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文革迫害,多數人認為是紅衛兵、造反派在作孽,但仔細分析,發現老干部的文革迫害多屬“神仙打架”,紅衛兵、造反派不過是斗爭工具,最終遭殃的除了受到迫害的老干部,多數是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的草根群眾。
一、神仙打架
老干部的“文革迫害”,多數緣于權力斗爭、個人恩怨,屬于“神仙打架”。如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曾組織農墾部黨委書記陳曼遠和農墾部副部長蕭克等人批判農墾部長王震,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曾揭發譚震林在國民黨蘇州反省院“叛變”,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曾揭發批判政委廖漢生,廖漢生被打倒不久,楊勇也被其他人打倒。
類似案例還有很多,如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和張體學、莊果等人,將中共一大代表、時任武漢大學校長的李達迫害致死;原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曾實名舉報李立三夫婦是蘇修特務、“里通外國”,致其文革期間自殺身亡;東北局第一書記、沈陽軍區第一政委宋任窮文革初期被時任沈陽軍區司令員的陳錫聯打倒。
二、參與斗爭
老干部文革期間遭迫害、被打倒,如今都籠統地說成紅衛兵、造反派所為,這種說法雖符合事實,卻掩蓋了真相,因為毛主席和黨中央支持紅衛兵和造反派,幾乎所有的學生組織、群眾組織都標榜自己是紅衛兵、造反派。所以,文革中大多數老干部遭迫害、被打倒,幾乎都有二者的影子,只是造反派的含義范圍要比紅衛兵廣一些。但根據政治立場和實際作用不同,紅衛兵和造反派其實可分為?;逝珊驮旆磁?,有些是真正的造反派,有些紅衛兵和“造反派”則是老干部的斗爭工具,屬于?;逝伞⒈J嘏?、保爹派。
如批斗彭真其實是某老帥的女兒領著一幫紅衛兵干的,雖然文革后這筆賬算在紅衛兵和造反派頭上,但背后仍是老干部之間個人恩怨所致,紅衛兵和造反派僅是工具而已;又如,卞仲耘、老舍被一些高干子女組成的紅衛兵迫害致死,但文革結束后,這些賬卻籠統的算在紅衛兵和造反派頭上,但這幫紅衛兵和造反派其實是?;逝伞⒈J嘏?、保爹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造反派;再如,宋任窮、陳錫聯文革時期都曾支持紅衛兵、造反派斗倒對方,因此,兩人無論誰倒臺,都是被紅衛兵和造反派打倒的,但其實也是個人恩怨所致。
有很多紅衛兵、造反派屬于真正的造反派。如四川劉結挺、張西挺領導的批斗李井泉的造反派,是真正的造反派,因為二人當時已被開除黨籍,批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西南局書記的李井泉,肯定是“造反”之舉。但劉結挺、張西挺夫婦其實也是老革命、老干部,1960年前后都是廳職干部,后因工作沖突、派系斗爭等原因被李井泉打壓并被開除黨籍??梢姡m然劉結挺、張西挺是真正的造反派,但兩人批判李井泉的行為仍有權力斗爭的性質,這就決定了他倆領導的紅衛兵、造反派雖然是真正的造反派,但仍有政治斗爭工具的成分。
即便如此,紅衛兵、造反派也部分地實現了自己的政治夙愿。如通過造反打倒一批在他們看來已腐敗變質、脫離群眾的領導干部,純潔了官場風氣,維護了自身和多數群眾的利益。因此,多數群眾其實愿意造反,其中既有中央號召的因素,也是維護自身利益的內在需求。
三、凡人遭殃
雖然紅衛兵、造反派獲得毛主席和黨中央支持,但由于復雜的政治原因,老干部對紅衛兵、造反派的打擊即便在文革期間,也從未停止。如一些老干部為對付造反派,會利用行政權力、代表黨組織和斗爭經驗豐富等優勢,組織由自己掌控的紅衛兵、造反派,打擊政敵和其他造反派組織;有的挑動“群眾斗群眾”,從而轉移斗爭方向,坐收漁翁之利;還有的通過“清理階級隊伍”“清查五一六分子”“一打三反”等運動,將真正的“造反派”打成反革命,進行關押甚至處決。比如,遇羅克是出身草根的造反派,也是中央文革的同路人,在“一打三反”運動中被當權派處決,如今卻成了慘遭文革迫害的英雄。
文革結束后,很多出身草根、沒有關系或關系不大的紅衛兵、造反派遭到整肅,有的身陷囹圄、失去自由,有的則長期身處底層、沒有出頭之日。如“五大學生領袖”不僅文革期間被審查,而且文革結束后都被逮捕,其中,北大聶元梓1969年11月被發配到農場勞動,1971年1月被隔離審查,1973年后到工廠勞動,1978年4月鋃鐺入獄;北師大譚厚蘭1968年10月到農場勞動,1970年6月回北師大接受審查,1978年4月被逮捕;王大賓1971年被押回北京地質學院審查,并被開除黨籍,1978年被捕;韓愛晶1968年底被羈押審查,1969年11月到工廠工作,1971年3月8日至1975年9月9日被隔離審查,此后被監督勞動,1978年4月被逮捕;清華蒯大富1970年11月被押回清華受審,1973年到工廠勞動,1978年4月被逮捕。其他如焦裕祿親密戰友張欽禮,文革期間即被關押,耳朵被打壞,兩個指頭被打折,復出后擔任開封地委書記兼蘭考縣委書記,1977年被逮捕,1979年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是“凡人遭殃”的案例。
那些參加過紅衛兵、造反派的高干子女和有大人物關照的人,改開時期卻依然躋身高層。如曾批斗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的孫家正改開時期擔任廣電部長、文化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曾通過戚本禹向江青提供周總理“脫黨”材料的原教育部長周榮鑫之女周少華改開時期仍是社會精英;李瑞環、倪志福、張百發、郝建秀等文革時期的風云人物,也都在改開時期身居高位,但更多的草根群眾則像張欽禮、聶元梓等人那樣,被當作“三種人”徹底驅離政治舞臺。(2024-6-18)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