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又紅又專?
這個“成語”是毛主席發明的,是個政治概念。
我們先來看段史料。
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最后一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說到:
“政治和業務是對立統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反對不問政治的傾向;但是,專搞政治,不懂技術,不懂業務,也不行。我們的同志,無論搞工業的,搞農業的,搞商業的,搞文教的,都要學一點技術和業務。……我們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
這是毛主席第一次在大型會議上,公開講到“又紅又專”這個詞。
毛主席是針對國內部分青年同志,只知道埋頭搞技術,不懂辨識政治方向,而提出一個重要政治概念,具有很強很深的教育意義。
毛主席的話,言簡意賅,充滿辯證法。
1958年4月27日晚,毛主席在廣州主持召開工業會議上指出:
“技術干部中,有政治積極性,與群眾結合起來,就是又紅又專。……所謂紅者,無非是世界觀要改變,思想方法要改變。”
那么,又紅又專,到底是啥意思呢?
“紅”: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和立場,也泛指政治立場堅定,政治站位正確,政治作風過硬。
“專”:指有專業技術、專項技能,也泛指技術水平出眾,業務能力扎實,實干精神突出。
“又紅又專”就是指既具有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政治立場,又掌握專業知識、專項技術和高超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簡單地理解,就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只不過,毛主席是用馬克思主義的術語,來講述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性,希望新中國人才輩出,早日把新中國建設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
在國家工業化建設時期,當時國家需要大量既懂政治又懂技術的復合型干部,才能勝任當時國家經濟建設工作的領導崗位。
比如心系祖國、排除萬難回到祖國,為中國航天航空事業和國防尖端科技做出杰出貢獻的錢學森。比如艱苦奮斗、帶頭勞動、口才出眾、組織能力強,推動大寨農業合作化大發展的陳永貴。比如懂經濟、清正廉潔、治理能力出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焦裕祿。比如在遼陽化纖總廠擔任技術工程師的任正非。
他們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是德才兼備的人才,也是典型的又紅又專的好同志、好干部、好榜樣。
現階段,主流媒體很少提“又紅又專”這個詞,但并不代表它過時了,沒有社會價值及教育意義。
恰恰相反,又紅又專的各類人才,是當前中國最稀缺的資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是寶貴資源。
我們的國家,當前同樣需要大量又紅又專的科技人才,來推動中國科學技術的大突破,重塑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而引領世界進入新紀元。
我們的國家,當前同樣需要大量又紅又專的老師醫生,來推動中國教育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服務,確保社會文明和諧、百姓生活幸福。
我們的國家,當前同樣需要大量又紅又專的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領導中國人共同完成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目標。
科技再發達,武器再先進,經濟再繁榮,都是通過人去掌握,人是最為關鍵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很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崗位、機密崗位、中樞崗位,只有又紅又專的人才能勝任,國家才放心,百姓才安心。
從理論上講。
“又紅又專”蘊藏著唯物辯證法的總觀點,主張把政治立場與專業技術聯系起來看,不要彼此孤立。
在毛主席看來,政治問題就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既要懂政治,也要懂經濟,才能勝任各級領導工作。
過去,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的深意,甚至會對它產生錯誤的聯想。
歷史證明了毛主席的遠見,在人才選取標準方面,政治修養和專業技能同樣重要。
有些人,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強大的專業技能,但是價值觀扭曲,立場不穩定,屁股坐歪了,從社會精英墮落成國家蛀蟲,甚至為了利益出賣國家機密,叛國投敵,做間諜,做漢奸。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既有過硬的政治素養,又高超的專業技能;既有優秀品德,又有杰出才干;像這種又紅又專,德才兼備的人,無論在哪里都會閃閃發光,成長空間很大。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把人才分為四類:“有德有才的人是圣人,有德無才的是賢人,無德有才的人是小人,無德無才的是愚人。”
司馬光建議皇帝選拔干部,要首選德才兼備的人,即又紅又專的人,避免選人小人做干部,始終把“有德”放在選人用人的第一位。
馬克思也曾經說過:“不可收買是最高的政治品德。”
這就是毛主席思想深邃之處。
“又紅又專”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背后蘊藏著深刻的哲理和思辨,既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有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底蘊。
自古以來,德才兼備的人,都是國家棟梁,都是社會稀缺資源,都受人尊重。
又紅又專,不僅沒有過時,還很應景。
這樣講,您同意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