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至死的年代談論政治,人們常常會敬而遠之。霸占熒屏的往往是帥哥美女、寶馬香車、游戲娛樂,正能量、主旋律則常常遭受冷落。生活已經如此艱難,加班累成狗,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誰不想放松一下呢?
可是最近一部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卻在網絡上火了起來,竟然被年輕人在線催更。的確是這樣的,這部劇看得人熱血沸騰。
它把枯燥的歷史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你面前,它讓你看到那些創造歷史的偉人是如何從小白一步一步成長為大佬,它把青年們最后一滴不甘沉淪的熱血喚起……
它向我們發出了無聲的拷問:如果我們處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我們會如何選擇?
我們是要為了個人名利而汲汲于富貴,還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不戚戚于貧賤?
我們是要在強權面前低頭受辱,還是為了公理不惜流血犧牲?
面對挫折我們是要沉淪逃避,還是像一個真的猛士一樣直面慘痛的失敗和淋漓的鮮血?
潛移默化中,它喚醒了我們的已被現實打磨得失去了棱角的理想,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沖動,讓我們想在沉沉暗夜中發出吶喊。或許,這才是片名“覺醒”的真正含義。
這就是電視劇《覺醒年代》的魅力,在建黨一百周年的今天,它告訴我們普通人也能創造歷史。
劇集更新大半,終于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學生和工人階級聯合起來向賣國的反動軍閥開戰。
有點可惜的是,五四運動的高潮——火燒趙家樓一段以旁白的形式展現,讓人感覺氣沒有出夠。燒向趙家樓的這一把火,是進步學生毫不妥協的斗爭,是把浸透了封建思想的個人名利徹底拋棄,是和反動的軍閥官僚血戰到底的宣言書。
盡管反動軍閥污蔑學生是“尋釁滋事”,但這絲毫沒有嚇倒進步青年和蒙蔽群眾雙眼,全國各地都開始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了。
這樣爭鋒相對略帶暴力的斗爭行動表現不多,但是片中展現了一些學生和軍閥進行斗爭的一些細節,耐人尋味。
北洋軍閥是不怕鎮壓學生的,因為他們就是靠武力起家的,但是作為政府,總得要點面子,不能兇相畢露。
五四當天,北京十幾所大專院校的三千多名學生上街游行,被抓去32人。北洋軍閥的頭頭腦腦們商量要封閉北京大學,撤換北大校長蔡元培,嚴厲處置被捕學生,進行打擊報復。
當然,這一切都得以“法律的名義”進行。于是,京師警察廳的警長對被捕的學生代表進行單獨審訊,對他進行威逼利誘,妄圖以此為突破口,將矛頭引向新文化運動的領袖陳獨秀和李大釗。但是許德珩沒有上當,回答得不卑不亢,也沒有將他人拉下水來為自己開脫。
(京師警察廳總監審問學生代表許德珩)
氣急敗壞的警察廳長竟然要求對同學們通宵審訊,惡毒地想用變相的刑訊逼供逼學生就范。在獄中,學生們受到了非人地對待,吃喝拉撒都受到限制,他們要求人權卻被無情地嘲諷。這對同學們是個不小的考驗,學生們以前可沒有感受過國家機器的味道。
可是學生以國家民族利益為主,堅守氣節,沒有讓壞人的奸計得逞,實在是非常難得。官僚們無計可施,再加上蔡元培等人的積極營救和各地群眾的聲援,學生們終于被釋放出獄。
問題的實質不是學生們究竟有沒有違法,而是他們的行動動了軍閥的蛋糕,不讓他們隨便賣國。學生們的愛國行動怎么會有罪呢?
但是軍閥有槍,隨隨便便找個什么理由就可以抓人。學生最終被釋放,也不是軍閥大發善心,而是群眾的力量使政客們感受到了壓力。
早在五四運動之前,陳獨秀和李大釗由于在北大搞新文化運動,鼓吹民主與科學,自然得罪了不少守舊派,甚至成為了軍閥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兩人因此上了京師警察廳的黑名單。
北洋政府為了將群眾運動扼殺在搖籃之中,便廣布眼線,在學生中間安插特務,監控群眾的一舉一動。
片中反面角色張豐載是個官二代,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是個為了個人利益不擇手段的跳梁小丑。他因為在北大煽風點火造謠污蔑被北大開除,后來通過關系當上了某報紙欄目的編輯。
同時,他還是京師警察廳的高級警探,說白了就是特務,負責刺探學生運動的情報,同時對學生進行監控。而且,他主編的欄目還是專門進行民主宣傳的,這是他的偽裝,手段不可謂不高。
他手下豢養了一批甘當走狗的學生,編劇對此深惡痛絕,把他們的接頭地點安排在了八大胡同。這些惟利是圖的走狗也的確是毫無廉恥的嫖客。
?。▽W生特務在妓院接頭)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這些小丑自然螳臂當車不自量力。然而進步的運動必須對這些小人嚴加提防,否則可能會遭到嚴重的損失。
在統治階級力量強大的時候,他們一般是放長線釣大魚;而在階級斗爭激烈的時候,在這方面的疏忽則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后來國民黨統治時期殘酷的地下斗爭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能夠如此細節,該劇確實非比尋常,值得一看。
有人評論說,十幾年前的《恰同學少年》啟蒙了一大批中學生去追尋理想。而在后浪奔涌的今天,在建黨一百周年這個歷史節點,我們相信,《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將啟發更多的少年,像當年憂國憂民的進步青年一樣,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
紅色衛士
2021年3月1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