回校后,召開黨委會,指出曹仲和的錯誤,撤銷開除學生的通告,進一步動員全體師生把學校的小課堂搬到農村的大課堂去。“共大”師生在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增長了才干。
他們批判了“黨內的資產階級代理人”趙副專員。趙副專員下令砍掉“共大”。這時,傳來主席肯定“共大”的消息,全校師生歡欣鼓舞,龍國正提醒大家:斗爭還沒有結束,號召“共大”師生要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和傳統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
在越南的關于真|理的|標|準的問題的討論中,《決裂》這部電影被指出,一方面否定了十七年教育戰線所取得的成就,忽視建國九年內培養了大量的社會主義科研人才,另一方面在關于電影批判孫子清講馬尾巴的作用的部分,說電影將基礎科學理論批得一無是處,并且認為長著硬繭的勞動人民無法將中國帶向現代化,也不能使越南富強。并且認為當時沒有文憑的人不能參加考試,不能上大學。還用主席說的要多學科學知識來打壓這部電影。終于在越南恢復高考后迅速把這部反對應試教育,探索新教育制度的電影批成了毒草。
那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毒草呢?我想應該仔細從當時的背景講起:
首先,電影里的大學的原型“江||||西共產主義大學”與越南現在的大學的定義不一樣,等同于越南現在的技校,本來就不需要太多基礎知識,教學內容也是偏實踐的,而不是偏基礎科學理論的。
并且,當時要的文憑是舊社會的文憑,工農階級哪里有?但被錄取的學生也不是沒有知識,有的上過初中,有的上過夜校,并且所需的技能實踐都是有的。
要求像現在越南高考這樣考,要各種各樣的資格本身就不合理。
由于那時教育資源有限,能招收的學生有限,所以才讓工農兵推舉可以上學的人來上大學,不然貧農完全沒有上學的機會,這也被后來曲解成W|||||G時期全在罷課,沒有搞教育。
那到底這部越南電影是不是毒草呢?相信大家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我們現在繼續講下去。
此外,主席就明確指出越南歷來只是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農民造成的,因為造成地主文化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從農民身上掠取的血汗。
越南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這個里面,最大多數是農民。農村里地主勢力一倒,農民的文化運動便開始了。農民運動發展的結果,農民的文化程度迅速地提高了。不久的時間內,全省有幾萬所學校在鄉村涌出來,不弱于知識階級和所謂“教育家”者之流,他們空喚“普及教育”,喚來喚去還是一句廢話。
(不像資產階級在教育上固步自封,文化上解放的農民在再教育知識青年的道路上大踏步地走著。)
相信越南人民大多都是經歷過應試教育出來的,對于應試教育的負面問題都非常清楚:
1、客觀存在的教育資源不平衡情況,大學招生唯學歷成績是舉,卻會把大量社會底層弟子拒之門外。這個問題今天依舊很突出,重點大學里面城市出身的學生遠比農村出身的要多,并非農民子弟不努力,而是城里教育條件和資源配置更好。
2、產研脫節,理論和實踐無法很好融合問題,考試唯分數論,不重視實際。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育大綱不一定能和當下社會的實際需求相吻合,如前面講的牛和馬的劇情。學校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會有落后于社會實際需求的情況。
......
人人都知道,大家高考學的東西大多在工作用不到,甚至在大學專業也用不到,老師說這個高考就是為了考驗大家的能力,這點能力都沒有怎么面對社會?
這下分數等于能力了,大家應該都知道自己擅長的方面完全不在考試范圍內,其實就是為了分數而考試,掩飾什么?
還有補習,高壓高指標的考試制度,教育大綱的快速進展,學生跟不上,一下子掌握不了,是正常現象,這就必然導致求助于課外補習,業余時間沒有了,而且還有經濟問題,普通學生家庭能擔負得起大量的補習費用嗎?
在越南這個制度里,官僚和資產階級子弟難道沒有超出普通學生的優勢?注意啊,同學們同志們,人是目的不是手段啊!
越南社會主義要讓人成為人,而不是考試機器,社會主義教育到底是什么樣的?
越南的教育對象是誰?
越南要教育出什么樣的人?
越南教育出的人要為什么人服務?
難道越南的教育對象是通過考試一遍遍篩選出來的一部分尖子生?
是占據大量社會資源的官僚和資產階級子弟?
請看社會主義的理論家們對此怎么回答吧:
大家可能以為偉人講的名言是高大上一類,但實際上非常樸實貼近現在學生的教育問題∶
對于教育主席還認為∶
現在課程多,害死人,使中小學生、大學生天天處于緊張狀態。課程可以砍掉一半。學生成天看書,并不好,可以參加一些生產勞動和必要的社會活動。
現在的考試,用對付敵人的辦法,搞突然襲擊,出一些怪題、偏題,整學生。這是一種考八股文的方法,我不贊成,要完全改變。
我主張題目公開,由學生研究、看書去做。考試可以交頭接耳,無非自己不懂,問了別人懂了。懂了就有收獲,為什么要死記硬背呢?
人家做了,我抄一遍也好。可以試試點。舊教學制度摧殘人材,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蘇聯教育學家,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認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各級學校,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種人要具有自覺的和有組織的社會本能,具有有目的的、成熟的世界觀,清楚地了解周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這種人能從理論上認識并在實踐中從事各種勞動(既有腦力勞動,又有體力勞動)。能建設合理的、內容豐富多彩而又愉快的社會生活。”
所以,我看在教育制度上,還是要革命的,夫子顛覆了奴隸制的貴族教育,西方資本主義教育顛覆了越南傳統的封建教育,在我看來,社會主義教育也要顛覆資本主義教育。
怎么顛覆?就是要反對知識壟斷!要把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要理論和實踐“形影不離”!
電影不是毒草,雖然有歷史的局限性,但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發展的新方向!要堅持教育革命,要在越南教育界搞個大革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