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有限。
自改制以來,私企如八月的鬼針草一樣,遍地開花。這些遍地開花的私企在冠名方面,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必加"有限"二字:股份有限公司,責任有限公司。
那么,私企冠名中的"有限"二字指的是什么呢?
根據《公司法》,"有限"二字所指的是——公司股東承擔有限責任。即,在公司出現經營問題或負債時:
有限責任公司,其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如果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宣告破產,清算后依法注銷,債務不再償還。
股份有限公司,其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如果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宣告破產,清算后依法注銷,債務不再償還。
幾個意思?
意思就是,不管是責任有限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出現虧空時,公司的大小老板們虧損的僅僅是他們最初注冊公司時或購買股份時出的那點錢。如果公司宣布破產,那么只需將公司的資產清算,清算完成后,將公司注銷。要是資不抵債的話,公司注銷了,公司欠的債務也不用償還了。
也就是說,這個"有限"是將公司風險與股東個人資產隔離開來的:股東們有分紅的權利,沒有還債的義務。一旦公司申請破產,不管公司欠下百個億、千個億、萬個億、十萬個億,那都是公司資產的事,與股東們的個人資產無關。
說白了就是,申請破產的公司要是資不抵債的話,虧損的不是公司里的大小老板,而是借給這個公司錢的大小債權人。雖然公司沒了,但大小老板們因為拿到手的紅利照樣富甲一方。
學過"有限"這個概念,咱們再來學習另一個概念——在開曼群島注冊公司。
開曼群島是英國的海外屬地, 位于加勒比海北部,,面積259平方公里,,人口不足6萬, 經濟以金融和旅游業為主,是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與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并列為全球三大離岸公司注冊地。
在開曼群島,只要年滿18周歲的成人就可以注冊公司,且無國籍限制。最低注冊資本為5萬美金,不需要驗資。注冊離岸公司只需要不少于一位股東,一位董事即可,且股東和董事可以是同一人,股東資料會被嚴格保密。離岸公司名號和經營范圍沒有嚴格限制,離岸經營所得不需在注冊地申報或繳納任何稅項。離岸公司成立后,僅須在每年1月向公司注冊處提交一份周年申報表,同時繳納指定金額的年審或管理費用即可。
在開曼群島注冊公司,至少有七大好處。
一,成本低,只需5萬美元就可以注冊公司,而且不需要在那里開展任何業務。
二、沒有外匯管制,便于開展資本運作與國際業務。
三、上市審批時間短、成本低。
四、離岸經營配套服務專業、完善。
五、不需要做年度財務報告。
六,無法人人格否認制度;作為投資或融資工具,可以通過境外公司控股境內公司,可以將境內資金轉化為境外資金,可以使境外公司作為獨立法人;作為境外投資者或境外公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逃避境內法律責任。
七、只在開曼群島注冊,不在開曼群島開展業務的,20年內無需繳納所得稅、公司稅、資本利得稅、匯出稅等,是避稅天堂。
這七大好處的重點是:可以名正言順地轉移資產、逃避稅務、躲避追責。
對兩個概念有了初步認知,咱們再來看一張表。
表中的35家房企最多的負債高達2萬多億,最少的負債也接近2千個億。
那么問題來了:在高利潤的房地產業,為什么這些房企大鄂會負債累累、債臺高筑呢?
相信很多人會認為這是由于這兩年房產過剩、市場低迷造成的。
可是,君不見就在房企大鄂紛紛擺爛的同時,那些中小房企還在蓬勃發展、悶聲發財嗎?
為什么同在市場低迷下,房企大鄂紛紛擺爛,中小房企還在蓬勃發展呢?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些穩健發展的中小房企都具備三大特征:一是控制規模增長速度;二是控制企業資金杠桿;三是具有適度的土地儲備特別是舊改方面的儲備。
可筆者認為,中小房企之所以能夠穩健發展,是因為他們在踏踏實實地進取,或者說,是因為他們退無可退。
為什么這么說呢?
咱們再來看一張表。
上表中的國內知名企業,除華為的注冊地在國內,其他都在開曼群島。
在這些知名企業中,為什么只有華為的注冊地在國內呢?
大家想一想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為人和華為集團的一慣作風就知道了——真正的企業家,真正的愛國企業。
而當前在房地產業界數一數二的房企、負債同樣數一數二的恒大和碧桂園,他們的注冊地皆在開曼群島。
根據公開的財務報告,恒大2020年的凈資產為3504億元。
可恒大2023年7月17日披露的經審計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底,恒大凈資產為負4731億元。
一年“蒸發”8235億元凈資產,而2022年更是進一步惡化至負5991億元。
也就是說,恒大債務雖高,但其要是在2020年申請破產的話,其資產是足以抵債的。
然而,才僅僅兩年,恒大的凈資產就蒸發了近萬億,由資產足以抵債變成了嚴重的資不抵債。
有多嚴重呢?
恒大目前負債2.58萬億元人民幣;目前總資產1.74萬億元人民幣;把恒大所有資產都賣掉,還欠8400億元人民幣。
別以為恒大2.58萬億負債與你我無關。恒大的債務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合約負債,也就是已經賣出去但還沒交付的房子的錢;另一部分就是借款,借款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債權人的錢,其中銀行占大頭,且不乏國有銀行。
國有銀行的錢來自哪里?
當然是來自你、我、他。
也就是說,如果恒大在美國申請破產成功,那虧損的不僅僅是那些掏錢買房不見房子的人們,其債務還得你、我、他來埋單。
那么,2020年還有數千億凈資產的恒大,兩年后倒欠8千多億,錢都去哪兒了呢?
關于這個問題,筆者在《遺臭萬年》一文中作過分析,在此就不贅述了。
在此要說的是,恒大2009年到2020年這11年當中,分紅809億港元,其中,許家印家族就拿走了597億港元;恒大創建于房地產業開始騰飛的1996年,到2009年已經歷過兩次房產暴漲,這13年當中,恒大老板和高管分到的紅利可想而知。
拿著借來的錢大肆分紅,在開曼群島注冊公司轉移資產,讓借來的錢變成個人的錢,讓企業背負巨額債務,這不是盜竊嗎?
恒大許家印只是個縮影,放大開來,就是一群盜賊在盜竊。
這些盜賊根本沒有做百年老字號的初心,從他們在開曼群島注冊的那一天起,想的就是如何盜竊。他們惡意借貸、惡意擴張、惡意避稅、惡意轉移資產、惡意爛尾、惡意破產,為的就是盜竊國家和人民的巨額財富,讓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對此,筆者鄭重呼吁,但凡在境外注冊的國內企業,只要其負債高企,國家就不能讓其老板和高管跑路,也不能讓他們的家屬跑掉,必須對他們進行邊控,必須叫他們把吃進去的都吐出來,直到他們償還國內所有的債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