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概念在互聯網流行起來:
歷史的垃圾時間。
對這個概念的來源,很多自媒體說來自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
意思是歷史中曾經反復出現過這樣的時刻:一方面,社會的運行發展已經違背最基本的經濟規律;另一方面,其中的個體又根本無力改變,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社會必然走向失敗。
但公眾號“明叔雜談”進行了檢索,發現這個概念應該來自法國歷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意思是具體的歷史事件,以及政治和人物活動所經歷的時間。這是一種短期的時間,雖然在當時當地看來,很多事情都很重要,但實際上,從長時期來看,它們并沒有那么重要。
這里我們不做名詞考證,鑒于大部分文章討論的都是米塞斯的觀點,所以我們主要討論米塞斯。
依照米塞斯的觀點,歷史上任何發展停滯和走向衰落的時間都可被定義為垃圾時間。
比如安史之亂后的唐朝,白蓮教起義后的清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失去的三十年”等等。
身處這樣的歷史時段,智者的策略應該是“躺平、看戲、等待”。
這里的躺平不是從此醉生夢死,而是指保存力量,積累學識,待時而動。
通俗地說就是“牛市多賺錢,熊市多看書。”
這其實也是我一直以來給大家的建議。
如果個人奮斗遲遲達不到預期的結果,不要總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也可能就是時代不好。這時候停下來歇一歇,調整生活策略,讀讀書,可能遠比瞎折騰要強。
毛主席當年就是這么干的。
1931年贛南會議到1934年10月長征開始,這三年里,毛主席的處境是很艱難的。明明紅軍和蘇區都是他一手創建的,他卻被一幫教條主義者剝奪了發言權,甚至一度被剝奪了工作的權利。毛主席后來對外國朋友回憶這段經歷時,吐槽道:“那時候,不但一個人也不上門,連一個鬼也不上門。我的任務是吃飯、睡覺和拉屎。還好,我的腦袋沒有被砍掉。”
面對這種困境,毛主席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擺爛,而是找來身邊能找到借到的馬恩列斯的書,認真閱讀馬列著作,總結革命經驗。那時候他“差不多整天看,讀了這本,又看那本,有時還交替著看,扎扎實實下功夫,硬是讀了兩年書。”
教條主義者不是總覺得自己讀的書多么?毛主席認真起來,不但不比他們差,還要遠遠超過他們。
后來長征路上,隊伍犧牲太大,全軍再也沒法忍受博古、李德的瞎指揮,請毛主席回來重新指揮軍事。沒多久,毛主席就指揮了四渡赤水這樣的兵家絕唱,帶領紅軍跳出了國民黨的包圍圈。幾個月后,紅軍跋山涉險抵達陜北,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兩年后,毛主席寫出了《實踐論》和《矛盾論》這兩篇光輝的馬克思主義著作。
1945年,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毛主席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毛主席的經歷其實不僅教會我們身處歷史困境要懂得泰然處之,堅持提升自我,還教會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善于抓住黑暗環境中的光明因素,把握住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最終實現變被動為主動,改變歷史發展的趨勢。
還在南方蘇區的時候,雖然博古、李德這些教條主義者得勢。但在整個紅軍隊伍里,是教條主義者以及依附他們的人多,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人多呢?毫無疑問是后者。哪怕是前者,其中的一部分也會在戰爭的挫折中醒悟,回歸到正確的革命路線上來。
所以毛主席除了專心讀書外,對于交給他的工作,也是不折不扣地圓滿完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著的《毛澤東傳》這樣評價他的表現:無論在前期的作戰指揮上(包括漳州戰役和宜樂戰役),中期對中央蘇區經濟建設、政權建設、土地改革的領導,還是后期在會昌和于都的短期工作中,他都竭盡全力地做出重要的成績。
正是他對革命工作的認真負責,實事求是,令他取得了同志們的充分信任。所以當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同志們愿意將軍事指揮權交給他,讓他帶領全軍沖破敵人的封鎖。
可見,即使是所謂的“垃圾時間”,歷史也不是完全停滯的,正反力量依然在時刻不停地進行著角斗。正反勢力大大小小的沖突,都或快或慢地推動著歷史的前進。
比如晚清七十年里的太平天國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對上打破了滿漢大防的政策,迫使腐朽不堪的清朝不得不啟用漢人精英進行改良,并且極大削弱了清朝的中央權威,為后來辛亥革命的十五省獨立埋下伏筆;對下則喚起了民間的革命意識,無數后起的革命者都以太平天國為榜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曾立志做“洪秀全第二”。
因此我不是很贊同把某個相對黑暗的歷史時期稱之為“垃圾時間”,這屬于只看到歷史里消極、反動的一面,沒看到積極、進步的一面,在無意間抹殺了這段時間里志士仁人的努力乃至犧牲。好像歷史的正向變化,只是后來天降圣賢的結果。但我們知道絕不是這樣的。
《共產黨宣言》開篇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進行不斷的、有時隱蔽有時公開的斗爭。”
我們不能由于革命高潮沒有到來,或者社會發展的腳步慢了下來,就否定各種社會力量仍在進行著斗爭。實際上社會內部的矛盾和沖突依然存在,并且在積累力量,為未來的變革做好準備。
正如網上流行的一句話所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對錯都算數。
同樣,歷史中也沒有哪個歷史階段是多余的,無論高光還是低谷,它都是歷史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那些看似黑暗、沉郁的時期,往往醞釀著掃蕩一切腐朽落后的萬鈞雷霆。
所以我們看到,在近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等近代化努力都宣告失敗后,苦難的中國終于爆發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給中華民族來了場觸及靈魂深處的大革命。
最終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選擇了社會主義作為救亡圖存的方案,并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鍛煉出了毛澤東這樣德才兼備,深謀遠慮的人民領袖和中國共產黨這樣理想崇高、意志堅定、紀律嚴明的革命政黨。
恩格斯曾說: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在近代血火中屹立起來的新中國,就以令世界震驚的發展速度,在短短70多年的時間里就重新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在所有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里,只有中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復興。
現在,我們再次面臨歷史的大變局,國內改革進入深水區,國際形勢瀕臨三戰邊緣,越是如此,越考驗我們的戰略定力和堅強意志。
不要被一時的困難嚇倒,不要為眼前的頹勢而灰心。正己修身,積極工作,提高才干,將身邊一切積極因素調動起來,去促進歷史的正向變化。
我相信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出當前的迷局,奪取更輝煌的榮光。
社會主義在中國,絕對不會失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