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幾年前八一建軍節發的文章,每年八月一日例行發布一遍。從我這幾年的經歷看,無論是神左兔,似乎都有很多人不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力的源泉在哪里。
————以下為正文————
提到中國近代的戰爭史,我們都聽到過這樣一個說法:盡管清軍戰士英勇作戰,但是武器的差距大的驚人,大刀長矛無法對抗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所以還是失敗了。
從小到大,從歷史老師語文老師甚至化學老師,都是這么教我的,八里橋之戰更是這一結論的形象展示,電影《火燒圓明園》中旗手的形象,至今還讓我印象深刻。
不過長大以后我學會了分析詳細數據后,發現這些數據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
八里橋之戰,清政府調集當時最精銳的蒙古和八旗騎兵,以超過敵軍三倍的兵力在家門口以損失1200人(自己宣稱3000人)的代價,擊斃英法聯軍5人,擊傷數十人。
非常英勇,戰損比大概在100:1,應該很能說明雙方裝備水平的真實差距吧。
可事實上,后來的布爾人用著比清軍還要落后的武器,但對英軍卻打出了比清軍漂亮多的戰績,英軍陣亡22000人,大概是鴉片戰爭的300倍。
而且,就算不考慮戰損比,損失不到5%就潰散了,這樣的軍隊也很難稱得上英勇吧?
不過后來我詳細分析了從那以后所有中國軍隊的戰斗后發現,比起他們的很多后輩,這支軍隊的表現真的算是英勇了。
1894年平壤戰役,清軍15000人坐鎮“半個主場”迎戰來犯日軍16000人。和三十年前不同的是,此時的大清朝正處于洋務運動的頂點,武器裝備并不落后于對面的日軍,但卻打出了戰死2000人,擊斃日軍200人的戰績。
雖然戰績感人,但如果真是戰死了八分之一的士兵,也算是足夠英勇。
但是,2000人中有1500多人是在逃亡路上被日軍追上殲滅的……
不過主帥葉志超都在戰役關鍵時刻棄城逃跑了,我們似乎也不能要求普通士兵做什么。
從此,清軍在陸地上一潰千里,直到山海關。相比之下,北洋水師的表現已經算是相當令人欣慰了。其實,近代中國海軍空軍的表現一直比陸軍要好,這里邊當然是有原因的,具體原因后邊再分析。
甲午戰爭將“同光中興”的美夢徹底打醒,從此中國開始徹底淪落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甲午戰爭后清政府仿照西方建立了新軍,從此中國軍隊至少表面上有了現代化軍隊的模樣,但沒有改變的依然是戰場上的不堪一擊。
袁世凱的小站練兵,已經有了現代化軍隊的模樣
1920年的直皖大戰,是舊軍閥混戰的最高峰,是中國新式軍隊的第一次大規模混戰,雙方投入了超過20萬人的軍隊,使用了包括飛機在內的所有先進武器。直奉聯軍一戰將皖系軍閥踢出歷史舞臺,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政治形勢。
直皖大戰皖系軍隊的重炮
這么一場大決戰,用了這么多先進武器,雙方的陣亡人數是:200人
對,我沒打錯,是二百人。
剛得知這個數據時,我也同樣震驚,可事實讓我不得不刷新了我的認知:
因為直到直皖大戰時,很多士兵打槍還不知道瞄準,打起仗來就是朝天放槍。。。。。。
即使到十幾年后,民族主義的熱潮在中華大地上已經風起云涌時,我們也鬧了一個又一個笑話:
比如郭松齡率領手下最精銳的奉軍在生死決戰的時刻,日軍幾百人就能在交戰雙方附近劃一個“非軍事區”,讓郭松齡無可奈何。
比如日本一個通牒就讓幾十萬北伐軍被迫繞道北上。
比如“九一八事變時”,日軍700人就攻下東北的中心城市——沈陽,僅付出了兩人陣亡的代價。其中一人甚至單槍匹馬沖進東北軍的營房,可見氣焰之囂張,此人被東北軍某團長王鐵漢抗命擊斃,王鐵漢也創造了歷史,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
后來在熱河,日軍不到一百人就讓熱河駐軍十萬人望風而逃。
今天這一切我們聽起來像個笑話,曾經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我曾經這樣向一個朋友解釋:如果有兩個人拿刀沖進你的家要殺你的父母妻兒,你一個人可能就能把他們攔下。但是如果兩個人拿刀沖進你的公司要砍你的老板,你們一百人能把他們攔下嗎?
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因為中國的民族主義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開始逐漸成熟。
在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老師到一些偏遠山區普及教育時,非常愛問一個問題來測試學生和家長的知識水平,這個問題是:
你是哪國人?
而且很多回答并不是不知道,而是一片茫然,什么是國家?
這是真實的故事,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一個人不識字,他的父母親人都不識字,可能一輩子都沒走出過自己的山村。這或許真是很困難的問題。
這正是中國民族主義思想誕生前的情況,軍閥和士兵們戰斗的動力是什么:無非是金錢、權力。如果再有點同鄉戰友之情,那么就算一支有戰斗力的軍隊了。
對軍閥來說,軍隊是自己的,有了軍隊,到哪都能占山為王,過花天酒地的日子,跟日本人把軍隊拼完了可沒人給你補充呀。
對普通士兵來說,無論是給哪個軍閥當兵,哪怕是給日本人當兵,都一樣掙錢養家,如果自己的命丟了,能得到什么呢?國家?民族?那些又是什么?
郭松齡反奉到最激烈的時候,奉軍向東北國民軍的陣地撒傳單,傳單內容是:吃老張家飯,不打老張家人。軍閥軍隊屬性暴露無遺,不過最后效果竟然出奇的好
這樣的軍隊,戰斗力可以想象,面對那些被思想上被武裝起來的軍隊,自然是不堪一擊。
當然如果中國軍隊一直是前面的樣子,就算美國蘇聯再怎么幫忙,中國也是不可能堅持到1945年的。
抗日戰爭是中國軍隊的第一次蛻變,因為有了民族主義這個思想武器來武裝自己,從此中國軍隊才能真正承受起巨大的傷亡而不崩潰,淞滬會戰一周的戰斗傷亡即超過了中國近代以來所有對外戰爭傷亡人數總和。
不過當抗戰結束,失去了民族主義大旗的國民黨軍,戰斗力就一落千丈了。
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現代化軍隊。
當然這個現代化并不是裝備的現代化,而是從思想到組織能力戰術紀律的全面現代化。
北洋老臣朱啟鈐1931年曾經做過這樣的預言:中國內戰大抵靠武器,銀元,主義。而銀元不如武器,武器不如主義。我北洋只有武器,銀元又少,主義全無,為過去之雄爾。而今南京國府有銀元,有武器,略有主義,為當下之雄爾。吾觀之十五年之后,有武器有堅定主義之共產少年恐為中國之雄爾”
在朱啟鈐作出這個預言時,他口中的“共產少年”正在面臨一輪又一輪的圍剿,幾度面臨著覆滅的危險。
當然最終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了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
占領南京總統府的這支軍隊參加過舊軍閥混戰,抗戰時當過偽軍,按我們的說法是標準的“三姓家奴”,但是起義后一路高歌猛進,打下了南京總統府。
曾經創造無數恥辱記錄的東北軍,后來很多人參加了解放軍被編入第四野戰軍,從松花江一路打到了海南島。
人民解放軍解放海南
同樣的人,在不同的組織領導下,就是完全不一樣的軍隊。
另外還有幾個細節,值得我們細細去感受:
渡江戰役前,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不顧我軍警告,擅自闖入我方交戰區,遭到我軍炮擊。這是一百年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主動向西方列強開火。
其實以當時解放軍炮兵的實力很難對英國軍艦造成重傷,但是慌亂中紫石英號竟然擱淺在灘頭,或許他們也沒想到中國人竟然敢向他們打出這一炮吧。
結果是:英國成為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
千瘡百孔的紫石英號
而美國人對中國的輕視更甚。
解放戰爭結束前夕,有記者問艾森豪威爾,假如美國要出兵援蔣,需出兵多少,可以逆轉戰局?艾森豪威爾伸出兩個指頭。記者問:兩個軍?艾森豪威爾微笑說:兩個師。
一年后,中國人民志愿軍占領漢城,給了艾森豪威爾一個響亮的耳光。而占領漢城的60軍也是一支國軍起義過來的部隊,在國軍時因為戰績不佳被嘲諷為50熊,到了解放軍這里卻因為戰斗力強悍被稱為“60兇”。
人民志愿軍占領漢城
著名的清川江戰役,倉皇突圍的美軍第一師在路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成為了永恒的經典。
因為天氣突然降溫,后勤補給不到位,執行阻擊任務的三個連隊全部凍死,但卻始終沒有離開陣地。
試想一下,如果一百年前和英法聯軍作戰的是這樣一支軍隊,最終的結局會是什么樣?
而歷史還真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當年參加八里橋之戰的一半都是印度士兵,比較著名的一支部隊——杰特聯隊,不僅參加了兩次鴉片戰爭,火燒了圓明園,還參與了1904年對西藏的入侵,可謂“戰功顯赫”。在印度獨立后成為了印度軍隊一個王牌。
1962年,在八里橋之戰一百年后,杰特聯隊在中印邊境戰爭中僅三天時間即被我軍全殲。
我軍在遠離“主場”,補給苦難的情況下,與印軍出了1:6的戰損比。
中印邊境戰爭印軍被俘士兵
盡管人民解放軍的武器裝備與一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是我們應該都能體會到,一百年間中國軍隊改變的,遠遠不是武器裝備這么簡單。
真正強大的軍隊,核心永遠是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