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6月26日,毛主席聽取了當時的衛生部部長的工作匯報。毛主席說:“衛生部的工作只給全國人口的15%工作,而且這15%中主要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
“應該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培養一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生,由他們來為農民看病服務。”
由于這一講話是在6月26日講出的,因此又被稱為了“六二六”指示。該指示對當時農村醫療衛生工作的改善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毛主席提出要把“應該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這一指示是基于對當時農村醫療衛生“缺醫少藥”的落后面貌的關注,旨在讓醫療衛生工作樹立為廣大農民服務的意識,解決長期以來農村一無醫二無藥的困境。
“六二六”指示的提出,正是源自毛主席對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后狀況,對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關心,對官僚主義作風的深惡痛絕。
由此可見,“六二六”指示反映出的是毛主席一貫的人民性觀點,并非突發奇想。老人家認為,醫療衛生機構都集中在城市,醫務人員都不了解農村的情況。由此,衛生醫務人員到農村去鍛煉,接觸中國農村社會的實際,幫助建設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醫療衛生機構,理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
正是由于老人家對人民群眾有著無限真摯的情感,所以,毛主席最痛恨當官做老爺的官僚主義作風。因此,毛主席對衛生部門的官僚主義作風,和醫務人員的為什么人服務的問題尤為關切。
“六二六”指示發出后,一方面促使衛生部逐步將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重點放到農村;另一方面又極大地鼓舞了廣大醫務工作者投身農村醫療建設的熱情,激發了農村群眾徹底改變醫療衛生的落后面貌的決心。在城市和農村醫務工作者及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出現了飛躍發展。
“六二六”指示對農村巡回醫療和合作醫療的有力推動,更為改變農村醫療衛生面貌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礎。
1968年底,毛主席還批發了湖北省長陽縣樂園人民公社舉辦合作醫療的經驗,稱贊“合作醫療好”。一時間,促成了1969年大辦農村合作醫療的高潮。到1976年,全國農村合作醫療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村合作醫療以最低的成本,獲得了滿足農民基本醫療需求的最高效益。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是發展中國家群體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范例。”并被作為“中國模式”在發展中國家推廣。但在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各地合作醫療體系紛紛解體,重新造成了農村缺醫少藥的后果,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六二六”指示的深遠影響已經被歷史所證實。“六二六”指示的歷史功績和毛主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永遠都不會被抹殺。
縱觀毛主席老人家的一生,他就是為了人民的解放,為了人民群眾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而活著的。所以,這種關乎人民群眾健康的醫療衛生事業,在老人家的心中,始終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看看現在的狀況,不由地讓我們感到,貫徹落實毛主席生前的“六二六”指示及其精神,豈止是任重道遠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