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片網上下載)
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發布
我越來越發現,“谷歌”對我的了解,遠超過我自己對我的了解。我每天通過“谷歌”瀏覽器Chrome上網,瀏覽各種信息,而“谷歌”也在收集和積累有關我的各種個人信息。“谷歌”太了解我了,其深入、廣泛和精密的程度往往令我大吃一驚。每次訪問一個新的網站,對方不是要我提供自己的所在位置,就是要我接受他們的Cookie,還說會保護我的個人隱私……
其實今天所有的智能互動型高科技產品、網站和應用都在收集關于我的各種信息,“谷歌”只是其中之一。我的個人愛好、興趣、行蹤、住址、健康、收入、信用、需求、家庭、朋友、關系、思想、觀點、歷史、面容、DNA……真是防不勝防,早已沒有多少“個人隱私”可言了。
這些個人數據的匯總和綜合,就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稱的“大數據”。這些數據存放在什么地方,誰擁有、控制和提取這些數據的權利,顯然是個具有特殊敏感和重要性的問題。
上個月底,中國的“滴滴出行”(相當于美國的Uber網約車)在美國進行了 44 億美元的大規模 IPO,獲得成功。這是自阿里巴巴 2014 年首次公開募股以來中國公司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但是好景不長,“滴滴”崩盤了。
“滴滴”在過去幾年中,為了爭奪市場燒了幾百億美元,現在好不容易成了氣候,卻遭遇如此意外,這是怎么回事?
“滴滴”崩盤的直接原因是中國“網信辦”懷疑滴滴非法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在調查期間,它已責令滴滴停止注冊新用戶,并將滴滴的應用從中國的應用商店下架。消息傳來后,“滴滴”的股票應聲下跌了20%。
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賴克(Robert Reich,現在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在媒體發表評論指出:“滴滴”在紐約股市的大規模 IPO 引發了北京的擔憂,即美國可能會獲得大量有關中國人居住、工作和旅行地點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可能威脅到中國的國家安全。
賴克說:“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新出現的冷戰與其說是傳統武器,不如說是數據——收集、匯總、分析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來戰勝對方。網絡安全歸結為哪一方可以訪問有關另一方的更多信息并且可以最好地利用它。”
中國政府對“滴滴”所采取的行動,并非針對“滴滴”一家,而是針對所有類似的大型科技公司。由于“滴滴”撞墻,“抖音”也無限期推遲了原定在美國上市的計劃。
數據安全即國家安全,對中國來說是如此,對美國也是如此。特朗普對“抖音”和“微信”的抵制,目前從表面看似乎暫時緩和了,其實并沒有結束,拜登政府正在進行評估,說不定哪一天開始又要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抵制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