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毛主席在接見老朋友斯諾時說:“‘四個偉大’討嫌!總有一天要統統去掉,只剩下一個teacher,就是教員。因為我歷來是當教員的,現在我還是當教員,其他一概辭去。”毛主席去世后,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悼詞稱毛主席為“偉大的領袖和導師”,這是符合毛主席一生的光輝業績的,因為他不僅是最偉大的人民領袖,也是人民永遠的思想導師。
今天,教師節,我們特編發《毛澤東主席講黨課的藝術》,以示對最偉大的人民教師毛澤東主席的無限緬懷!
毛澤東主席講黨課的藝術
領導干部講黨課,宣講馬克思主義、介紹國內外形勢和時事政治、解讀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一直是我們黨的一項光榮傳統和政治優勢。特別是中央領導人在講黨課中高屋建瓴、說理透徹,并密切聯系中國革命斗爭實際進行權威的講解,效果更好。在這方面,毛澤東主席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身體力行,親自講黨課,作出了表率。
“不能照書本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
毛澤東主席曾深有體會地回憶他在“抗大”講黨課時的情形:“不能照書本去講,那樣講,聽的人要打瞌睡。自己做準備,結合實際講,總結革命經驗,聽的人就有勁頭了。”脫離實際的講課不僅使學生缺乏興趣,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且還背離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毛澤東主席在“抗大”講課和作報告時,通常只帶一個簡明扼要的提綱,把提綱上的問題講完后,還允許學員寫條子提問題,并隨即予以解答,因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毛澤東主席后來回憶說:“我過去在抗大講課的時候,就是把講稿發給學員,我只講30分鐘,讓學員自己去研究,然后提出問題,教員解答。”
毛澤東主席在講黨課時反對注入式、填鴨式的教學,認為“在教學方法中,應堅決采取啟發的、研究的、實驗的方式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在毛澤東主席的指導和影響下,“抗大”講課不是注入式、講演式,也不是簡單的問答式,其基本方式是啟發式。啟發式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是從近到遠,從局部到整體,把大問題分解成若干小問題,啟發誘導學員從問題的各個側面了解問題的全面,從事物的發展過程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從事物的現象中認識事物的本質。
“教員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講課”
毛澤東主席在講黨課時善于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語言內容和表達方式,有的放矢、因人施言、對癥下藥,激起了教育對象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他強調:“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毛澤東主席指出:“在教學方法上,教員要根據學生的情況來講課。教員也要跟學生學,不能光教學生——就是教員先向學生學七分,了解學生的歷史、個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學生。”“教員不根據學生要求學什么東西,全憑自己教,這個方法是不行的。”
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主席就多次強調和要求紅軍宣傳員找群眾談話時,首先要放下官架子,要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話。碰到雇農要講雇農話、碰到中農要講中農話、碰到商人要講商人話、碰到工人要講工人話,不能講一大篇。
針對中國農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文盲和半文盲占絕大多數的實際,在湖南農民運動時期,毛澤東主席要求“夜校講課一定要通俗易懂”“如講打倒帝國主義就說‘打倒洋財東’,這樣農民一聽就懂”。
在給工人夜校上課時,一次毛澤東主席先在黑板上寫下“工人”兩個大字,然后對工人們說:好些工友埋怨自己命苦,說工人沒出息,其實,說起來工人的力量最大。他然后提高聲音說,大家不是說天最大嗎?什么是“天”?他指著黑板上寫好的“工人”兩個大字說:“大家看,‘工’‘人’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天’。”他邊說邊在黑板上把“工”和“人”兩個字上下連起寫出一個“天”字,又指著“天”字啟發工人們說,大家都說工人沒出息的,我看工人是大有出息,關鍵是要團結起來,團結起來力量大如天。譬如一顆小石子,用腳一踢就踢走了,要是把許多小石子粘成一塊大石頭,那就搬也搬不動了。這些針對工農特點的極其鮮明而樸實的語言,很容易為工人、農民所接受。
十分注意語言藝術,生動活潑、幽默風趣
毛澤東主席講黨課時不僅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樣,且富于變化,而且十分注意語言藝術,生動活潑、幽默風趣,深受學員們的歡迎。著名語言學家邢福義曾說過:“在語言運用上,毛澤東主席既是高超的理論家,更是卓越的實踐者。”
1942年2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中共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作《整頓黨的作風》的講話,在談到黨內存在的“學風”“黨風”“文風”有些不正時,說:“這些作風不正,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風那樣,滿天都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現在已不是占統治地位的作風了,這不過是一股逆風,一股歪風,是從防空洞里跑出來的。但是我們黨內還有這樣的一種風,是不好的。我們要把產生這種歪風的洞塞死。我們全黨都要來做這個塞洞工作,我們黨校也要做這個工作”,從而形象地說明了“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必要性。
為了克服黨內存在的嚴重教條主義,幫助揭示其錯誤的性質及原因,毛澤東主席在講黨課時形象地說:“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實際,怎樣互相聯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話來講,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對準靶。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有些同志卻在那里‘無的放矢’,亂放一通,這樣的人就容易把革命弄壞。有些同志則僅僅把箭拿在手里搓來搓去,連聲贊曰:‘好箭!好箭!’卻老是不愿意放出去。這樣的人就是古董鑒賞家,幾乎和革命不發生關系。”這形象地說明了書本知識與實際的關系,使人們認識到教條主義的危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