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選》是一個偉大的寶藏。
嗨,大家好,我是鯤鵬,堅持解讀《毛選》,提煉其成人成事之道。
人人都在做事,都想做成事。但往往大多數人并沒有成事,也成不了事。原因何在?
普遍的原因在昨天寫的文章里就有,你不防點開讀一讀:《毛選》中最顛覆認知的一句話,越早知道越好!(不服不行)、懶得讀,我就一句話告訴你:
“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
啥意思?就是主觀與客觀規律的符合度決定了事情的成敗。
但是知道了這一點,我們還是有可能繼續失敗,繼續成不了事。這就和我們聽了很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是一個道理。因為事情是有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的,經驗是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也就是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體。
所以,我們不能光聽普遍性的道理,關鍵是要抓住自己的特殊性。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勝利的終極心法。
但是大多數人,往往陷入尋常習慣的泥沼(普遍性),卻不善于習慣新情況之特殊性。
在《論持久戰》中,有這樣一句話,僅僅只有33個字,卻道出了勝利的終極心法,大多數時候,被我們忽視了,那就是:
“一切參加戰爭的人們,必須脫出尋常的習慣,而習慣于戰爭,方能爭取戰爭的勝利。”
這句話的核心在兩個字——習慣。
這句話的關鍵在另外兩個字——脫出。
不妨先來看,核心兩個字——習慣。
我們都知道,習慣的力量是可怕的,常聽說,堅持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且不說這樣是不是真的有用,但足以看出習慣在我們認知中對個人成長,做成事的重要。
習慣就是人的認知和實踐的尋常、固定模式,也就是做事的尋常組織,尋常方法、尋常過程。
不論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只要形成了尋常的模式,我們就能夠按部就班地做事,就能在不確定性中抓住確定性。當然,好習慣的的力量才是成長所在,比如好的作息習慣,好的工作,好的生活習慣等等。
這樣相安無事,世界太平的發展,這種尋常的習慣是可以成事,勝利的。
但,世界就是這么愛開玩笑,事情總是變換不定,不確定性才是世界的本質。
因此,尋常的習慣就難以應付,就必須掌握新情況,新習慣,適應新事物,而且還必須習慣于這中新的事物的出現和新的變化,也就是時刻注意事物發展的特殊性。
認識到了這種特殊性,由于舊有習慣的慣性和定勢,往往我們不愿意承認,或者不適用,或者承認了,但是難以真正習慣于新的特殊性。這就造成了失敗的產生。
所以,我們就得再來看看,那句話的關鍵兩個字——脫出。
“脫出”就是跳脫出,就是主動地去適應,去實踐。
教員講的很清楚。戰爭有戰爭的普遍規律,中國革命戰爭有中國革命戰爭的普遍規律,但是相對于戰爭又有其特殊的規律,抗日戰爭有其普遍的規律,相對于中國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又有其極其特殊的規律。
如果只掌握戰爭或者中國革命戰爭的一般規律,顯然是無法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的。
而現實就是多數指戰員和將領,習慣了中國革命戰爭的組織形式、戰略戰術和戰爭過程。抗日戰爭的特殊戰爭形態一出現,很多人很難脫出尋常的戰爭習慣,而習慣于抗日戰爭。
所以教員根據這種新情況,一針見血地指出:
基于戰爭的特殊性,就有戰爭的一套特殊組織,一套特殊方法,一種特殊過程。這組織,就是軍隊及其附隨的一切東西。這方法,就是指導戰爭的戰略戰術。這過程,就是敵對的軍隊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敵的戰略戰術從事攻擊或防御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形態。
因此,戰爭的經驗是特殊的。一切參加戰爭的人們,必須脫出尋常習慣,而習慣于戰爭,方能爭取戰爭的勝利。
一句話總結勝利的終極心法就是:
認識普遍性規律,重視特殊性規律,按規律辦事,知行合一。
也就是:
立足尋常習慣,脫出尋常習慣,習慣新的情況,形成新的習慣,方能爭取勝利。
這就是《毛選》中被我們嚴重忽視地勝利終極心法。
是為讀《毛選》1-5卷合集(全)之《論持久戰》的思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