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任 中 杰
1994年5月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雷潔瓊先生與民進中央一行人到湖南視察,并專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瞻仰后題詞:“公者千古,私者一時”。這個題辭很快得到廣泛認同,現在大家只要看到“公者千古”四個字,就必然會想到,這是指毛主席。我也有同樣的感受,我覺得這是對毛主席最準確也是最本質的評價。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出自晚清吳大徵所撰大篆字碑《w臺銘》中的一段碑文:“園林之美,富豪所私,山川之勝,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時……”。揚‘公”貶“私”應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歷史上的清官因其公正清廉 個人品德的高尚,往往能得到千古頌揚,而那些貪官污吏雖一時榮耀,卻落下千古罵名。不過歷史上封建階級,乃至于近現代資產階級政治家中的“公者”,他們心目中的“公”是有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性的,不可能徹底。雷老的題辭雖借自清人典故,但她卻是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認識毛主席的偉大的。雷老在接受馬社香同志采訪時就曾提到,她是學社會學的,所以習慣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學習和理解毛主席對中國的貢獻。而且她還講到題辭與中國近現代史以及與民主促進會的發展有關。接著雷老就回顧了她兩次瞻仰主席故居看到主席遺物時的感受、回顧了主席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所作的貢獻,還特別提到了她親歷的下關慘案(國民黨特務在南京下關對上海人民反內戰請愿團施暴,致請愿團成員雷潔瓊等多人重傷),以及全國解放前夕,她代表民進前往西柏坡聆聽毛主席對國內形勢高瞻遠矚的分析時留下的深刻印象;再就是毛主席不贊成解散民主黨派,喊出民主黨派萬歲并最終建立起共產黨領導多黨民主協商的制度。可見雷老的題辭的確是發自內心對主席偉大貢獻的認知,當然也包括但卻遠遠超出了對主席個人品德的崇敬。
我覺得,對作為“公者”的毛主席,還應該有一個更深更高的認知,應從一個更新更高的角度來看這一題辭的意義。毛主席是馬克思主義者,是共產黨人。“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共產主義革命就是要同傳統的所有剩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巳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是工人階級的思想體系。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就是通過社會主義這個過渡階段,用階級斗爭手段,終結延續數千年私有制的階級剝削、階級壓迫的不平等社會,建立一個人人平等,被馬克思稱之為自由人聯合體的共產主義新社會。而“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就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這些差別所由產生的一切生產關系,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系,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系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高度概括一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是破私立公。就是要在社會關系的一切領域,從制度、人際關系、到思想觀念全方位破私立公。所以公者千古,私者一時,應是指公有制的共產主義社會將千古流芳,而私有制的人剝削人的不平等社會已進入窮途末路,只能掙扎一時;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真正共產黨人千古流芳,而那些頑固維護私有制、贊美私有制,賣力大搞私有化的人,他們只能逞一時之快,必將被歷史所淘汰。
毛主席是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最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他一生都在為公,為中國人民、為世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事業奮斗。早在戰爭年代他就強調加強革命隊伍的馬他列主義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克服、糾正黨和軍隊中的非無產階級錯誤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開展革命隊伍自身的破私立公。他說:“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要求大家發揚“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他自巳是這樣的人,在他的帶領和教育下,建設起了一個大公無私、光榮偉大正確的黨,一支戰無不勝的人民軍隊,靠著這支大公無私的隊伍,最終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三座大山的反動統治,迎來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的建立只是中國革命走完了第一步,取得了社會層面破私立公的第一輪勝利,所以不是革命的終結,絕對不能告別革命。毛主席對這一點特別看重。從新中國成立到他離世的二十七年間,可以說他一直沒有忘記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理論,階級斗爭理論。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階段的階級斗爭任務馬恩在《共產黨宣言》中概括為“兩個決裂”的斗爭。也就是要在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從制度到思想觀念,堅持進行破私立公的階級斗爭。新中國建立后毛主席領導和發動的群眾運動和各項斗爭,無論是“一化三改”,即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手工業合作化,從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到人民公社一步步提高公有化水平;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則是通過國家資本主義道路逐步過滁到全民所有制)、三反五反、反右斗爭、教改、思想理論領域的斗爭……直至“文革”(文革的根本綱領就是斗私批修,破私立公),幾乎無一不是在踐行“兩個決裂”“破私立公”的斗爭。只是這些斗爭具有中國特色,更符合中國國情。
雷老還提到她作這一題辭還因為她深感向當代青少年大力進行優良革命傳統教育是黨和國家的一項艱巨而重大的政治任務。的確如此。青少年一代在“公”和“私”的斗爭中選擇怎樣的立場,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會不會變質變色的大問題。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新中國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他們的方法就是千方百計用剝削階級的金錢觀名利觀等腐朽思想腐蝕我們的青少年一代。在黨的十八大以前一段時期中他們還真的有所收獲。他們利用曾經猖獗一時的非毛化、私有化、歷史虛無主義等反動思潮的泛濫,使相當一部分青年迷失了方向。這些人追求的不是“公”而是“私”。特別是在高校,有些名校培養出的竟然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只是到了十八之后,反動思潮遭到了有力抵制,情況才有所好轉。不過教育革命仍然任重而道遠。在培養什么樣的接班人,是“公者”還是“私者”的問題上,雖然表面上可能不會有什么爭論,但是要讓所有高校都把力量的重點真正放在政治方向上,還真不容易,大家最看重的還是211、985、雙一流、國際知名度等等。但是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執政黨稱為共產黨,我們的教育管理機關是黨組領導,我們的學校實行的是黨委領導制,所以我們的教育只能姓“公”姓“共”,絕對不能姓“私”姓“資”。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教育會完全地回歸人民的教育,培養真正“公者”的教育。
謹以此文紀念毛主席逝世46周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